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1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长双手一摊:

“王大人,按规定这里应该是有的,可是这里确实没有啊。”



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无辜的老头,王守仁无可奈何地瘫坐在地上。

想到过惨,没想到会这么惨。



要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老头交接完走后没多久,又折转了回来:

“王大人,如果你在这里碰到了汉人,那可千万要小心!”



“为什么?”



“这里地势险恶,要不是流窜犯,或是穷凶极恶之徒,谁肯跑到这里啊!”



“那本地的苗人呢?”



“喔,这个就不用操心了,他们除了时不时闹点事,烧个房子外,其余时间是不会来打扰王大人的,他们的问题基本都是内部解决。”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懂汉话啊!”



王守仁快晕过去了,他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老头走了,临走前留下了一句十分“温暖人心”的话:

“王大人多多保重,要是出了什么事,记得找个人来告诉我一声,我会想法给大人家里报信的。”



好了,王所长,这就是你现在的处境,没有下属,没有官服,没有编制,甚至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你没有师爷,也没翻译,这里的人听不懂你说的话,能听懂你说话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官宦出身,前途光明的王守仁终于落到了他人生的最低谷,所有曾经的富贵与美梦都已经破灭,现在他面对着的是一个人生的关口。

坚持?还是退却?



王守仁卷起了袖子,召集了他的随从们,开始寻找木料和石料,要想长住在这里,必须修一所房子。



然后他亲自深入深山老林,找到了当地的苗人,耐心地用手语一遍又一遍的解释,得到他们的认同,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周围,开设书院,教他们读书写字,告诉他们世间的道理。
[发帖际遇]: 君雅 私房钱被发现,损失 417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的那些事儿(134)

作者:当年明月



当随从们苦闷不堪,思乡心切的时候,他主动去安慰他们,承担他们的工作。



王守仁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选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面对着一切的困难和痛苦,仍然坚定前行,泰然处之的人,才有资格被人们称为圣贤。



王守仁已经具备了这种资格。



但是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有找到答案——“理”。



必须找到,并且领悟这个“理”,才能懂得天地大道的秘密。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可是“理”到底在哪里呢,十余年不间断地寻找,沉思,不断地“格”,走遍五湖四海,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



为了冲破这最后的难关,他制造了一个特别的石椁,每天除了干活吃饭之外,就坐在里面,沉思入定,苦苦寻找“理”的下落。



格物穷理!格物穷理!可是事实让他失望了,怎么“格”,这个理就是不出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逐渐变得急躁,愤怒。脾气越来越差,随从们看见他都要绕路走。



终于,在那个宿命的夜晚,他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黑暗已经笼罩了寂静的山谷,看着破烂的房舍和荒芜的穷山峻岭,还有年近中年,一事无成,整日空想的自己,一直以来支撑着他的信念终于崩溃了,他已经三十七岁,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风华少年,他曾经有着辉煌的仕途、光荣的出身、众人的夸耀和羡慕。



现在这一切都已经离他而去。



最让人痛苦和绝望的折磨方法,就是先赐予,然后再一一拿走。



十几年来,唯一支持着他的只有成为圣贤的愿望。但事实是残酷的,多年的努力看来已付之流水,除了日渐稀少的头发,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矢志不移,追寻圣贤,错了吗?



仗义执言,挺身而出,错了吗?



没有错,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错。



那上天为何要夺走我的荣华,羞辱我的尊严,使我至此山穷水尽之地步?



既然你决意夺去我的一切,当时为何又给予我所有?



夺走你的一切,只因为我要给你的更多。



给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为让你知晓世间百态。


[发帖际遇]: 君雅 乐于助人,奖励 327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使你困窘潦倒,身处绝境,只为让你通明人生冷暖。



只有夺走你所拥有的一切,你才能摆脱人世间之一切浮躁与诱惑,经受千锤百炼,心如止水,透悟天地。



因为我即将给你的并非富甲一方的财富,也不是号令天下的权势,却是这世间最为珍贵神秘的宝物——终极的智慧。

 

王守仁在痛苦中挣扎着,一切都已失去,“理”却依然不见踪影。



竹子里没有,花园里没有,名山大川里没有,南京没有,北京没有,杭州没有,贵州也没有!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人欲!



理!欲!



吃喝拉撒都是欲,“欲”在心中,“理”在何处?“理”在何处?!



王守仁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与狂躁,在这片荒凉的山谷中,在这个死一般宁静的夜晚,外表平静的他,内心正在地狱的烈火中煎熬。



答案就在眼前!只差一步!只差一步而已!



忽然,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碎了夜间山谷的宁静,声震寰宇,久久不绝。



在痛苦的道路上徘徊了十九年的王守仁,终于在他人生最为痛苦的一瞬获知了秘密的答案。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风,一朝风月。



此一瞬已是永恒。



我历经千辛万苦,虚度十九年光阴,寻遍天涯海角,却始终找不到那个神秘的“理”。



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答案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如此明了,如此简单,它从未离开过我,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我,等待着我的醒悟。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君雅 头上,君雅 赚了 288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的那些事儿(135)

作者:当年明月

“理”在心中。



我竟如此的愚钝啊,天地圣贤之道并非存于万物,也无须存于万物,天人本是一体,何时可分?又何必分?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即是人欲。



这是载入史册的一瞬,几乎所有的史书都用了相同的词语来描述这一瞬——“顿悟”,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它在这个幽静的夜晚,诞生于僻静而不为人知的山谷,悄声无息,但它的光芒终将照耀整个世界,它的智慧将成为无数人前进的向导。



王守仁成功了,历史最终承认了他,他的名字将超越所有的帝王,与孔子、孟子、朱子并列,永垂不朽。



预谋



恭喜你, 王守仁先生,可是也就到此为止了,生活是很现实的,悟道让人兴奋,但你还是早点洗了睡吧,因为明天一早,你还要拿起锄头去耕你那两块破地,哲学是伟大的,是重要的,但你应该清楚,吃饱饭才是最大的哲学。



根据历史导演的安排,王守仁先生还要在这里呆段时间,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这中间还有几年,我们就不陪王圣人开荒了。因为与此同时,一场好戏正在北京开演。

 

鲜花(1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的那些事儿(136)

作者:当年明月

 
外篇:嘉靖——一个过于聪明的人


在明代的十几位皇帝中,嘉靖的知名度十分之高,当然了,很大的原因在于那一篇著名的《海瑞罢官》,而在历史教科书中,嘉靖先生的评价总是脱离不了这样几个字——昏庸无道,荒淫无耻。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嘉靖皇帝几十年求仙问道,炼丹祁福,而且不理朝政,不问百官,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劲皇帝,而且还比较蠢。

事实果真如此?

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这位皇帝是明代历史上最为聪明的皇帝之一,他的智商要远远高于常人,执政四十多年,玩弄无数人于鼓掌之间,那些认为他是昏庸之辈的人算是彻彻底底地被他给蒙了,这其中也包括我。

正德十六年(1521),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皇帝,玩了一辈子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在坐船时掉进了河里,虽然被捞了上来,却因此染了病,一命呜呼了。

由于他十几年如一日地专心致志于玩,孩子也没能顾得上生。可是皇帝总得有人做,于是当时的朝中第一号人物杨廷和代理了三十七天的皇帝,最终选定了接替皇帝的人选——朱厚熜。

朱厚熜是朱厚照的堂弟,当年十五岁,他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杨廷和从众多龙子龙孙中选择这个少年,据说是因为这个孩子非常聪明。

只要足够机灵,智商够高,就能当一个好皇帝。这就是杨廷和的预想。

当然了,老谋深算的杨廷和之所以作出这个抉择,还有一个想法——孩子小,好控制。

可惜他失算了。

历经三朝不倒,混迹官场几十年,老奸巨滑,刘瑾也搞他不定的杨廷和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孩子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一个足以战胜他的天才。

杨廷和准备迎接朱厚熜进京当皇帝,在他看来,这个孩子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朱厚熜却提出了异议。

问题出在名分上,朱厚熜小朋友认为,自己是接受遗诏进京当皇帝的,可是杨廷和要他先当皇子,再以这个名义当皇帝。这是个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所以他希望杨廷和能够按照他的意思重新安排皇位继承的手续。

杨廷和拒绝了,自己三朝元老,还能听你这个小孩子的使唤?!

面对着老江湖的蛮横态度,朱厚熜笑了笑,表达了他的意见:

“如果一定要这样安排也行,不过我就不去继位了。”

杨廷和傻了,他这才发现,这个十五岁的孩子竟然如此厉害。无奈之下六十三岁的杨廷和与十五岁的朱厚熜达成了妥协,总算把这件大事给办了。

杨廷和松了口气,事情总算是解决了,可他不知道的是,更要命的麻烦还在后头。

登基之后不久,朱厚熜开始玩起了新花样,他表示既然自己已经是皇帝了,那么自己死去父亲就不应该再当藩王,而应该追认为皇帝。

这事情要放在今天,民政部门几分钟就给他办了,反正人都死了,给你个头衔又能咋地,可在当时文官的眼中,这是个大逆不道的事情,熟读孔孟之道的读书人们最重视的就是君臣礼仪,你朱厚熜算老几,敢挑战祖宗传统?

于是杨廷和又一次当仁不当地挺身而出,准备跟朱厚熜玩命。

双方你来我往,斗了足足两年,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礼仪”事件。


鲜花(1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朱厚熜的步步紧逼之下,杨廷和使出了最后一招——主动提出辞职,这意思也很明白:我是三朝老臣,朝中大都是我的人,你朱厚熜要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我就来个非暴力不合作,看你怎么办!

然而斗争结果着实出人意料,朱厚熜接到辞职报告后丝毫不慌,只是平静地表示,既然你要走,那就走吧,我发路费给你。

权谋老到的杨廷和惊呆了,几十多年来,什么大风大浪都过了,竟然在朱厚熜这条小阴沟里翻了船。

但杨廷和是不会就此罢休的,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跟朱厚熜最后摊牌。

同年七月的一个早晨,亮底牌的时候到了。

这一天,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如往常入宫,站在左顺门前,突然振臂高呼,喊出了一句明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口号:

“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闹事的时候到了,兄弟们上吧!

于是二百二十九名大臣跟随着杨慎,在左顺门前放声大哭起来,一时之间宫门口哭声震天,乱得一塌糊涂,这些文官们如此苦心,只为了告诉这位青年皇帝一件事情——你要听我们的话!

朱厚熜十分恼火,但他及时运用了自己那超人的智慧,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当然,不是妥协。

他十分明智地认识到,对付这些读书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于是他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方法——打。

处理结果如下,当日在左顺门前闹事的员员,四品以上员员降一级工资,四品以下者全部打屁股,这些文人平日缺乏体育锻炼,身体不结实,这一打就打死了十七个人。

带头闹事的杨慎被派到云南参军,永世不予返京。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左顺门事件”,此事以文官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年轻的朱厚熜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轻易解决了问题,此后的四十余年中,没有人再敢触动他的权威。

而这一年,他才十八岁。

朱厚熜在明代十余位皇帝中,智商可以排在前三位,他熟练地运用着权谋,操纵所有的人,他所在的时代人才辈出,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都是饱读诗书,久经考验,深通权术的官场老手,然而他们和朱厚熜比起来,水平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是一个权力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耿直的夏言被阴毒的严嵩杀死,可严嵩也没有高兴多久,徐阶很快用更为阴狠的方法解决了严嵩。

我们往往会为夏言的死而叹息,为严嵩当政感到悲哀,为徐阶的胜利欢呼叫好。在很多人看来,严嵩是坏人,代表着邪恶,夏言和徐阶是好人,代表着正义。

他们错了。

真正的幕后人物是朱厚熜,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他用夏言来制衡严嵩,再用徐阶来制衡严嵩,在他的统治之下,没有人可以威仪天下,号令百官,除了他自己。

鲜花(1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他才是老板,夏某人,严某人,徐某人都是他的打工仔,他们的工作只是干活,如果有谁敢冒头,就打击并开除他,找另一个人来代替。

无数人都知道嘉靖皇帝朱厚熜白天不上朝,在宫中修道,不管国家大事,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晚上在干什么?答案是批改奏章。

他虽然追求长生不老,不见大臣,但在四十多年的皇帝生涯中,没有一天懈怠过国家大事,没有一件事情能够瞒过他的眼睛,没有一个大臣能够忽悠他。

他知道小事情不用管,也管不过来,他只需要解决大事,把小事情交给大臣去办,然后在大臣中间制造矛盾,让他们互相攻击,总经理是夏言还是严嵩,对他并不重要,只要董事长永远是他朱厚熜就行了。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使用着权谋,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控制住所有的一切。

他太聪明了,聪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聪明地过了头。

过了头的聪明,就是愚蠢。

在他的统治时期内,政治斗争不断,大臣们忙于拉帮结派,无暇国家大事,蒙古队伍打到了家门口,各部门不想着退敌,却在相互推诿责任。而他的精力却大多放在了修道炼丹和权谋上。

朱厚熜一直相信,用他的智慧可以牢牢控制所有的人,稳固他的江山,他做到了,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然而大明王朝却在他的智慧中不断地衰弱着。

真正的治国之道是宽容和人道,不是权谋与诡计,从来如此。
鲜花(1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的那些事儿(137)

作者:当年明月

 

王守仁在荒山耕地受累,吃了苦头,可李东阳比他还苦,自从谢迁和刘健走后,他一个人留了下来,但刘瑾毕竟是一个警惕性很高的人,他怀疑李东阳别有企图,便不断安排人时不时整他一下。



比如 李东阳先生编了本叫《通鉴篡要》的书,这事情让刘瑾知道了,就让人去书里挑毛病,想搞点文字狱玩玩,可是李东阳早有防备,一篇文章写得密不透风,没有什么把柄可以抓。



刘瑾听到汇报,反而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是他的性格特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定要整一下李东阳,为此目的,他找来许多人,日夜翻查,终于找到了破绽。



什么破绽呢,原来李东阳先生在书中写了几个别字,刘瑾据此认为他的工作态度不认真(逻辑相当严密),准备借机会好好地消遣他一下。



李东阳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立刻准备了应对的措施。



正当刘瑾准备下手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焦芳竟跑来为李东阳说情,原来李东阳给他送了礼,和他称兄道弟,两人关系一直不错,碍于面子,刘瑾就放了兄弟一马,事情就算了了。



在这个回合里,初中生刘瑾兄到底还是没有玩过老谋深算的李东阳博士,可见多读书还是很有用的。



此外李东阳的地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战果如下:



正德二年(1507),刘瑾打算整死刘健和谢迁,一了百了,李东阳出面营救。



同年,御史姚祥、主事张伟被诬陷,李东阳出面营救。



正德三年(1508),御史方奎骂了刘瑾,刘瑾准备安排他去阎王那里工作,李东阳出面营救。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可是李东阳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些行为却换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结局。



有一天,李东阳上朝途中,正好遇见了自己的门生罗玘,李东阳很是高兴,连忙上去打招呼,可是罗玘竟然不理他,扭头就走,唯恐和他多说一句话。李东阳十分奇怪,想找个机会问个究竟。



可还没等到他去拉拢感情,晚上就收了了罗玘的一封信,李东阳看完之后,眼睛珠子差点没掉出来。



这封信的大致意思是:人家( 刘健谢迁)都走了,你留下来有什么意思呢,拜托你还是早点退休吧,不要在这里丢人了,今后我也不再是你的门生,就当咱俩没认识过,也不要和我打招呼了,实在没空搭理你。



李东阳气得吐了血。

 

可是 李东阳先生,吐完之后擦擦嘴你还得接着干啊,要知道,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从来就不是个轻松的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东阳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坚信胜利终会到来。



刘瑾是一个狡猾的人,他有皇帝的支持,还有一个消息灵通的焦芳,而自己这边,除了几个只会空谈气节的白痴外,并没有智勇双全,千里决胜的人物。



忍耐吧,忍耐吧,在适当的人选出现之前,必须忍耐。



相比而言,刘瑾可就风光得多了,自从重新改组内阁之后,他的派头是一天大过一天,当时的大臣送奏章都要准备两份,一份给皇帝,一份给刘瑾。



当然了,给皇帝的那份是没有回音的,这是相当明智的,你要指望朱厚照先生按时上班批奏章,那就是白日做梦。大家只能指望刘瑾努力干活,毕竟有人管总比没人管要好。

[发帖际遇]: 君雅 在论坛发帖时没有注意,被小偷偷去了 150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换句话说,在那几年里,大明王朝的皇帝基本姓刘,朱厚照本人都没意见,谁还愿意管闲事?



可问题在于刘瑾先生读书不多,水平不高,处理不好国家大事,时不时还搞点贪污受贿,搞得朝政乌烟瘴气。



但这些都是小儿科,之前的很多太监先辈都干过,刘瑾先生之所以恶名远扬,其实是因为他的记性好。



所谓记性好,就是但凡骂过他的,就算过几年他也记得一清二楚,比如骂过他的刘健、谢迁,已经回家养老了,他还打算把他们抓回来游游街。尚书韩文曾经弹劾过他,被免职后刘瑾还不放过他,明知他家里穷,还要罚款,一直罚到他倾家荡产方肯罢休。



同时他还是一个在整人方面很有创意的人,明代有一种刑罚叫枷刑,和什么扒人皮,杀千刀之类的比起来,这玩艺儿也就算是个口头警告,最多就是戴着枷站在城门口或是去街上游两圈,虽然挺丢人的,但总算皮肉不吃亏。所以这一刑罚十分受到大臣们的欢迎。



但如果你得罪了刘瑾,听到枷刑判决后就先别高兴了,还是马上让家里赶着订一口棺材吧,因为当行刑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给你配发的那个枷具相当特别。



特别在哪里呢?



根据史料记载,刘瑾兄为了达到用小刑,办大事的目的,灵机一动,把枷具改造成了重达一百多斤的大家伙,这就好比在你身上挂了一个超大的哑铃,让你举着这么个宝贝四处练举重,不压死你不算完。
鲜花(1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的那些事儿(138)

作者:当年明月

 



此外,刘公公还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他连自己手下的特务也信不过,别出心裁,设置了一个内行厂,这个厂连老牌特务组织东厂也不放过,经常跑去东厂上演特务抓特务的好戏。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刘瑾还实行了一条潜规则,所有大小员员,只要你进出北京城,外省到中央汇报的也好,中央去下面扶贫的也好,甭管办什么事,走了多远,都得去给他送礼。



要是没钱送礼,那你就麻烦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比如一个叫周钥的言官,有一天出差办事,也没走多远,回来的时候按规矩要送礼,可他家里穷,没钱。



没钱?没钱就把命留下吧。



这位穷官迫于无奈,最后竟然被逼自杀。



刘瑾就这么无法无天地搞了几年,越来越嚣张,皇帝老大,他老二,可是老大不管事,所以基本上是他说了算,投靠他的大臣越来越多,势力也越来越大,而反对他的则是杀头的杀头,充军的充军,几乎都被他干净利落地解决掉了,李东阳也只能苟且偷生。



天下之大,刘太监当家!



但请注意,上面我说反对刘瑾的大臣是“几乎”被解决了,并不是“全部”,这是由于有两个人例外。



事实上,这两个人刘瑾不是不想解决,而是不能解决,因为这两个人,一个他搞不定,另一个他整不死。



社会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既然 刘瑾先生搞不定,整不死,他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被这两位仁兄搞定,整死。



先说说这个搞不定,这位“搞不定”兄的真名叫做杨廷和。



我们之前提到过他,现在也该轮到这位猛人上场了,他已经在后台站了很久。



我们经常把很小就会读书写字,聪明机灵的小孩称为神童,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杨廷和就是一个超级神童。



杨廷和,四川新都人,生于官宦之家,如果你翻开他的履历表,就会发现杨廷和先生保持着一项惊人的纪录——考试纪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7-18 16:16 , Processed in 0.02819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