银牌会员
性别保密
威望 点
注册时间2008-9-14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好友
UID14148
听众
阅读权限100
- 积分
- 1619
鲜花( 7) 鸡蛋( 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风来疎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菜根谭)
这是记载於明儒洪应明所着之[菜根谭]内的壹段人生悟语,其大意是指:风吹向稀疏的竹林时,竹子自然而然的发出声响,风过了竹林之後竹林依然恢复一片宁静, 雁飞过潭面,雁影自然会倒映在潭面上,而雁过後潭面依然清澈故我毫无痕迹。因此一位身心修证的人其心境也应当是如竹子与潭面一般,当事物遭遇在眼前时心固然随境而动,然而一但事情过後心境就必须将诸缘暂攀的景物给放下而不受干扰!
我们常会随着外在景物的变迁而受左右,悲欢离合的物华造化往往驱使着心境随之迁动,因为环境本具有无形的染化作用,因此有所谓: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诸如此类情况充斥在我们生活周遭,不被染化其实不易!
这些影响层面虽然是由於外缘攀附使然,然而决断则在自心,心为身主故然。故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由此知之[心净]而生智,科学的说法是 [心情稳定下自然判断力才能精确],因之一但心有主则不轻易随物境所转,孔子有[从心所欲而不踰矩]的自觉修为,孟子更有[四十不动心]的佳话,维摩诘经上有:[若菩萨欲净其土,随其心净则净土净],所以经由内心的静定所产生的执持,可以做到[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的坚定境地!,当我们透过理性的克制及後天的修持下是可以不温不火的面对周遭的一切,其实这一切都已在妳的掌控与圆融下得到圆满的熟成!
六祖受法辞五祖,令隐於怀集四会之间,届南海,遇印宗法师法性寺,暮夜风扬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风动,一云幡动,往复酬答,未曾契理。祖曰: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颂古联珠通集)(六祖坛经)
在禅的理域哩,风及幡皆是物境外缘,透过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的染化影响,驱使了心境左右了思维,殊不知这其实皆由於心的导向作用,产生了认知层次上的差异,故而阳明先生的究竟话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为善去恶是格物],心的根本本无善恶之分,心意的驱动下才有善恶意念,当然心是不能无动的,毁情灭性,心如死灰,究竟是不合人情人心的正常状态,然而我们是可以透过理性认知与心灵层次的升华下,让思维净化,让思虑清澈而不染着,佛禅如是,儒家亦如是!
综观而论,心境随缘而不攀缘,要的是让我们诚实面对而不是逃避或随境生乱的无所适从,在佛法的理用面上所强调的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个人乃至大千世界皆在[成丶住丶坏丶空]的定律中演进,人世间的称讥毁誉都只不过是缘生缘灭的暂处状态,真实的体悟这个道理後,在下一次面对时妳将安然处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