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杏花村》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力,民间传播很广,很受历代文化人和教育界推崇,就连现代的一些小学生都熟读上口。但这首诗中所指的杏花村究竟位于何处?后人颇有争议,皆著文各持一见。
杏花村的争议起因无非是具有商业价值争名之行为,杏花酒和汾酒的历代经营商都争将这首诗作为自己产地的铭牌,这就是借用名句名诗提高自己产品的商业效应。虽然,佳酿不一定借用某某旗号也能受人惜爱,但有了附雅之风的产品当不胫而走。
但在前人考证杜牧生平为官的历程中,却发现他没有在并州(今太原)的晋上之地任过官职;那么,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应当不在当年的汾阳县,也断不是汾阳杏花村所产享有“甘泉佳酿”称号的汾酒。
另一种说法是指当时的池州(皖中贵池),举证是贵池县西有个杏花村,也产佳酿美酒。而杜牧曾任过池州刺史,该说法与理上较之汾阳更为充分。但随即又起疑窦,给予了否定。
又一种说法确证在当年的宋州地界(河南商丘)的丰县杏花村,认定杜牧几次官迁都曾取道经过,是一次清明时节途径之时的乘兴之作,说法更借用宋代苏东坡的一首言陈丰县村俗的七绝加为佐证。
余不才,从年轻时就读到了这首千百年前通俗易懂的好诗。一晃都已经四十多年了,方觉得此诗的争议之处,前人可能都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之点,那就是清明与牧童。
清明雨,断人魂,是历朝历代文人、骚客都喜欢集聚咏叹的一个特殊节气,在许多诗词和散文中都曾见过。但这些诗章的主要表达都集中在长江流域一带,也只有在江南的暖湿气候条件下才会有这绵绵缠人、让人浮想联翩的断魂细雨,只有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居住民会与这首诗的特性产生共鸣,而西北方的干燥气候断然不会产生这幽梦般的雨中情景。
牧童,在我们的脑海里当浮现一个横骑水牛、手执牧笛的小男孩。虽然,作者并没有点明这是一个牧放水牛的小童,但也没有道明是西北牧羊(或者其它牲类)的村童。无论是前朝历代的文人,还是当今文坛作匠,都会确定无疑地指定是牧牛的村童。如果是牧牛童,那么一定是江南善于水田耕作的水牛,一定具有江南特性的儿童,而非黄土高原的黄牛和一身泥尘的古代村童。所以,此杏花村就应该是具有江南气息的某一处。
另外,我欲推倒汾阳和丰县之说,暂且支持贵池杏花村为真实之地。我的见解是杜牧在会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的九月由黄州刺史调迁池州刺史,于会昌六年的九月又迁任睦州刺史,治理池州政务足有两年,在此两年短暂的施政岁月里,有过两次清明外出巡访踏青的机会,途中逢一杏花村所在当毫无疑问。对于一个两年任职的州官,辖区内的乡村应该是陌生之地,况诗中也并没有表明是产酒的作坊,而是“借问何处有酒家”的问询,这在古代一般的乡村中都有酒肆饮茶之处。为此,诗出池州的杏花村也许是正确之地。
但我又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泽国的古上海松江地区,在“别业琴书堕劫灰,杏花村巷遍蒿莱。最怜春鸟年年唤,无复提壶访戴来。”这首上海古诗中举出古代松江的枫溪沿岸也有杏花村,在元代时被戴光远扩大成杏花庄。还有一首诗“小小杭州景色新,杏花村抱曲江滨。青龙去后长龙出,战舰于今有火轮。”这其中的青龙就是指旧青浦的青龙江,是三国东吴的后防水军基地。由于青龙镇小于杭州,故而被称之为小小杭州,也是古人称为销魂的杏花村所在。另有一首“锦溪桥畔最销魂,漠漠轻烟带雨痕。何事鹁鸠啼不住,随风洒遍杏花村。”这首诗更突出了清明雨季的春色,而这里的杏花村最适合杜牧游旅江浙一带的写照,更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松江(今上海)可是远离战火生活很惬意的江南水乡,也有好酒的制作酒坊哦。所以让后人纷争的杏花村会不会就是青浦杏花村呢?
这首诗很有感染力,诗句也平华简练,很有琅琅上口之韵味,千百年来之所以受读者青睐,自有其朴实的魅力所在,只要中国文化依然绵亘辉煌,再传颂个千百年也依然受人喜爱。
(诸位,若有不同认证,望大家共同探讨,以解文化史上的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