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一刻] 水与争锋 [复制链接] (28758/109445)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商鞅自己也承认:凡战者,民之所恶也。但在他执政的短短二十年里,他却成功地将战争变成了老百姓的最爱。秦军士卒,对战争有着异乎寻常的狂热和迷恋。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贝克特等待戈多。秦国老百姓等待的却是打仗。无战可得,辗转反侧。闻战则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商鞅的秘诀很简单,他扼杀了民众所有的希望,只有打仗杀敌,立功授爵,才是民众唯一的出路。
  打过群架的同学应该有这样的体会:两队人马一通乱战,每个人都眼睛通红,脑袋空空。挨了一拳,不知道是谁打的,揍了别人一拳,也没时间来看看被揍者的脸。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古时候的战场上,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敌人通常要挨好几剑,才会最终毙命。而这几剑很有可能出自不同人的手笔。那么,杀死这名敌人的功劳该记在哪位战士的身上?军功当前,每个战士都会抢着应承是自己干的。孰真孰伪?即便起死者于地下,怕也是说不清道不明。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要对军功进行封赏,就必须确立一个简明的考核标准。秦国的解决方案是:谁杀人谁举证。你说敌人是你杀的,那么就把他的脑袋砍下来作为证据。正所谓:一头在手,军功我有。我们可以想象,秦国的老兵在向新兵传授战场经验时,一定会说上这么一句:“杀完人,别忘了砍头哦。”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音C之王是谁?
  帕瓦罗蒂。
  低音C之王又是谁?
  没人知道。
  道理就是这样:高调之人,有声有名,低调之人,默默无闻。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斯作了长史,也算是昂首跨入了秦国中央办事处政治局委员的行列。但他却是众多委员中最为低调、最不为人知的一个。他不追求曝光率,也从不公开发表政见。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说是秦国老百姓,就连许多办事处内的高级员员,也根本不知道有李斯这么号人物存在。每回廷议时,他都列席,却从来都一言不发,仿佛自己并不在场。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李斯在秦国政坛里并没有引起任何象样的注意,都以为他只是一个吃闲饭的人而已。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有一种诱惑最为难当。那就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项羽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执意将都城设在彭城,而不是设在更利于统治天下的咸阳,为后来兵败身亡埋下了祸根。纵观项羽的一生,始终带有强烈的卖弄心理和表演色彩,他更适合当明星而不是君王。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至今日,许多在海外取得成功的华人华侨,纷纷回乡,或投资或捐款,在故乡留下一幢幢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建筑。此举固然出于回报家乡人民的拳拳爱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心态也是一大动因。尤其是考虑到他们当年离开时的境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8-29 06:17 , Processed in 0.02620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