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旗亭画壁”的传说和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三位诗人,都说完了。
  醉笑才疏学浅,下笔杂乱无章,不免贻笑方家,惭愧。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0-21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事,回来接。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0-21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仅存的六首诗无法掩饰诗者的光芒。
《登鹳雀楼》或曰《登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境内)。用极其 浅显,直白的语言,抒发出雄阔的意境。:白日依山尽。一个白,一个依,把诗人登高望远看到的景色挥发的淋漓尽致。少时不解,曾一遍遍想过,为什么是白日而不是红日呢,为什么是尽而不是落呢。及至 成年,多有登高远眺的时候,才体会到诗人的感受。苍茫天边日,平静的仿若生命的尽头,脚下奔腾不息的黄河,却在生生不息地咆哮,一静一动,一收一泄,像 电影里的分镜头,简单的几个字,搭配的无可挑剔。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壮观的景色之后,赋予了深刻的哲思。
诗家忌说理,是说理性的文字和思想容易消弱诗歌语言的美,但此诗的哲理 镶嵌在诗中,不仅读来不觉得突兀,而且后半阙的境界丰满了诗的美感。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算是对醉笑省略的拾遗补缺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300 +10 +10 鲜花 +3 收起 理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 300 + 10 + 10 + 3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0-21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10-21 15:28
除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外,极为著名的还有《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 ...

又一个并州诗人,小小地 得意一下。
王之涣的几首诗,跟黄河有扯不脱的关系。猜想有二,一是诗人生活的环境,二是诗人的情节。惜乎没有找到佐证的资料,只能是臆想了。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0-2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10-21 15:42
现在看,“黄沙远上白云间”还有疑问。

一个是”黄沙“与“白云”有点冲突,黄沙之上,哪里还看得见白云 ...

王之涣的诗,醉笑拈来两首,其实也就这 两首 耳熟能详,其它的,就不做评介了。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0-2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10-21 15:49
要说北方大雪时,到底还有没有大雁飞,这个真难说。边塞诗派的另一位大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也是我喜欢的一位边塞诗人。醉笑提及的两首(其一为卢纶)都还算熟知。pk 几句。
一,关于诗歌中个别词句的考证。
笔者以为,诗歌的考证和史料的考证是有区别的。史料的考证涉及面广,动辄影响到史实的真伪,简单不得也马虎不得,诗歌的传承参杂了许多坊间的元素,有的诗以 讹传讹地 流传且成为大众消费的标杆,这样的诗非要纠正其中的若干字词的真伪,在一定范围内也许必要,在多数时候大可不必,一种东西日久生根,根 在民间,非要把 它 移植到室内,换土胚芽,改变了传承的初衷,也失去了诗歌本应有的价值。
即兴而来的东西还是回归到即兴中去的好。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0-2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10-21 15:49
要说北方大雪时,到底还有没有大雁飞,这个真难说。边塞诗派的另一位大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二,诗歌的张力和意境。
任何文体都是是靠文字来营造意境的,诗歌尤甚。简单的几十个字甚至几个字,就能表现出一片雄浑大漠或者金戈铁马气象万千的景观,非诗歌莫属。
这样就引出了诗歌的张力,也就是我们日常的想象力。
醉笑已经提到了,桂子再演绎一下,举几个小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三千尺的桃花潭,即使诗歌赋予语言的张力,不能用具体的东西规范,再 比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斗秋雨,石破天惊的场面诗人没有见到,读者也没有体会,但这并不妨碍诗人的夸张,比赋。
如果像 华罗庚那样严格地 用科学的手段来框定,我们读到的诗也就味同嚼蜡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300 收起 理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 300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0-2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桂子 于 2012-10-21 23:14 编辑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10-21 15:34
所以,千万不要以知名度来衡量艺术的价值。

比如散文家余秋雨,出了几本畅销书,并连续在几届CCTV全国歌 ...


也说几句题外的话。
手头有易中天《论文人和诗人》的文字,辑录几段,和醉笑及 诸君共勉:
什么样的是诗人呢?真正的诗人,一定有真情感,也一定有真才华。这种才华,往往是天赋;他们的情感,则发自内心。
历史上,现实中,有两种作家或作者,两种写作或创作。一种是真情实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才发言为诗;另一种则是舞文弄墨,无病呻吟,没话找话,言不由衷。这个分野,早在一千六百年前,就被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刘勰看出。他在《文心雕龙》的《情采篇》,把前者称之为“为情造文”,后者称之为“为文造情”。而且,他的态度也很明朗:“为情造文”是真艺术,应该肯定;“为文造情”是伪艺术,必须批判。
  更有意思的是,刘勰也分了类型,贴了标签,管前者叫“诗人”,后者叫“辞人”。其实刘勰所谓“辞人”,就是我说的“文人”,用词不同而已。有人看不懂我的分类,认为牵强附会,或者多此一举,甚至故弄玄虚。哈,那是因为学问不够,没读过《文心雕龙》。
诗人几乎无不敏感,甚至孤独。这种心态,会使他们选择离群索居,甚至自行了断。这是诗人气质所致,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宿命”,因为“情到深处人孤独”。
事实上,真正的诗人,是一定会有“士人风骨”的。至少,不会总是“颂圣”,总是“应景”。
……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0-21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10-21 15:50
【后记】“旗亭画壁”的传说和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三位诗人,都说完了。
  醉笑才疏学浅,下笔杂乱无 ...

应 醉笑之约,来读边塞诗人的作品。拉拉杂杂写了好多年诗,“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盛唐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高度,不仅过去,今后也无人无代企及。
赴 醉笑的约,心里一直是惴惴的 ,知识的欠缺和表达能力的弱滞,使 行文枯涸,汲深绠短。加之临屏急就,疏漏不少,中间得到醉笑的点拨,桂子感激不尽。
文不尽意,所言非虚。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夜离殇 发表于 2012-10-21 17:09
每天看你写文史论道,也是一种增长知识的过程,给你献花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6 22:13 , Processed in 0.04973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