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605)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12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书评:布衣诗人出三峡

——关于三峡深处的“布衣诗人”及其诗歌浅谈

文/三峡刘星

【书评摘要】
    布衣情怀:中医的学识和古典文学的熏陶随处可见;淡薄名义的无功利写作的精神态度;三峡的地理人文赋予诗歌三峡“平湖般”宽容的胸怀;诗歌呈现一种对生活的复杂而简单的认识,诗歌的描写的细腻化和情节的生活化。——三峡刘星点评提示

    三峡诗人:写作,特别是写诗,成为一种精神的炼狱所;三峡从来不缺隐逸而有为的骚客才人;对诗歌的狂热,让他的产量惊人,明锐的感触和写诗的速度同样惊人;诗歌的音韵感,诗体的节奏感,诗行的齐整感都十分的明确。——三峡刘星点评提示


一、他叫“布衣诗人”

    我认识的三峡本土诗人很多,而今介绍的三峡诗人就是一例,他叫“布衣诗人”。
    荀子说:“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这里说明了诗人自身定位的江湖性,而诗人的名号——布衣诗人(又号:平湖在线、三峡布衣等)至少展示了他对三峡的厚爱;而这种厚爱标榜着原创诗歌的特色,在崇敬中有骚客般的自我放逐,但不桀骜而自赏;在耕耘中有一种自豪的自我定位,但是自豪而清醒。不是每一个人敢如此亮剑,亮出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沾染三峡的灵气,自然成就他们诗歌里必不可少的三峡的元素。而这些元素中最典型的特征是,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风格的自热融合。当然,这种融合仅仅是一种肤浅的比喻;在语言方面明显的带有“竹枝词”般的那种清新气息;在短小精悍的诗章里显现出江湖般别样的精致特色。是的,用自己的方式讴歌着带有明显三峡风情的系列的诗歌。
    布衣诗人是三峡刘星的网友,更是距离最近的诗友。事实上我们常常是面对面分享对诗歌创作的乐趣。也许,我们都喜欢凭借相同的意境符号写作,而这些符号本身足以让我们有太多的同感。在一起写网站,包括他的网名以及《诗意的三峡》诗专辑都是我代劳取名的。他有几十个马甲,不管这些马甲是什么服饰,但是不变的就是三峡这个地域元素。
    他对诗歌具有与生俱来的一种狂热,这种狂热让他的产量十分惊人,敏锐的感触和写诗的速度同样惊人。我曾经目睹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轻轻松松写出一组很漂亮的诗歌来。也许是因为,中医的学识和古典文学的熏陶让他不由自主的再现出来,也许是熟读经典,特别是那些著名诗人讴歌三峡的经典给予他的诗歌更美好的启迪。在故乡的文学论坛,有网友见布衣诗人诗歌作品“巨丰”;对此不以为然颇多微词,且单发一贴声讨之。布衣诗人对此款尔一笑,披上一个新马甲重新发诗歌一组。而这一组新作品立马在该论坛轰动,以为是才人来也。殊不知,这正是布衣诗人的新作。

二、在三峡歌吟

    追索这些动力的原点,也许是丰厚的古典文学底蕴赋予他产生诗歌的土壤,不知是中医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呢?还是中国古典文学孕育和滋养了中国医学,举凡读中医的古典文学造诣是必然的选择,他的职业是中医,而且从医数十年。如此对诗歌的眷念和对中医医学的探究,加上深处江湖,本为布衣,所以就不难涵盖其江湖气、文人气。才人辈出的三峡丰厚的历史和诗书传统总会让具子民具有诗人的灵性。
    阅读他的诗歌,总能让三峡刘星感悟出非常人可以体会的某些特点的情愫。这是因为有太多的共同点:地理的三峡、云安、平湖;文化的唐诗、宋词、古风;身份的布衣、骚客、移民;心性的清新、淡然、逍遥……所以,写他的作品分析,事实上会更多的调动影藏在他身上的影子。事实上,我们非同时代人;我们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的方式迥异,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可以用诗文的形式沟通。
    比如三峡、乡土、云安、爱情、诗歌,这一些词汇作为抵达他灵魂深处的几个关节点。而正是因为这些词汇让他的诗歌呈现一种特色。
    请看这些片段——在《对吟青苇(组诗)》题记中,他这样寄语——“照一湖明镜,问两岸青山; 对苇听蛙鸣,倚石数星辰。”
    “花朵,日开夜闭 \球茎夏季休眠,喜冷凉湿润和半阴环境 \她是外来妹,欧洲引进 \\很名贵,也很尊贵,贵如黄金 \镇静驱风,化瘀解毒 \能治百病 \\——《藏红花》片段。
    “照一湖明镜,问两岸青山 \神女向我淡淡一笑 \笑我,傻傻地还要等她到何月 \何年 \\临水相望 \肩负的竹蒌,装满了记忆的流年 \白云看出了我的心事 \笑我,不够浪漫 \\——《在湖边》节选。
    “撕心裂肺的疼\也改变不了归乡的欲望,和衣睡在车站广场\就为一张车票\思念,在手心叠了又叠\——《返乡路上》节选……
    也许是三峡特别的地理人文,特别是三峡的流水冲创出他可以纵情歌唱的河床。也许是心性淡薄犹如高峡平湖给予他诗歌三峡“平湖般”宽容的胸怀,也许是天性赋予他无限充沛的精力,让他每天炮制许多的诗歌,而且这些诗歌具有一种特别的韵致,那就是明显的带着江水的柔情和三峡的胸怀。更也许是淡薄名义的人生豁达的精神态度让他总不免对所有感兴趣的话题讴歌。他几乎可以写所有类型的诗歌和所有主题健康积极的诗篇,即使的批评和呐喊也带有继续幽默和调侃。是的,三峡是诗歌的河床,在三峡居住的每一个不会写诗的人也会有机会成为一个最自然最纯粹的“诗人”。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环境。

三、唯美而善良的心境

    事实上,他的诗歌从内容上来说呈现三种结合:唯美和善良结合,山水和心境结合,个体和时代的结合。他的诗歌就诗歌本身的特征更具有鲜明的诗歌的音韵感,诗体的节奏感,诗行的齐整感。
    他的诗歌描写具有细腻化、情节化、生活化的诗歌特性;诗歌呈现一种对复杂生活而化繁为简的轻松性;诗歌的“颂歌”气息浓厚呈现柔然而温和性。
    三峡从来不缺隐逸而有为的骚客能人。布衣诗人的诗歌偏爱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和民族文化精华的自觉的继承。他的视角从经典到变化,从历史到现代,展示了传承性,特别是短小精悍的组诗意象的方式到音律的方式有楚辞的味道和三峡竹枝词的明快。
他的产量惊人,写作没有功利性,写作成为生活的方式。追求映画之美,前者重视画面的再造和构建,让我们恍若隔世,使我们在愉悦的欣赏中感到唯美。比如音画之美,意境之美。心灵之美。
    而特别是声韵之美,其语言流畅而自然,有川江激流的铿锵,更有平湖三峡的丰盈,有倨傲如三峡两岸连山的气魄,更有诗情画意的田园画意。比如下面的这一首小诗。

嗨、哟、嗬......
江畔的石壁夔门
敞开了
一条通往西方的天堂,或是通往
大海龙宫的大门\

川江上的号子哟
你是否?
还记得,静静躺在湖底的龙脊石
还有那首“清官不到头”的民谣
是训戒,或许是叮咛\

江心的礁石不再张牙舞爪
江面上也不再有骇浪横行
八阵图已经沉入湖底
三国的硝烟已经泯灭
陆逊小儿,早已打道回营\

一根纤绳,牵出多少纤夫
风里雨里走码头
看惯了牧童在山歌里奔跑
手舞竹鞭
口吹叶笛赶羊群\\
——《从川江号子淡出的——桡夫子(三)》

四、“现代”格律诗

    更特别的是他的诗体具有结构之美。这种美是一种自然的反映,毕竟他是上世纪中叶之后出生的三峡人。有着浓厚的文学传统积淀和趣向之美。这种美,不仅仅是文学的继承,更是三峡诗歌民歌散曲的自然遗传,更是三峡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具有的参差之美——在高低起伏的山势之形,有江水流韵的婉转之意,有白云缠绕的飘逸之美;仿佛人行江山,随波荡漾;仿佛人随山势,几步迥天之意……
比如下面的诗歌的结构。

踏歌暮色,走近荷塘岸边
听到一池熟悉的蛙声
感觉到有一种久违的相逢,心情舒畅
有点,飘飘然

看惯了街舞,听惯了超女的声音
还不如
池塘中的天籁
悦耳自然

成百上千的青蛙,合唱出一曲旷世的交响
让一池疯长的青莲
绽放出
一个温暖的夏天

泛一叶轻舟,盛一舱青蛙的歌声
横一台古筝,在月光下
抚一曲芬芳的荷塘月色
仙子采莲
——

    有种刻意的“现代格律诗”的特点。
    现代格律诗,明显带有时代特点,是古体诗歌走向白话诗方向的一种过渡诗歌体例。对比当下的许多“口水诗”“梨花体”“羊羔体”而言,这种体例明快而简洁,有音乐的节奏和诗歌的意境之优势。
    但是就布衣诗人的作品而言,不可避免的有些作品中有流于形式之嫌。诗歌本身具有的深邃内涵因为客观的写作自由的束缚有被时代思潮语境的禁锢而略显不足。所以整体呈现了一种颂歌的风格、田园的风格、说好点是恬淡而宁静的风格,说差点有点“颂”而歌的锐气之不足。
    所以,即使面对丑恶现象也是委婉而规劝……
    而这,不能求全责备当下正在无功利写作的歌者,他们迫于一种难以言传的气场和经历岁月坎坷给予人的种种怪异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的诗人,只能“托物而寄情”,徒让特性的诗歌流于普通。

五、提炼生活的元素

    没有生活的诗人注定昙花一现,没有深入生活的诗歌注定成为巫山的云雾,会在骄阳的灿烂中将所有的精华化散而消逝。
    移民和打工成为诗歌必不可少的线索,我们在这里明显的感受到三峡正在经历这种巨变。比如大移民下被淹没的记忆,比如打工潮下被空巢的空巢。在《空巢老人》中布衣诗人这样写道——“面对落叶飘零\夕阳西下\望着空空如也的大宅子,装满的\尽是岁月的风雨。”这一首诗歌某网站评价为“风格明快,语句洗练,化情感于满篇,很有感染的张力。”
    是的,生活本身给予他太多的元素,这些元素也许和当代的时候格格不入,但是这些生活本身,这些词汇至少现在还残留在中年人的心中,比如云安古盐场。
在汤溪河水流纾缓而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在牛头对马脸的夹缝中就有汉朝隐士扶嘉发现卤水的云安。川东云安盐场自古成为商家之地,而云安的井盐几乎上追溯到的东汉时期,这盐道分水道和旱道两条,其中的水道已经在三峡平湖的深处被淹没,旱道因为移民搬迁成为断断续续的线段,所以在《古盐道之行》里,他用真切的体会述说一段历史,这一段无法复制,也无法重新目睹的历史。
   “穿过一条荒芜的盐道,栖霞宫的钟声\挑夫们的脚步声,似乎还残留在路边的荆棘丛中\可怜的,痴情的红姑娘\为了一个诺言,一年四季守望在高高的山岗……”
    白兔井、千斤耳板,盐工、云安场、青石板、箭楼路、盐都、盐文化……成为诗歌里最贴近生活,也展现生活现实的词汇,所以他最后吟唱到——收集史诗般的繁华、沧桑与没落\装入,诗人的行囊\\

请看——《城市在燃烧》

现代生活,时差颠倒
有人在白天打瞌睡
有人在黑夜来精神
有人为一笔交易喝高了
有人为一个美女喝高了\

现代人,就那么一副德行
清醒说梦话
梦里说真话
晚上出门采野花
白天上班只报一个到\

灯火,摇曳着杯光交错
白天象绵羊
晚上就变成了一只凶猛的狼
可怜那些野花
在猜拳行令中被一一撩倒\

看看那些
高级会所
黑夜
窝藏了多少鸡鸣狗盗\

人性,在时间交错的灯红酒绿中
沉沦
文明在沉沦中泯灭
道德在城市的黑暗中燃烧\

一场春雨,不多
二场夏雨,不够
三场秋雨,嫌少
雨,浇不熄那些蔓延的、流行的火苗

某晚,城市一角起火了
消防员及时赶到
在第一时间,在媒体发布新闻说:
只葬了
一只小小鸟\
生活就是诗,诗就是生活。这就是三峡诗人。

六、精神的炼狱所

    三峡是一条诗歌的河流。
    大诗人们接踵而来,又翩翩而去,他们的歌吟往往被镌刻在山间的石壁和万丈悬崖之间,隐隐约约的昭示这一方水土同样闪烁着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那些大诗人套风流倜傥,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诗歌成就了三峡的人文底蕴,也正是他们耀眼的光辉足以阴暗那些敬仰他们的后来者
写作,特别是写诗,成为一种精神的炼狱所。

    在名山大川,我们往往被眼前的风景迷惑,很难静下来来仔仔细细的阅读,山间的一朵小花,路旁的一只蝴蝶,丛林里普通单调的婉转的小鸟的歌唱。
他的诗在幽默风趣中再现一种简单的生活,这也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事实上,只有无欲无求的诗人才会在这样淡然中平静的面对社会生活本身。我们往往见多了诸多口号的诗歌,和诸多偏执于强势的态势强加给读者的一种上位的情绪。显然,这里只看见如三峡精致般的那种凝固和青绿。说凝固是因为诗歌的体例总是以一种明快的方式,明显的带有新格律诗的味道,在不变和变之间游刃有余的平衡着诗心。说青绿,事实上指诗歌呈现一种靓丽的色彩之外,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达观心境和画面。

    但是——诗歌,成为荒诞不经口语儿歌的发源地,成为诗歌集体自杀的墓场。
诗歌,在“懒惰”、“浮躁”、“功利”的中国文人掮客手里成为道具;诗歌,成为官场炫弄文化的护身符,许多的市长、县长都出诗集若干。 而今后诗歌的趋势是:无论官场还是商场上的人士,无论三五岁小孩还是各跑龙套的,这随便的一句,就可以“成为学问”。真是一件大快人意的事,对于这种方便,实在是既顺应“创新”又利于自己,何乐而不为?所以,有这样一种见解,而且很时髦和流行。说诗歌已死,死于无视规则、死于盲目复制、死于虚伪的实验、死于圈子、死于安乐。
    这句话不无道理。诗歌已经成为文化消费里的小众之小众,是阳春白雪的阳春白雪。现实往往让我们无法“入境”去读诗,更别说写诗。所以,写诗的人本来就是怪物。是的,中国诗歌就在这些潮流中怪诞的荒谬的顺理成章的流入荒漠、流入困境。
  任何文学都要遵循规则,能够反映现实和生活,能够再现生活和情感,它是可以模仿但不能复制的。若口语成为一种流行,成为一种复制,那么所谓的“回归本源”就是一种虚伪,用所谓的“真实”颠覆真正的真实。把语言的美感置于死地,相当于一次脑细胞的毁灭性残杀。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能成为诗歌,并非所有的口语都可以当做诗歌,盲目的追求创新只是在追求奇形怪状、哗众取宠的表达,实际已背离了艺术的本质。由此,我这里就布衣诗人的部分作品感叹:做一个写诗的人太易,做一个真正的诗人很难。唯有经受岁月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才会见这些诗歌最真的底蕴。

七、三峡的诗人逍遥而去

    在三峡的山中,所有的苦恼都是自寻烦恼,我这样说并不是消极遁世,而是面对如此自然环境恶劣中那种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
换句话说,只要你给一点阳光,三峡的云雾就馈赠给你满目的灿烂。只要你留下一粒种子,所有的山坡都会披上象征生命的颜色。只要你带来星星的光亮,三峡总会送你满江快乐的星斗。
    尽管布衣诗人没有出版过一本诗集,所有的作品零零星星的见诸于各大网站,在许多的网站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布衣诗人的作品总体上来说写得敏捷又浪漫,浅显中幽默又无间,语言铿锵而悦耳,诗歌韵律自然而婉转,诗歌的情节简洁中见典型,诗歌本身充满了一种特别的轻松气场。
    最后改编布衣诗人的《在湖边》伪托一个“诗魂梦”,写给所有钟情诗歌的“布衣们”——

照一湖明镜,问两岸青山
诗圣向我淡淡一笑
笑我,傻傻地还要等到何月
何年

……
临水相望
肩负的竹蒌,装满了记忆的流年
诗仙看出了我的心事
笑我,不够浪漫
——改编布衣诗人的《在湖边》

2012-12-11三峡刘星写于三峡


附几篇网友写给布衣的诗及诗评文章:

1、        巴山蜀水有平湖

文/梦幻石

    平湖泛舟,一个很有诗韵的名字。就像四川的山山水水,无论春夏秋冬,总是给人一种诗意。
    认识平湖是在这里——红珊瑚。从我第一天注册这里,就发现在这个小岛上,有一位勤奋的诗人。几乎每天都会在诗歌版上看到他的新作。凭良心说,我是做不到的。或者因为我没有那样的才华,也或者因为我不如他的勤奋。当然,也许我已经不是生活在那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
我是曾经在那怕土地上生活过八年的,而且是充满朝气的青春时代。在八年给我的记忆里,留下了许多难以忘记的美好。也一直把那里视为又一个故乡。四川的土地是养人的,不仅养出许多泼辣而又漂亮的“川妹子”,也会养出许多文人墨客。像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就是四川乐山人。平湖生长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这片土地给平湖的诗作提供了足够的养分。
    我喜欢文学,也喜欢诗歌。因为那种抑扬顿挫的韵律,那些参差错落的排列,还有那充满想像力的意境,以及天马行空般的思维方式,都给人无限美的享受。可惜,我尽管喜欢,却不是个诗人。虽然偶然也会附庸风雅的涂鸦几句,只是离开诗人的实至名归,永远的可望而不可及。平湖不同,平湖是诗人,因为他不仅勤奋,而且已经有了诗人需要的那种灵感。在他的诗作里,可以看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流淌着诗意的画面。
    我与平湖并没有过深的文字交流。因为在我看来,真正的文人之间,似乎并不需要再用文字来专门表达什么。只要你可以读懂,自然就可以惺惺相惜、心照不宣了。客观的说,平湖初期在红珊瑚的诗作,有些流于诗的形式而少了诗的精魂。或者是那时的平湖还在探索自己的风格吧?也许是多产便影响了质量?具体的原因,只有他自己明白了。我只是以为,诗的生命与意义,重要不在形式,而是诗的精魂。
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看到他的作品。当然,不是平湖懒惰了,而是种种世俗的理由,隔断了我们之间的往来。
再以后,平湖回来了。这里重新可以见到他勤奋的身影,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诗作发表。我惊喜的发现,他的诗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不再显得浅显与平庸,不再流于仅仅是一种诗的形式,而是有了许多更细腻的情感,有了自己特有的诗魂!有了精魂的诗,才有无穷的生命力,有了精魂的诗,才更加洗练与悠长。有了自己诗魂的诗歌,才可以算得是真正的诗人。
于是,我写了这篇文字,算是对平湖君的祝贺,也是为了让更多红珊瑚人可以更好解读平湖的诗歌。


2、        写给平湖

文/寂寞

是谁,用笔犁翻出
一片诗歌的土壤
等待你来种寂寞

平湖 ,又是谁
从天蓝上撕下的一块布丁
缝补大地的疼痛

当一张人的脸
变成一个月亮的时候
我听见另一种寂寞自远方而来
一路上,不知踩伤了多少风的神经......


3、写给:平湖在线 (网名诗)

文/贺兰心儿

◆平

平平静静的
无风
没有一点波澜
云,淡淡

日子,似风在述说
轻轻柔柔
看炊烟袅袅
燕子回旋

山乡小院
小黄瞌睡,梨花悄放
篱笆上
爬满野牵牛花

◆湖

有水有月
自然生机勃勃
远观似静
近观,蝉鸣鸟歌

有芦苇,摇曳其中
间或
一舟徐徐行进
惊起,几多鸥鹭

夕阳西下
嫦娥不语
对镜梳妆
只把嫣袖同霞舞

◆在

在是一种存在
一种安慰
一种有求必应的暗许
一种自负责任进行

因为你在
所以有诗
因为诗在
所以我们才会来读你

我们都在
所以才不感到孤单
才有心灵的交汇与唱和
才知你知我

◆线

实线,虚线
看不见的线
缠缠绕绕,纷纷扰扰
最怕,乱

千里情缘一线牵
亲情,友情,爱情
网络世界
现实的翻版

是平行还是交叉
不同的选择
结不同的缘
了不同的愿


4、        评诗友布衣诗人的诗作

文/一株野玉米

自从我的博客建立不久,就开始接触布衣诗人的诗作。由于共同的爱好,我时刻关注着布衣诗人的诗作,多数是在学习。也许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带给我的启示吧?
后来我心血来潮建立了“诗吟碧草博客圈,”布衣诗人更是默默的支持,加入了圈子。
今日,稍有闲暇时,我把布衣诗人在圈子里的诗作收集在一起,目的是想集中学习,但当我一首一首读过之后,感觉应该为博友写点什么,来表达我拜读后的感悟。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写爱情的诗歌很多,但由于写的太多,而缺乏新意,布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洞悉爱情,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一方干渴多年的土地/春心萌动,布谷云瑶”邂逅而一见钟情,内心的写照,是诗人给予我们的感受。《邂逅》
诗歌源于生活,又不能缺乏想象。想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础,布衣诗人在《生命的季节》这首诗中可见一斑了“我在树荫下纳凉,梦里/轻轻翻阅,青蛙吟出的莲花诗刊/清清淡淡的幽香,走过/夏季,上了山岚”在这清新淡雅的语言中让我们感受生命的意义。
在布衣诗人的眼中,秋天也融入了他的情感“我,轻轻地/靠在秋夜冰冷的肩上/街灯,无言地诉说/一笺离情,满怀愁肠”,与秋似乎有一种同命相连的情愫,但又不满足与现状,于是诗人又“我想抓住,空中/纷飞的落叶/却只抓住了暮色中一缕惆怅/一片苍凉”,其实这是一种抗争,不屈服于某种命运的抗争。
    在诗人眼中,处处充满诗情“诗人的笔,塞满丰收的心事”。《九月稻花香》
在众多的诗作中有几首是我最喜欢的。古语言“诗缘情,”布衣诗人也在感叹时光,在感叹的同时,又有一种脱俗的意境。《消失在诗笺上的芳华》,可见诗人这种情怀:

消失在诗笺上的芳华

削竹,为剑
借得萧瑟的风,舞袖长空
剑锋所到之处
卷起一叶相思
满地枫红

时间,隧道
敲响了昨日黄花的丧钟
秋风无情似剑
惊了大雁
难锁弯弓

一曲,新词
填几声,秋虫正呢哝
残荷冷影
如何与芳华正茂的南山菊花
媲美、争宠

陌城,空望
剑隐尘消,容殒季穷
飘逸的苇花自不量力
与冬日的雪花
争风情
比轻松

一个,踉跄
把青春,纷繁的绿意轻送
刻在诗句上的芳华
在不经意间
染了凄楚,遁于红尘外
无影、无踪

    诗人以假设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恰当地表达了诗人的一腔热情。《假如我踏上征程》
我喜欢这首诗,因为我的诗多以农村题材为主,我对这些东西也非常熟悉“清澈澈的酒碗里/流光倒映着农家人的喜悦/丰收的夜景/醉了星星,醉了流年”,其实秋天对于农民来说是最亲切的,他们才是秋天收获的主角。《醉秋》)
生命与生活是人生在世的两大主题,但是如何去是生命更为有意义,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如何去抗争呢?诗人是这样去对待的“我努力把忧伤/化解成初秋深夜的雨滴/让它,浪迹天涯/随波而去”。现将全诗抄录如下:

初秋的雨滴

悠扬的笛声
在空旷的湖面上奔跑
淡淡的忧伤
任凭风儿把它卷起

无法挽住笛声
穿越时空轻轻地飘向你
我无法擦去忧伤
擦去渗进我胸中的心迹

每一声,笛音
我想把它外包成快乐与美丽
但我又控制不住自己
那一丝丝忧郁

我努力把忧伤
化解成初秋深夜的雨滴
让它,浪迹天涯
随波而去

眼角的泪水,似乎在说
还有很多故事你未曾提起
不想窥视你的秘密
曾经的过去又无法忘记

来世今生的缘
总在不经意间尽情演绎
演绎成秋雨一样的泪滴
在夜深人静时滴沥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200 +10 +10 鲜花 +10 收起 理由
又见\\雪飘 + 200 + 10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11) 鸡蛋(1)
发表于 2012-12-12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是悬壶济世的医者,有事情系江湖的墨客,平湖情怀足以让人感佩。感谢刘星的解读!
鲜花(16)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1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彩的评述。{:soso_e163:}
鲜花(30) 鸡蛋(13)
发表于 2012-12-15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原来大哥和流星是朋友
鲜花(28)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15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细读,谢谢老师精彩呈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6 22:01 , Processed in 0.03023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