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266) 鸡蛋(0)
发表于 2012-3-2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若把书比作山,真是十分贴切的一个比喻。这个世界上的书,集中起来那一定不是一座山,而是连绵不断的山脉了。记得我刚刚考进大学的时候,每一次上一门新科目,教授我们的老师,都会开出一张很长的书单,上面的书名多的叫我们眼花缭乱。先生在书名的后面,还标明了“精读”、“泛读”、“浏览”之类的提示。有的先生还会很明确的告诉你,“你们要想掌握这门学问,就必须精读这200本书。书名就在单子上。”

三、四年的时间用来读书,200本也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可是如果每门学科的先生都有这样要求,可就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了。我现在是已经记不得当时具体学过哪些科目了?加起来二三十门是肯定有的。这样要精读的书目可就是四五千本了。这样一大堆书已经是座小山丘了吧?


从心里说,当时我们这些学生,对先生的这个读书的要求真是很不理解的。总是觉得这些先生有些故意刁难我们,难道读大学就非得读这么多本书吗?

有了这样的想法,自然对先生的要求完成起来也就打了折扣。书还是要去读的,只是是不是真的符合先生提出的“精读”标准,也只有自己心里明白了。因为这些书,有许多未必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即便是自己喜欢的那种,要在完成教授的学业同时,再去每天精读4、5本专业书籍,也实在算是有难度的任务了。


毕业以后,在教学工作中,突然发现自己的先生们是何等的英明!原来他们在课堂上教授给我们的东西,在我的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得上的寥寥无几,倒是那些留存在记忆里读过的书籍内容,反而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从心里感谢那些当年苛刻的提出要求的先生。可惜,因为当年没有真的去精读过那么多的书,便只有凭着记忆再去重新寻找那些书籍来读了。

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我工作的那所中学的图书馆,更是无法和大学的图书馆相比,有许多书还是找不齐的。迫不得已,也只有到新华书店去挑选一些买回来了。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如今好了,有了互联网。互联网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就等于拥有了几乎全世界所有的书库。无论是哪本书,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它。甚至包括书里的每篇文章。这不能不说是读书人最大的福音。

只是凡事有利,总会有弊存在。互联网的便捷,确实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益,却也给人“懒惰”的本性提供了许多机会。仅仅是寻找资料方便到也罢了,关键的是这种便捷培养的不单单是懒惰,而是也会创造出许多剽窃者。他们可以很轻松的把别人的辛勤劳动占为己有。比如看见一篇好文章,或者符合自己某种需要的文章。(当然有很多时候,连一篇文章都算不上,只是一首小诗,一个对子。)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拿过来当做自己的东西发表。甚至连一个字都不去改!他就没有想到,最少也有两个问题,你是掩饰不了的。

第一,无论是议论文、小说、散文或者是诗词,对子,你既然找得到,别人会找不到吗?

这第二点,文字是有灵魂的东西,它会把你的水平、性格、心情、思想统统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自古就有“文如其人”的说法。你自己的性格、文风、水平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对你多少有点了解的人,看的是明明白白,又怎么会那样容易被你瞒天过海?哪怕是被你用了些移花接木的手段,将几篇文字嫁接起来,它还是无法去完整的表现应该属于你的风格和心性。

在这里提及这个问题,并不想抨击那些剽窃者,因为那不是这个帖子的主题。只是想说明,知识和学问是玩不得虚假的。不是你的就不是,在你没有真正学会之前,无论你用什么手段,它还是不会成为你自己的财富。


要掌握学问没有任何捷径,唯一的办法是勤奋。只有去勤读、勤记、勤练,真正的学会、消化、吸收其中的养分;知识才会成为你自己的财富,成为属于你的学问;否则它们永远都只是属于别人的东西。在那如山、如海的书籍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财富,却一定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可以得到它们,唯一的方法是勤奋。在这个问题上玩手段,你只是自欺欺人。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当初是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5 09:38 , Processed in 0.03697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