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起了我们最后一次全家游北海。应该不会错,是1966年。我第一次从远隔千山万水的宁夏回到北京,享受第一个探亲假。我是第一个离开家的孩子,我的归来对我们这个家,如同一个重大节日。为了我的归来,父亲也从苏州回到北京。我重新沉浸在家的温馨氛围的包围里,尽情享受那份美好。我提议全家去一次北海,其实主要为我年迈的xx。xx已经70多了,那年应该是77

xx是小脚,行动很不方便。我们家又住在五层楼上,她几乎一年半载也不下一回楼。后来这几年就没有下去过,没有看见过外面的世界了。我极想让老人家看看外面的一切。在六个孙女孙子里,xx最疼爱是我这个长孙。

在我力主下,通过了这个动议。

xx的代步工具是什么?你们谁也不回想到。

 

为了解决xx到公园后的代步工具,我去邻居家借来一架闲置的童车。xx是坐在童车里游览的北湖公园。在园子里惹来无数人的瞻目。xx坐在里面满脸都是童真般的笑容。

那天,不仅是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和父亲母亲,还有我的三位姐夫,二姐新婚,大姐和三姐夫还是毛脚的身份。说是毛脚,其实早就是家人一般。三姐夫是三姐高中同学,亲家又是南浔同乡,很早就有了走动。自打高中,三姐夫已经是家里常客。大姐夫曾经的身份是我的师傅,学无线电的师傅。他是个广东人,母亲厂里的工程师。

60年代初吧?北京市号召青少年学科技,我开始参加了学校的无线电课外小组,可能是小学四年级吧?母亲见我有这方面兴趣,便为我从厂里请回一位工程师做师傅。

母亲当时是北京电子管厂的厂长办公室主任。她请回的人就是后来的大姐夫。他是先做了我的师傅,以后才和大姐恋爱。

 

我自己独立成为了矿石收音机的制作,又在师傅指导下制作出一架二极管半导体收音机。至今记得那架半导体收音机有一本三十二开书本大小,外壳是紫绛红的塑料。电源是两节电池,带个小功放的喇叭,可以收听中波和短波十数个频道。

因为这个成绩,我被学校推荐为学科技好队员。我的作品被北京市评选为少年科技二等奖。这台半导体收音机也被送进了北京市少年宫参展。北京日报还到家里来做了采访。拍了一张照片登在报上,那张照片上正面就是我在制作收音机,侧面是师傅。我大姐站在我的身后。

作品送进了少年宫,我也被聘请担任了少年宫的小讲解员。整个暑假我天天到少年宫,也天天来北海公园。少年宫有个门就在五龙亭那里,我每天休息的时候就坐在五龙亭旁边的水边。看着碧波荡漾的北海,还有水面的小船,耳边是孩子们的歌声与笑声。我的脑海里充满幻想,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科学家。

……

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所有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我早已不属于这个本该属于自己的城市,对于北京,我永远只能是一个偶然归来的游子,或是一个过客了。

或许真是因为老了?时不时就会产生伤感。

我究竟属于哪里?我该算自己哪里人?

北京?当然不是了,虽然有过曾经的属于。

上海?也不是吧?尽管从祖父那一辈就已经定居上海,可自己又怎么也算不上上海人。

苏州?户籍在那里已经几十年,还有房子。然而,苏州这个城市与我其实没有任何渊源与瓜葛,仅仅是有个户籍在那里。

南浔?我只是个祖籍属于那个水乡的游子而已。

银川、泸州、福州?每座城市都有深刻记忆,都有八年的生活,却没有那一座是属于我的城市

。也许,对任何一个地方,我,都只是个过客,一个飘零的游子?

鲜花(665) 鸡蛋(3)
发表于 2012-12-2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归来对我们这个家,如同一个重大节日。
如此轰动,宁不让游子感动乎。
奶-奶是坐在童车里游览的北湖公园。
真是孝顺,尊祖母没有白疼您这位长孙。
拍了一张照片登在报上,那张照片上正面就是我在制作收音机,侧面是师傅。我大姐站在我的身后。
这张照片既是您少年时的成就,照片上的三个人最后也成了一家人。
我,都只是个过客
呵呵,无须执著,好男儿四海为家,处处无家处处家。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好男儿四海为家,处处无家处处家。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寻遍香山无红叶

     这次选择10月赴京,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打算去一趟香山,欣赏久违的香山红叶。

那天一大早,我们就开车出发了。车子是我弟弟专门为我们提供的,包括司机。司机小王,本是他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竟然充当了我们北京之旅的司机!也足见我们兄弟情深,才会对我们赴京秋游如此重视。昨天的晚宴也是如此,居然在一家旗人的餐厅,招待了我们一顿罕见的佳肴,还有上好的美酒。佳肴中有鹿筋、驼峰,美酒是25年的山西汾酒。

司机小王是个很忠厚实在的人,跟我弟弟已经有十多年了。一路介绍这这些年北京的变化,大家说说笑笑的非常开心。可惜就是人数少了些,算是我组团外游人数最少的一回了。

 

  香山红叶最为著名,只是此红叶并非人们一般认识的枫叶,而是与此全然无关的黄栌。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像火焰一样。这些黄栌树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200年来,逐渐形成拥有近十万株的黄栌树林区。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好季节,红叶延续时间通常为1个月左右。半山亭、玉华山庄和阆风亭都是看红叶的好地方。

早在七百年前的金代,便开始建皇家的行宫和香山寺。到了元、明两代屡加修缮,使得皇家园囿初见规模。清代乾隆年间,对香山大兴土木,使之作为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原名-“静宜园”,名列清代著名景观“三山五园”之内。

关于香山的得名,一个说法因为最高峰的那块钟乳石,其形似香炉,称为香炉山,简称香山;另外一个说法是得名香山的杏花,花开时其香味使得此山成为名副其实的“香山”。

 香炉峰顶的一组建筑叫重阳阁,意在九九重阳登高远眺京城。香炉峰还有个俗名叫鬼见愁,海拔高度575米。山路崎岖难攀固有此名。

记得当年孩童时,喜欢专门找没有路的地方攀爬登上鬼见愁。到了最后一次在30多年前陪着妻子来此,已经没有那种勇气,由无路之处登山了。于是选择了一条有石阶的路,拾阶而上,直到巅峰。

这一次,我们六人同行,考虑大家都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便选择了另一条更加相对平缓之路上山。如今已经修了多条上山之路,满足北京每年在这里举行的重阳节市民登山竞赛活动。这条路是小王为我们选择的,虽然有点绕,却要平缓许多。

鲜花(665) 鸡蛋(3)
发表于 2012-12-21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铁鹰 发表于 2012-12-21 15:18
寻遍香山无红叶
     这次选择10月赴京,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打算去一趟香山,欣赏久 ...

香山红叶是很有名的,为什么会寻遍香山无红叶呢?原来香山红叶竟不是枫叶啊,貌似没见过黄栌,找张图来看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73556.jpg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2852987_165326012777_2.jpg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山本有许多景点,只是我们所选择的这条路,是从双清别墅背后上去。路是平缓了许多,却少了景点。大门口的勤政殿为二十八景之首,是香山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公园东宫门内,它是乾隆皇帝来园驻跸临时处理政务,接见王公大臣之所,取意勤政务本、勤于思政。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其景区由正殿、南北配殿、朝房、假山、月河、牌楼等组成。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焚毁。20027月香山勤政殿复建工程动工至20037月竣工并正式对游人开放,是建国以来复建等级最高、单体建筑最大的一组宫殿型建筑。主要项目有正殿、南北配殿及牌楼修复及景区内山石道路整理,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景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勤政殿是一组单檐歇山式建筑,正殿内、外檐是金龙和玺彩画,正殿布展依据“静宜园勤政殿陈设档案”,参照清康乾盛世皇家宫殿恢复。南配殿举办香山(静宜园)历史展,配有香山(静宜园)沙盘图(比例尺为1600)。沙盘不太好拍,只是一个局部了。
_A180005.jpg

鲜花(665) 鸡蛋(3)
发表于 2012-12-22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铁鹰 发表于 2012-12-21 23:24
香山本有许多景点,只是我们所选择的这条路,是从双清别墅背后上去。路是平缓了许多,却少了景点。大门口的 ...

香山景区好大啊,还没去过呢,把它作为未来的旅游计划,先存在心里。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设为孙中山纪念堂的普明妙觉殿。19253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他的灵柩曾停放在碧云寺最高处的金刚宝座塔内,四年之后,中先生的灵柩前往南京紫金山时,曾在此殿设灵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和哀悼,之后,这里辟为“孙中山纪念堂”,供人们瞻仰。悬挂在门楣上的匾额是由宋庆龄亲笔所书的“孙中山纪念堂”六个大字。

还有知松园,位于南北主要游览干道西侧,占地2公顷,是1987年新辟建的景区。景区内一、二级古松柏100余株。在景区之东立宽1.5米,长2.5米,高5.5米巨石一块,正面书直径为0.8米的“知松园”三字,石背录陈毅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知松取意于《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景区内有古松同琉璃塔形成借景,命名为“琼松塔影”。 

位于静翠湖南面的璎珞岩,始建于明代,是一处人工叠成的石山,有泉水流下,俗称"小瀑布",淙淙水声,悦耳动听,上边建有小亭匾书"清音",再后敞厅匾书康熙题名"绿筠深处"。《日下旧闻考》称这里:"亭之胜以耳受,岩之胜以目谋,澡濯神明,斯为最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30 18:17 , Processed in 0.0607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