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6-28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鈍吟雜錄 清‧馮班

■樂府樂府至有明而業雜,出奴入主,三百年來,迄無定論。《鈍吟雜錄》中樂府諸
論,折衷群言,歸於一是,果有別裁偽體者,將不河漢斯言也。錄其醇無疵者六則,
與錢木庵《唐音審體》互參。時俗謬誤,其知所返乎?

雪樵識。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樂府論
■古詩皆樂也,文士為之辭曰詩,樂工協之於鐘呂為樂。自後世文士或不閒樂律,言
志之文,乃有不可施於樂者,故詩於樂畫境。文士所造樂府,如陳思王、陸士衡,於
時謂之〔乖調〕。劉彥和以為〔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則是文人樂府,亦有不
諧鐘呂,直自為詩者矣。樂府題目,有可以賦詠者,文士為之詞,如《鐃歌》諸篇是
矣。樂府之詞,在詞體可愛,文士擬之,如〔東飛伯勞〕、《相逢行》、〔青青河畔
草〕之類,皆樂府之別支也。七言創於漢代,魏文帝有《燕歌行》,古詩有〔東飛伯
勞〕,至梁末而七言盛於時,詩賦多有七言,或有雜五七言者,唐人歌行之祖也。聲
成文謂之歌。曰〔行〕者,字不可解,見於《宋書樂志》所載魏、晉樂府,蓋始於漢
人也。

■至唐有七言長歌,不用樂題,直自作七言,亦謂之歌行。故《文苑英華》歌行與樂
府又分兩類。今人歌行題曰古風,不知始於何時?唐人殊不然,故宋人有七言無古詩
之論。予按:齊、梁已前,七言古詩有〔東飛伯勞。〕、〔盧家少婦〕二篇,不知其
人、代,故題曰古詩也。

■或以為梁武,蓋誤也。如唐初盧、駱諸篇,有聲病者,自是〔齊梁體〕若李、杜歌
行不用聲病者,自是古調。如沈佺期〔盧家少婦〕,今人以為律詩。唐樂府亦用律詩
。唐人李義山有轉韻律詩。白樂天、杜牧之集中所載律詩,多與今人不同。《瀛奎律
體》有仄韻律詩。嚴滄浪云:〔有古律詩〕則古、律之分,今人亦不能全別矣。《才
調集》卷前題云:古律雜歌詩一百首。古者,五言古也;律者,五七言律也;雜者,
雜體也;歌者,歌行也。此是五代時書,故所題如此,最得之,今亦鮮知者矣。大略
歌行出於樂府,曰〔行〕者,猶仍樂府之名也。杜子美作新題樂府,此是樂府之變。
蓋漢人歌謠,後樂工採以入樂府,其詞多歌當時事,如《上留田》、《霍家奴》、《
羅敷行》之類是也。子美自詠唐時事,以俟採詩者,異於古人,而深得古人之理。元
、白以後,此體紛紛而作。總而言之:制詩以協於樂,一也;採詩入樂,二也;古有
此曲,倚其聲為詩,三也;自製新曲,四也;擬古,五也;詠古題,六也;並杜陵之
新題樂府,七也。古樂府無出此七者矣。唐末有長短句,宋有詞,金有北曲,元有南
曲,今則有北人之小曲,南人之吳歌,皆樂府之餘也。樂府本易知,如李西涯、鍾伯
敬輩都不解。請具言之:李太白之歌行,祖述《騷》、《雅》,下迄梁、陳七言,無
所不包,奇中又奇,而字字有本,諷刺沉切,自古未有也。後之擬古樂府,如是焉可
已。近代李於鱗取晉、宋、齊、隋《樂志》所載,章截而句摘之,生吞活剝,曰〔擬
樂府〕。至於宗子相之樂府,全不可通。今松江陳子龍輩效之,使人讀之笑來。王司
寇《卮言》論歌行云:〔有奇句奪人魄者。〕直以為歌行,而不言此即是擬古樂府。
夫樂府本詞多平典,晉、魏、宋、齊樂府取奏,多聱牙不可通。蓋樂人採詩合樂,不
合宮商者,增損其文,或有聲無文,聲詞混填,至有不可通者,皆樂工所為,非本詩
如此也。漢代歌謠,承《離騷》之後,故多奇語。魏武文體,悲涼慷慨,與詩人不同
。然史志所稱,自有平美者,其體亦不一。如班婕妤〔團扇。〕,樂府也。〔青青河
畔草。〕,樂府也。《文選注》引古詩多云枚乘樂府,則《十九首》亦樂府也。伯敬
承於鱗之後,遂謂奇詭聱牙者為樂府,平美者為詩。其評詩至云:某篇某句似樂府,
樂府某篇某句似詩。謬之極矣。

■樂府之名本於漢。至《三百篇》用之鄉人,用之邦國。樂之大者,正以郊祀為本。
伯敬乃曰:樂府之有郊祀,猶詩之有應制。何耶?又李西涯作詩三卷,次第詠古,自
謂樂府。此文既不諧於金石,則非樂也;又不取古題,則不應附於樂府也;又不詠時
事,如漢人歌謠及杜陵新題樂府,直是有韻史論,自可題曰史贊,或曰詠史詩,則可
矣,不應曰樂府也。詩之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輕重無准,唯在達
其志耳。故孟子曰:〔不以文害詞,不以詞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西涯之詞
,引繩切墨,議論太重,文無比興,非詩之體也。乃其敘語譏太白用古體,謬矣。西
涯筆端高,其集中詩多可觀。

■惜哉,無是可也。古書敘樂府,唯《宋書》最詳整,其次則《隋書》及《南齊書》
。《晉書樂志》皆不如也。郭茂倩《樂府詩集》為詩而作,刪諸家樂志作序,甚明而
無遣誤,作歌行樂府者,不可不讀。左克明樂府,只取堪作詩料者,可便童蒙學詩者
讀之。楊鐵老作樂府,其源出於二李、杜陵,有古題者,有新題者,其文字自是〔鐵
體〕,頗傷於怪。然篤而論之,自是近代高手,太白之後,亦是一家,在作者擇之。
今太常樂府,其文用詩。黃心甫作《扶輪集》序云:〔今不用詩。〕非也。余尚及聞
前輩有歌絕句者,三十年來亦絕矣。宋人長短句,今亦不能歌。然嘉靖中善胡琴者,
猶能彈宋詞。至於今,則元人北詞亦不知矣,而詞亦漸失本調矣。樂其亡乎!詩之不
合於古人,余能正之也;樂之亡,如之何哉?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論樂府與錢頤仲
■〔詩言志,歌詠言。〕〔言之不足,故詠歌之。〕然後協之金石絲管,詩莫非樂也
。樂府之名,始於漢惠,至武帝立樂府之官,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採詩夜誦,有趙
、代、齊、魏之歌;又使司馬長卿等造十九章之歌,此樂府之始也。迨魏有三調歌詩
,多取漢代歌謠,協之鐘律,其辭多經樂工增損,故有本辭與所奏不同,《宋書樂志
》所載是也。陳王、陸機所制,時稱〔乖調〕。劉彥和以為〔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
。〕則疑當時樂府,有不能歌者,然不能明也。漢時有蘇、李五言,枚乘諸作,然吳
兢《樂錄》有古詩。而李善注《文選》,多引枚乘樂府,詩文皆在古詩中,疑五言諸
作,皆可歌也。大略歌詩分界,疑在漢、魏之間。伶倫所奏,謂之樂府;文人所制,
不妨有不合樂之詩。樂之所用,在郊廟宴享諸大體,或有民間私造,用之宴飲者。

■唐之五七言律長短句,以及今之南北詞,皆樂也,其體亦何常之有?

■樂府中又有灼然不可歌者,如後人賦《橫吹》諸題,及用古題而自出新意,或直賦
題事,及杜甫、元、白新樂府是也。歌行之名,本之樂章,其文句長短不同,或有擬
古樂府為之,今所見如鮑明遠集中有之,至唐天寶以後而大盛,如李太白其尤也。太
白多效三祖及鮑明遠,其語尤近古耳。酷擬之風,起於近代。李於鱗取魏、晉樂府古
異難通者,句摘而字效之,學者始以艱澀遒壯者為樂府,而以平典者為詩。吠聲嘩然
,殆不可止。但取樂府詩集中所載讀之,了然可見。蓋魏、晉樂章,既由伶人協律,
聲有短長損益,以文就之,往往合二為一,首尾都不貫,文亦有不盡可通者,如《鐃
歌》聲詞混填,豈可更擬耶?樂工務配其聲,文士宜正其文。今日作文,止效三祖,
已為古而難行矣;若更為其不可解者,既不入樂,何取於伶人語耶?亦古人所不為也


■漢詩之無疑者,唯《文選》班姬一章,亦樂府也。興深文典,與蘇、李諸作何異?
總之,今日作樂府:賦古題,一也;自出新題,二也。

■捨此而曰某篇似樂府語,某篇似詩語,皆於鱗、仲默之敝法也。選詩者至汲取其難
通以為古妙,此又伯敬、友夏之謬也。所知止此而已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論歌行與葉祖德
■晉、宋時所奏樂府,多是漢時歌謠,其名有《放歌行》、《艷歌行》之屬,又有單
題某歌、某行,則歌行者,樂府之名也。魏文帝作《燕歌行》,以七字斷句,七言歌
行之濫觴也。沿至於梁元帝,有《燕歌行集》,其書不傳,今可見者,猶有三數篇。
於時南北詩集,盧思道有《從軍行》,江總持有《雜曲文》,皆純七言,似唐人歌行
之體矣。徐、庾諸賦,其體亦大略相近。詩賦七言,自此盛也。迨及唐初,盧、駱、
王、楊大篇詩賦,其文視陳、隋有加矣。迤於天寶,其體漸變。然王摩詰諸作,或通
篇麗偶,猶古體也。李太白崛起,奄古人而有之,根於《離騷》,雜以魏三祖樂府,
近法鮑明遠,梁、陳流麗,亦時時間出,譎辭雲構,奇文郁起,後世作者,無以加矣
。歌行變格,自此定也。子美獨構新格,自製題目,元、白輩祖述之,後人遂為新例
,陳、隋、初唐諸家,漸澌滅矣。今之歌行,凡有四例:詠古題,一也;自造新題,
二也;賦一物、詠一事,三也;用古題而別出新意,四也。太白、子美二家之外,後
人蔑以加矣。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俗
■古人之詩,皆樂也。文人或不閒音律,所作篇什,不協於絲管,故但謂之詩。詩與
樂府從此分區。又樂府須伶人知音律增損,然後合調。陳王、士衡多有佳篇,劉彥和
以為〔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則於時樂府,已有不歌者矣。後代擬樂府,以代古
詞,亦同此例也。文人賦樂府古題,或不與本詞相應,吳兢譏之,此不足以為嫌,唐
人歌行皆如此。蓋詩人寓興,文無定例,率隨所感。吳兢史才,長於考證,昧於文外
比興之旨,其言若此,有似鼓瑟者之記其柱也。必如所云,則樂府之文,所謂床上安
床,屋上架屋,古人已具,何煩贅剩耶?

■又樂府採詩以配聲律,出於伶人增損併合,剪截改竄亦多,自不應題目,豈可以為
例也?杜子美創為新題樂府,至元、白而盛。指論時事,頌美刺惡,合於詩人之旨,
忠志遠謀,方為百代鑒戒,誠傑作絕思也。

■李長吉歌詩,云韶工人皆取以協金石。杜陵詩史,不知當時何不採取?《文苑英華
》又分歌行與樂府為二。歌行之名,不知始於何時?魏、晉所奏樂府,如《艷歌行》
、《長歌行》、《短歌行》之類,大略是漢時歌謠,謂之曰〔行。〕,本不知何解。
宋人云:體如行書。真可掩口也。既謂之歌行,則自然出於樂府,但指事詠物之文,
或無古題,《英華》分別,亦有旨也。

■伶工所奏,樂也。詩人所造,詩也。詩乃樂之詞耳,本無定體,唐人律詩,亦是樂
府也。今人不解,往往求詩與樂府之別,鍾伯敬至云某詩似樂府,某樂府似詩。不知
何以判之?只如西漢人為五言者二家,班婕妤《怨詩》,亦樂府也。吾亦不知李陵之
詞可歌與否?如《文選注》引古詩,多云枚乘樂府詩,知《十九首》亦是樂府也。漢
世歌謠,當騷人之後,文多遒古。魏祖慷慨悲涼,自是此公文體如斯,非樂府應爾。
文、明二祖,仰而不迨,大略古直。樂工採歌謠以配聲,文多不可通,《鐃歌》聲詞
混填,不可復解是也。李於鱗之流,便謂樂府當如此作。今之詞人,多造詭異不可通
之語,題為樂府。集中無此輩語,則以為闕。《樂志》所載五言四言,自有雅則可誦
者,豈未之讀耶?

■陸士衡《擬古詩》、江淹《擬古三十首》,如摶猛虎,捉生龍,急與之較,力不暇
,氣格悉敵。今人擬詩,如床上安床,但覺怯處種種不逮耳。然前人擬詩,往往只取
其大意,亦不盡如江、陸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6 14:32 , Processed in 0.02627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