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26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对联格律基本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字数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但是也有特例,如绝情对:
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华民国’四个字,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

  此联被称为“绝情对”。类似这种字数不相等的对联十分罕见,只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运用,初为联者不必刻意模仿。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无情对除外)。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又如:



反对分裂===学习琴棋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3、词性相当:“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花落方参生死理  (佳人挽袖)
云浮常悟盛衰机  (空空道人)



其中“花”和“云”“理”和“机” 都是名词,“落”和“浮”,“参”和“悟”都是动词,“方”和“常”都是副词,“生死”和“盛衰”都是形容词。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如:



对句:酿得月光浮酒盏 [空空道人]
出句:掬来春色入诗囊 [青山]



其中“酿得”和“掬来”都是动词组,“浮”和“入”都是动词,“月光”和“春色”,“酒盏”和“诗囊”都是名词。



    比较而言。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字包容几种词性。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向”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介词、动词、副词、连词等等。所以通常人们对虚词要求得就不很严格了,能做到虚词对虚词也就可以了。但叹词、助词、象声词却很少与介词、副词、连词相对。

 在讲究词类和词性对仗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义类相对的问题。什么是义类相对呢?所谓义类相对,悬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


  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
  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  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 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
  13.形体(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5.人伦(父子兄弟等)
  16.珍宝(金银玉珠等) 17.军事(弓箭刀剑等) 18.文艺(诗词书画等)
  19.文史(经典史册等) 20.精神(智愚苦乐等)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4、结构相称:结构相称,指上下联的句型一致,主要是只词的结构一致,词组的结构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A.先掌握词的结构。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纯词可以是一个单音节语素,也可以是一个多音节语素(包括双音节语素)。按音节的多少,单纯词可以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

(一)单音节单纯词




单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例如:家、走、清、五、番、很、的。

(二)多音节单纯词




多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也就是多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的词。多音节单纯词有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和音译词。




1.联绵词

联绵词是由两个不同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根据音节之间的结构关系,联绵词可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⑴双声联绵词: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琉璃、崎岖、尴尬、璀璨 

⑵叠韵联绵词:两个音节的韵母或韵腹和韵尾相同。例如:烂漫、傀儡、辗转、腼腆

⑶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两个音节的声母韵母都不相同。例如:铿锵、蛤蚧、玳瑁 

2.叠音词

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例如:谆谆、潺潺、翩翩 

3.象声词

象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例如:扑通、哎呀呀、哗啦啦、叽叽喳喳、劈里啪啦

4.音译词

音译词是按外族词的发音用同音近音汉字转写的词。例如:休克、蒙太奇、厄尔尼诺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和语义关系组合而成的词。

合成词中有的语素有实在意义,能体现词义的主要意思,这种语素叫词根,如“管理”中的“管”和“理”。有的语素意义不那么实在,只能附在词根上,表示某种附加意义,这种语素叫词缀(也称“语缀”),如“老鹰”的“老”,“乱子”的“子”。

合成词可以分为复合式合成词和附加式合成词两大类。

(一)复合式合成词




由两个或几个词根组合而成的词叫复合式合成词,也叫复合词。按照结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复合词分为以下几类:

1.联合式(又称并列式)

语素之间的关系不分主次,平等地联合在一起。例如:

贸易 语言 首尾 异同  笔墨 
犬马    书本 互相 动静     

2.偏正式

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前一个语素是修饰性或限制性的,是“偏”的部分;后一个语素是被修饰或被限制的,是“正”的部分。例如:

汽车 象牙  皮包 金黄  冰凉  瓜分  飞快

3.补充式

语素之间有补充说明的关系。前一个语素是被补充或被说明的,后一个语素是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的。例如:

损伤  申明  提高  改进  压倒  加紧  减弱  推迟  说服  推翻
车辆  花束  纸张  船只  马匹

4.动宾式

语素之间有支配或关涉关系。前一个语素表示某种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例如:

理事 司机 点睛 打杂 围腰 管家  破产 动员 失策  出版 开幕

5.主谓式

语素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前一个语素是被陈述的对象,后一个语素起陈述的作用。例如:

地震 霜降 日蚀  自修 杜撰
风流 心虚 年轻 嘴硬 胆大 心细

6.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语素重叠而成。这是一类结构方式比较特殊的复合词。例如:

爸爸 姐姐 叔叔 娃娃  星星 刚刚 稍稍

跌跌撞撞 婆婆妈妈 花花绿绿  密密麻麻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B.还要掌握词组(短语)的结构。



  词组(短语)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词语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要区分词组的类型要注意掌握三点:1、词性;2、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3、词的位置

1、主谓词组
名(代)+动(形)

两者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简言之,谓语能回答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如:

大家帮助
(名+动)     心情激动
花美丽
(名+形)       他是教师
(名+动词词组)

2、动宾词组:
动+名(代)

两者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简言之,宾语能回答动词“谁”或“什么”的问题。如:

打击他
(动+代)         发现问题(动+名)

3、并列词组
由两个以上相同词性的实词并列构成,可以用连词也可以不用。如:

美丽(和)大方
形+形              工人(和)农民
名+名

发现(和)培养
动+动              她和他
代+代
4、偏正词组

(1)定语+名
(2状语+动中心词在后边,去掉前边的修饰词,词的基本含义不变。两词中间可用“的”“地”表示偏正关系。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如:

铁的纪律       美妙的时光        崇高(的)理想             高兴地叫

5、补充词组

动+补充成分补充成分说明完善中心词,回答中心词“怎么样”,结构上常以“得”为标志。如:好得很、交代清楚    说得轻巧                 乐得跳                      吓得哭     



结构相称就是要求上下联相对位置的词和词组的结构要一致。





例如:





出句:水聚千峰影 [苏三]
对句:风扶万柳腰 [红袖流云]



该联上下比均为主谓宾结构。其中,名词“水”“风”为主语,动词“聚”“扶”为谓语,同为偏正结构的“千峰”“万柳”是定语,名词“影”“腰”为宾语。



又如:一副有名春联: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丽日和春风 同为偏正结构词组,属于工对;但是春对丽 是名词对形容词,春字在这里的词性可作形容词用,仍然是工对。又如:



出句:不弃涓流成大海(透风)
对句:能容块垒是高山(飞扬跋扈)



    该联上下比均为主谓宾结构,"不弃涓流"和"能容块垒"都是动宾短语作主语,其中,"不弃"和"能容"均为偏正结构动词组,"成大海"和"是高山"皆为动宾结构.又如:



出句:对自心生,非关难易 [冷恬]
对句:词无天造,总要推敲 [空空道人]



    该联上下联均为因果复句构成,"对自心生"和"词无天造"都是主谓式,中间两个字为介宾结构,后一分句中"难易"为形容词,"推敲"为动词,但因为是句中自对,所以也很工整.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个例子稍有不同,“处”和“年”单独看词性是不同,但是“处”连用为“处处”时,已经名词化,表示“每一个地方”,和“年年”(每一年)的词性是相同的。(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5、节奏相应是对联格律的声律要素。在联律中,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对联行文多以二字(有时也以一字或三字以上)为一节奏。所谓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同步。如:






风和--日丽===人杰--地灵,这副对联是二二节奏。





说--真心话===作--老实人,此联是一三节奏。





不眠夜  (慕容泊尔)





寒风---直彻梦;
往事---甚缠人。





题重阳菊 (废园)





千丝--冷韵--因风--谱
一院--霜心--借酒--题





常缘木--而求--至乐  (叶公好龙)
独刻舟--以志--初心  (叶公好龙)





&:也有人主张可以用这样的节奏点来安排平仄的。





6、平仄相谐:所谓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





所谓平仄相对, 就是上下联的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在平仄方面,对联与格律诗中的对仗句基本相同。而且,对音步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此在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只是要求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





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否则就是平仄失替(又称串调)。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





平仄相谐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辞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格律要求。



除了上面以音步为标准的平仄相谐原则外,还有一种是“意节说”。意节,指词语的意义单位。对联不是用于吟唱的,而是供阅览和诵读的,因而不宜套用诗词中的节奏而应强调意节!由于汉语中的字(大多数)、词、词组都有独立的意义,而有些三个字或更多字的专用词组往往又不能再作划分(如呼和浩特),因而意节的划分就相当灵活。
为了在诵读时停顿合理、表意清晰,在对联中,我们可以这样规定:一般情况以二或三个字为一意节;单字词在句首或句末时作独立意节,但在句中则不作独立意节而归并入相邻的意节;固定词组允许四字或四字以上作为意节单位。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





总之,对联的六要素应当是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名副其实,从而是否成其为对联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6-3 11:56 , Processed in 0.03020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