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江南
图文:东城十里
江南一直是有变化的,唐以前的江南,更多是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或地理上的,指现在湖北的长江以南地区,以及江西和湖南省。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在江西,黄鹤楼在湖北,岳阳楼在湖南。
江浙地区在隋唐以前,常被称的是江东,或江左。三国浙江的孙策被称江东之虎,在江浙地区起兵的霸王项羽自刎时,后人有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以及“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
先秦两汉时期,江浙一代就只是江东,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区域慢慢东移,开始涵盖江东,此时习惯上江东江南杂称,南北朝时谢眺的诗《入朝记》里,有一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也可算江南东移的佐证。
到隋炀帝下江南时,大皇帝的任性,此时的江南变成了专指扬州。
唐宋之后,行政区划的变迁,慢慢形成了人文意义的江南,即今天南至钱塘江流域和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加上长江以北的扬州。先秦时的江南早就变成了湖广和江西,不复有江南之名。及至南宋,高宗迁临安以及程朱理学的流行,使得江南的区域从此基本固化。
现代人心目中的江南一直是人文的,而不是地理的。在这个年代如果有个湖南人或江西人自称江南,大约是会被人笑话。
这里说说上海,唐时设的华亭县和宋时有的昆山县,以及后来的松江府,都分属江浙,毫无疑问曾经是江南的一部分,此时的浦东地区还没被冲积完成,大部分地区泡在水下。
清末上海开埠,及至的租界,上海慢慢变成十里洋场,上海人也开始洋气起来。口音仍然是吴侬软语,言谈间上海之外已经都变成了乡下,上海之外来的人,差不多都是阿乡,这情况至今仍然存在影响。
上海以十里洋场出名,以海派文化出名,以天朝工业龙头出名,以特立独行的上海知青出名,最后以魔都出名。现代的上海人,早就在心理上和江南划清了界限。
上海的故事太现代也太西化,和传统意义上的烟雨江南终于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