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266) 鸡蛋(0)
发表于 2012-5-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前几日有事回苏州,事毕后还有些空余时间,一时兴起,独自去了拙政园。
想起数十年前在苏州工作的时候,这里是经常来的地方。
那时,我刚刚从四川调回不久,在苏州园林局下属的园林学校任教。本来是教语文,后来根据需要,由我给二年级学生新开了一门课——“苏州园林艺术与文化”。因为没有现成教材,只好带着学生到各个园子里去上课,一面现场教学,一面把相关资料收集回来。然后汇编了一本《苏州园林诗文匾额注释》,做了以后学生用的教材。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典型,也是中国私家园林的标本,很自然就成为我编篡教材与上课的首选。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要来。
接触拙政园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的妻子随我一起调到苏州后,工作的第一个场所就是拙政园。

记得第一次走进拙政园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调来苏州,那是我们旅行结婚的途中。我们从南京一路游来,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到苏州后去了两座园林,一处名胜,还有一个寺庙。寺庙,是出名的寒山寺,名胜,是著名的虎丘,园林便是留园与拙政园。
那时还年轻,自己没什么文化可言;又处在“文革时期”的76年,拙政园里许多包含文化底蕴的内容都撤下去了,眼睛看到的只是些亭台楼阁与山山水水。那些厅堂门前的楹联匾额,那些影壁粉墙上的石碑石刻,还有里里外外各处悬挂的中堂、字画,都被悄悄的收在了仓库里。当初眼中的拙政园只是一副空洞、落寞、悲凉的景象。
故而,拙政园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300 +10 +10 鲜花 +10 收起 理由
红影 + 300 + 10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拙政园真正了解,还是要从编写《苏州园林诗文匾额注释》开始。因为在苏州园林技校教书,开了一门课“苏州园林艺术”,讲的就是苏州园林的诗文与匾额。没有现成教材,我编写了这部书稿做教材用。
你现在走进这样一类古典园林,或者是哪一处名胜古迹,总会看到详尽的介绍。让人们对这个地方有个大致的了解。当初这些都没有,假如你对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一无所知;那么,你走进这样一座园子逛上一圈,恐怕是什么也不会看明白。像拙政园这样历史悠长,文化底蕴厚实的园林精华,需要了解的还远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园子里的一堂、一厅、一廊、一榭,甚至是一石、一树、一花、一草!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是简单的造园艺术,也不是单纯的书法与绘画,而是一门十分复杂的,中国所独有的园林文化艺术。
关于苏州园林,有这样几句话:“立体的画,有形的诗,看得见的音乐。”这三句话,毫不夸张的表现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做为代表作的拙政园自然就体现的更加完美。

我说不上对苏州园林文化艺术有研究,充其量是知道一些皮毛,不如先从拙政园的名字谈起。
“拙政”,这个名字,是明朝嘉靖年间御史大夫王献臣所提。取意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其实是他自嘲“只能把种菜、浇园子当作自己的政事。”当时,许多人官场失意,每每回去造个园子,说是“大隐隐于市”,其实心还是在朝廷。
王献臣被贬谪,回到苏州,买下了元朝时候的大弘(宏)寺,那块地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住宅。他和明朝大才子,著名的吴门画家文徵明是好朋友,便邀请文徵明为他设计规划营造拙政园。以后,园内虽然添加了许多建筑物,当时主体风格还是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设计。特别是中部,更加可以集中体现明朝私家园林的特征,所以,拙政园被明确为具有明代风格的私家花园。其实,拙政园几经变迁,早已面目全非,我们可以看见的建筑,已经是清朝咸丰年间重建。
王献臣的儿子是个败家子。拙政园传到他手里不久,一夜豪赌就把偌大的园子输掉了。从1509年到现在,拙政园算起来已经有500年历史,可谓历经沧桑。这数百年间,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主人,园子也是时分时合,直到现在对外开放的这部分园林,也只是占了实际园林面积的大约三、四成。今天的拙政园辖地83.5亩,开放部分73亩,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晚清重建的38亩,其余住宅部分,现在是太平天国忠王府纪念馆和苏州园林博物馆。

鲜花鸡蛋

红影  在2012-12-18 21:34  送朵鲜花  并说:终于知道拙政两字的来历了。谢~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拙政园的结构呈东西向不规则长方形,位置在苏州东北街178号。它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获此四项殊荣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处。
如今提供游客开放游览的拙政园,大门开在东园。园子分成东、中、西三部分,原本开设在中部,远香堂之南的正大门,现在是“忠王府纪念馆”的大门。
拙政园的三个部分就风格而言,可谓迥然不同。东园:开阔疏朗,体现一种十分明快的格调。园中建筑物稀少,却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几座堂榭阁亭反而成了点缀。大面积的草坪,高大的塔松,还有几乎完全被植被盖没的流溪,隔水那森森的小山,很有一种欧洲园林的风尚。同时,也有一种野趣天然的感觉。
东园在明朝就曾经脱离了拙政园,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所得。当时这31亩土地已经完全荒芜,王心一购下后重新修建,用陶渊明的诗意,取名《归田园居》。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共五首,在第一首已经很明白的道出了他的处世哲学与生活方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园《归田园居》的园艺风格,也的确与陶渊明的这种道家“无为”的哲学思想十分相近。
如今的东园似乎又加了一些半临时性建筑,比如竹廊,还有三五间茅草房。看上去似乎还是有点唐突,总算还知道采用竹子做材料,勉强也可以与整体格调相融了。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长,其余部分明天发吧。
[发帖际遇]: 江南铁鹰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133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园与中园之间有一道围墙。那不是普通的围墙,而是苏州园林营造的一种常用手法。它的功能性方面与传统建筑的一般围墙完全不同,它的作用完全在视觉方面。目的就是隔断你的视线,将围墙后面的景色做一种遮蔽。这手法,在苏州营圆技法上称作“抑”,就是故意遏制你的视线,造成你视觉感上的错误。
墙的形式与结构,也与一般围墙不同。更严格说,是园林里一种“廊”。“廊”在苏州园林中使用非常广泛,形式也是千姿百态。从功能上看,位于东园与中园之间的这条廊,便是一条承担隔断作用的墙廊。
因为它只是人为用来隔断视线,营造时便不取直而求弯,不求平而刻意起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去影响你的感官,让你不觉乏味与单调。即便是那道粉墙,也要在上面添加几许内容,让你沿着廊行走时更加兴趣盎然。
装饰粉墙的,一般说无非是石刻、石碑,也有红木、雕刻品、大理石镶嵌艺术品,或者就是书画。古代园林的主人多数自己就是一些文人雅士,即便是一般的达官显贵,也会附庸风雅,找一些当时的文人名流来吟诗作画。这些诗文墨宝,便由主人找工匠镌刻在石碑上,再镶嵌到墙上。
苏州园林的粉墙上,还经常采用的装饰是漏窗。在苏州园林里,漏窗起着非常重要的透视作用。采用了漏窗后的粉墙,不仅在自身更加别致秀美,而且可以将此空间与彼空间的景色相互转换与渗透,达到移步换景和扩大视觉效果的作用。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过这条廊上的月洞门,便是拙政园的中部。
这里是整个拙政园的精华所在。面积大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极具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不仅造型各异,而且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这是一座四面厅的建筑形式。此厅四面都是落地长窗,屋顶飞檐翘角,大气磅礴。厅名取意《爱莲说》。
北宋散文家周敦颐一篇《爱莲说》脍炙人口,千古流芳!“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远香”二字便源于此。可见古大大多都会借花草树木来抒发自己的胸臆。《爱莲说》中折射出来的就是那个时代的文人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发帖际遇]: 江南铁鹰 过年老板派红包,赚了 116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远香堂”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当初一开始建造此园时,文徵明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修建太多建。,因为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表现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
[发帖际遇]: 江南铁鹰 过年发压岁钱,花了 123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园设计了三条路线,一条南线,进入中部后沿着中厅“远香堂”的前面一直向西,途经依玉轩、小沧浪、小飞虹、香洲,荷风四面亭,最后直入西园。这条游览路线走在拙政园十分典雅的亭台楼榭等建筑群之中,宛如亲临天上的琼楼玉宇,欣赏的确是隔池的山林野趣。隔着一池碧水,你可以看见广袤的水面,还有在浓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的几处秀丽的亭角。
这就是苏州园林营造的一种意境——移步换景。设计一条游览路线,你却可以去欣赏眼前不断变化的各种景色。设计者已经有意识的在你的视觉范围内,设计了一条连贯的、不断变化的景点串联线。这些景点连线会在你的不知不觉中,引导你欣赏全部精华所在。
拙政园就像一幅巨大的立体长卷,任你从哪里开始欣赏,都会给你带来无比欢愉的美感享受。
如果你不愿走南线,那么,也可以选择走中线。你可以漫步在茂密的山林中,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上穿行。你可以登上山丘上的几座亭子,远眺整个园子,无论是春,是夏,或者是秋冬,四季皆可以体验不同寻常的意境。拙政园春日繁花丽艳,夏日蕉廊绰约,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四时宜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是当之无愧的“江南园林之母”!此时的你,身在山野,远望天宫,南岸的琼楼玉宇便有了飘然若仙的感受。
北线又是一种情调了。
那条路线更加简约明快,一面是翠绿的沿墙竹林,另外一面隔着幽深的池水,你可以看见起伏变化的山峦、溪涧。那些华美的亭台楼阁,却一点也看不见了。你此时仿佛是在江南的乡间行走,没有铜钱臭,没有脂粉气,那是何等的超凡脱俗?
有很多初到拙政园的游客,会在拙政园里面迷路。因为在他的眼睛里,似乎每到一处都是崭新的景致。
这就是苏州园林的奥妙,它采用了大量先抑后扬、移步换景、改变尺度,等等技法,在视觉上增加了许多虚拟空间,会让人在不同角度获得完全不同的感受。
拙政园中部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其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你不觉得苏州园林真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有形的诗,一曲看得见的音乐吗?
[发帖际遇]: 江南铁鹰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155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2-5-4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我慢慢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行道吧。以前也看过一些园子,才知道是胡乱的看了一通。不知道园子的历史,文化,渊源。想想,古人那时起,都挺懂得享受。在住的“宅院”里,知道有山,有水,有画,有诗,诗情于山水中。让居住环境,安逸,雅致。“拙”真能想得出来,可能在他们的心里还是认为从政为正事,而这些山山水水的情怀是不得已而为之,心系国事。呵呵,真是中国古文人一特色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200 鲜花 +10 收起 理由
江南铁鹰 + 20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紫墨长绮 私房钱被发现,损失 103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通过一道墙廊,便可以步入拙政园的西部。西部又称“补园”,是因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这条廊也很别致,是一条两面廊,术称“复廊”,位于中部这一面是旱廊,曲折蜿蜒;靠西部一面是水浪,起伏回旋,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真是巧夺天工。
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 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有一处听雨轩。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
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倒影如画景色绝佳。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江南铁鹰 头上,江南铁鹰 赚了 138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7 12:47 , Processed in 0.07809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