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份亲切,这份质朴,这份豪迈洒脱,感动的何止是一个董庭兰?

一千多年后的这个午夜,这两句话直冲进醉笑寂寞的胸膛,依然滚滚发烫。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赠别诗篇很多,大多是以伤感笔调表现依依惜别,徘徊流连的的情绪,感人至深。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而另一种赠别诗表现的情绪则不同,慷慨激越,积极乐观、豁达豪迈。高适这首《别董大》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个类型的赠别诗不多,但几乎都是精品。最出色的,应属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个人以为,王勃这首排第一,高适这首第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第三。

后面会说到王昌龄。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适半生浪游,直到天宝八年(749)近五十岁才经举荐进士,且仅做个跟李商隐一样的县尉,三年后辞官,投奔仆射哥舒翰帐下做幕僚,,于安史之乱中,以军功官至节度使,封渤海县侯。

    有唐一代,“诗人而达者,唯适也”.在一个比一个自负,动辄自比王侯的诗人里,高适是唯一做了高官且封侯者。
  
  天宝3、4年间,高适认识了大诗人李白。两人相从赋诗,还同游汴州,甚至到了“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程度,然而,安史之乱中,同为盛唐大诗人,两个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命运,反映出他们政治素质的天壤之别。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史之乱”爆发时,高适随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高适立即奔赴正在向西行的玄宗,见了玄宗,高适先汇报潼关失守的原因:“哥舒翰久病在床,已经弱智了;监军带着将士泡妞,其他将官也非嫖即盗,而我多次与杨国忠据理力争,他不听我的,才有今天的失败。“。
  
  接着又说:陛下您这次西行避险,就当是游幸四川,也不算什么丢人事。玄宗大喜,很快就封他做侍御史。
  
  玄宗在平息安史之乱中,以诸王分镇,高适以内乱隐患,直言极谏。没有被采纳,肃宗继位,永王李璘起兵叛乱,肃宗问计于高适,对江淮局势了如指掌的高适,断言永王必败。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全权指挥平定李璘的军事行动。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看看李白。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一直留在永王李璘的身边做幕僚,没有去四川投奔玄宗。

他以为:永王李璘也是国军啊,不料,肃宗继位,永王李璘说肃宗篡位,起兵造反。李白稀里糊涂的就成了叛军。不久永王兵败,李白入狱。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在寻阳狱中曾写诗给高适,求高适相救。高适当不认识李白,根本没予理睬。

高适封侯之后,也经常写诗,但水平大不如前。

这篇我写了一夜,想得最多的是高适、李白的友谊,政治对人格的异化。

大半时间在发呆。

【欧窝】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施小幽 发表于 2012-10-18 22:56
俺进来给二位上茶。

小幽,加我QQ,我跟你说点事。

184819766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子晚上好。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6 22:16 , Processed in 0.04731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