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2-1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贺新郎·秋晓》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贺新郎·秋晓》位列蒋捷《竹山词》的第一首,写南宋灭亡后,词人家国之恨郁积心底的中年怀抱。蒋捷号竹山,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南宋末年进士。南宋灭亡后,蒋捷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蒋捷中年以后,在漂泊中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山水之间。《贺新郎·秋晓》写的就是词人在太湖岛屿上的生活。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在寒冷的秋天早晨,词人早早地醒来了。阵阵凄切的鸦啼首先进入听觉,鸦啼声渐行渐远。把视线转向窗外,天空中一片鱼肚白片已然泛起。阵阵凉意袭来,大概这是从太湖中山岛那边侵袭过来的,这时意识到了“五湖(即太湖)秋晓”。
在下以为,虽然根据《史记河渠书集解》五湖 , 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此处的五湖不因作太湖解,原因有二:第一,词人的家乡宜兴便处太湖畔,而词人从全词来看,有很重的羁旅情思,所以词人此刻因远离家乡;第二,本词末句有“烟未敛,楚山杳。”一句,楚山,既可指荆山 ,在湖北省西部,又可指即商山,在陕西省商县境,同时还可以泛指楚地之山,若词人身处太湖畔,那么,无论指哪一座山,词人都是无法看见的,而“烟未敛,楚山杳”句,似未用典,故应当是实写,所以在下认为,五湖,此处当作洞庭湖解。

【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这时他忽然记起了昨晚凭靠着竹几做了一个梦:古道上马嘶人行。披衣起床,爬梳了一下稀疏的头发,室外,残星点点。。
在下认为,此处的殆误有两处,也是自古传承的错误——及几字与灯字,对于灯字,当作“马镫”讲,理由有三:1、根据至正年间的竹山词刻本,此处为“鐙”字,而纵观全词,“鐙”与“燈”字已有区分,不似通假。2、夜间马儿休息,是要卸下马鞍及马镫的(不是白天途中暂时休息),以减负荷,便于马儿休息。符合作者羁旅在外的境况3、由马镫自然联想到“嘶马谁行古道”,合符情理。至于几字在于,自古以来,所有人都认为此处的竹几当作竹夫人解,但在下以为不妥,因为纵观全文,此时天气已冷,而竹夫人是祛暑清凉之物,用在此处甚是不妥,且竹夫人形状为圆柱形,不可搁置物品,所以竹几按竹夫人解,那么很是不恰当。所以,在下认为,此处的几当作平声解,竹几可解为竹制的茶几,可倚靠,可搁置。

但最大的问题是韵律——该句的二字应做仄声,四字因作平声,若几按茶几解,镫按马蹬解,则韵律不符。在下初开始的假设是此句为拗句,启功先生的《诗文声律韵稿》,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都曾叙述过词中的拗句,但纵观竹山词所收录的其他几首贺新郎,无一处为拗句,且词中的拗句似由谱定,如此看来,拗句一假设因被排除。
在下偶然想起曾在《古典文学知识》上看及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借声合律的问题,作者以崔颢的《黄鹤楼》为例,其中有“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空字本为平声,借仄声韵合律。同样如此,几字和镫字都是既有平声又有仄声,所以在下推测此处,莫不是也是借声合律?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此时天色微明,淡簿月光,连篱笆的影子也显示不出来了,只见竹篱上的牵牛花绽开了几朵。清淡的秋光,那枣树上挂着些红色的枣儿,给增添了几分亮色。庭园小景令人赏心悦目,刚才的凄凉之感已一扫而空。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迎面吹来的阵阵西风,引起了他的伤感。愁情已郁结,本想依托西风吹走,反而催促鬓鬓更快地变得稀白,和这衰飒的秋天一同老去。

【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抚今追昔,回想旧院,挂着帘幕,遮寒挡霜,美酒酣饮,醉卧在饰有彩绘的屏风,此情此景,豪放不羁。思量那时是不会有此时这种伤感的中年怀抱的。

【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自己流落江南地带,可银囊羞涩,只能象伍子胥那样去吹箫乞食。遥望天际,一字横空,是列队参差的南归白雁。大雁尚归,何时得重返故里?目睹此景,令人嫉恨生出。天色渐明,一派烟雾轻笼,只见楚山的迷蒙景色
万里江南吹箫恨,不因解作流落江南地区,而因是用典,伍子胥曾在江南吴市吹箫乞食,此典既可做怀才不遇,又可做流落他乡,在下认为因属后者。故在下以为,本词可能是词人流落荆楚地区所写,所抒应当是由离乡之愁处级的亡国之痛,而非某些人所说的怀才不遇。如此看来,则陈延焯所言的“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与前后文不接之语,应当重论了。

蒋捷的《贺新郎·秋晓》借秋晓所见所感,抒发词人在秋天的“愁”和“恨”。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寄寓了更为深刻、丰富的意蕴,沦落天涯之愁,国破家亡之恨。词人触景生情,词中透露出一股悲壮的沧桑感。

评分

参与人数 2草币 +216 +12 +16 收起 理由
雪月梅花 + 100 + 10 + 10 见解独到!
云平 + 116 + 2 + 6 奖!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12) 鸡蛋(0)
发表于 2011-2-14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词好析!难得能细咀推敲如此多,学习。
“借声合律”确有此说,似记得某诗五律结句“落日燕王台”,先谓孤平,后有争执,即在“燕”的两读上。
鲜花(12) 鸡蛋(0)
发表于 2011-2-14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排版分散了,给楼主从新编辑了一下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云平


    呵呵,在下一名普通高三学生,于学问有限,如有耽误,还请见谅。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5-2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足见用心!
[发帖际遇]: 幽篁沐风 乐于助人,奖励 320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6 14:21 , Processed in 0.06307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