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8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柔木 于 2009-4-28 14:24 编辑

大竹海思竹

      汽车疾驰在浙西安吉的山路上,车窗外闪过的苍翠绿影直观地向眼帘扑来,犹如有一种力量隔着空间在震撼着你的视觉和灵魂,那是漫山遍野的大竹海,对处在烈日逼仄下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片具有无限诱惑力的清凉世界。
      对竹,其实我并不陌生。当年插队到农村时亲眼所见,在那个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里,农民们虽仅有草屋三间,但屋后总有一片茂盛的竹园,能为破旧的茅草屋阻挡凌厉的北风,能在夏日的酷暑里享有纳凉小憩的一席之地。那些不大的竹园也是赖以补贴生活消费的来源:春天的竹笋是舍不得尝鲜的,除非有客气的亲戚来到,才会在过于密集处挖出几只待客;农闲时砍几杆老竹劈蔑,打几只畚箕农用,编几只竹篮家用,竹园与农家生活历来是密不可分。
      停车打断了我横跨将近三十多年的幽幽思绪,下车后为了迅速躲避阳光的辐射,赶紧窜入浓郁的林荫深处,沿着弯弯曲曲的林间小道,跟着年轻人说说笑笑中一路攀登,倒也没有感到有多累,就已经来到了山顶用毛竹搭就的观景台。清风徐来,一扫刚才汗流浃背的无奈,也吊起了我们欣赏眼前风光的兴致。啊!真是名副其实的大竹海,我们淹没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风拂翠竹,恰如海浪起伏,小者若涟漪,大者如漩涡,极目远眺,漫无际涯,令人心旷神怡,思绪几多……
      史载,中国是世界竹文化的发源地,女娲作笙簧,后羿拉长弓,笙簧乃乐器,弓箭是武器,都是用竹来制作,可见竹文明源远流长;传说佛祖如来讲经的第一座寺院叫“竹林精舍”,观音菩萨住在南海烟波之间的普陀洛迦山紫竹林中,虽然都是神话,但也说明先人们对竹的认可和敬仰;国人种竹爱竹的情结更是绵延不绝,百姓对竹的丰富内涵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注释,把“青梅竹马”比喻爱情和美,用“竹苞松茂”祈求家族兴旺,以“竹报平安”祝愿生活安详。
      我曾看到有人把竹誉为空心抱节,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又有人把竹讥为腹中空空,对不学无术者进行无情的鞭挞;有人把竹的柔软贬为随风弯腰而嗤之以鼻,也有人对竹用“韧劲尤超不老松”来加以褒扬。凡此种种,都是当事人出发点不同,借景抒情,寄托自己的情怀而已。我感到对竹评介最为妥帖的当属清代文人郑板桥的那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以为,竹真正值得称颂的有两点,这也是竹的风格。竹是谦虚务实的。地下的竹鞭盘根错节,充分利用一切生存条件向四面扩展。春笋在竹鞭上萌发,破土而出,节节伸高,挺拔粗壮,确实是“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但是不为人所见的是在茂密的竹林下,一个巨大的根盘供应着万杆翠竹蓬勃生长的水分和养料,虽埋没隐形,却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一如既往,直至生命的永恒。
      竹的无私奉献也值得赞颂。自古以来,中国人用竹简、竹帛、竹刻绵延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时至今日,以前舍不得食用的竹笋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竹器、竹编越做越精致,成为市民多彩生活中的点缀;竹材部分替代木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使是使用中淘汰下来的竹枝、竹根也能熊熊的炉火中竭尽余力,发出自己最后的光与热,印证着自己“出世与人惠,捐躯亦自豪”的誓愿。
      遥看绵延起伏的大竹海,我自心潮逐浪高,令我深深陶醉的竹啊,你虽无五颜六色、万紫千红,却在苍翠中显精神,平淡中见神奇。恍然间,“成竹在胸”这个成语跃上了心头,我想,如果一个人的胸中能容下这片浩瀚的大竹海,那该是何等的壮阔与博大啊!
   


887bd41bc2ac0cc9ad6e75be.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紫色晚霞 + 2 好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2 21:36 , Processed in 0.04566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