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30) 鸡蛋(13)
发表于 2012-12-16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会儿白话在文学中极少出现,所以持怀疑态度还是很正常的
鲜花(229) 鸡蛋(1)
发表于 2012-12-1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绫波月 发表于 2012-12-16 16:08
这话我赞成,不过他的诗本来就有些现代哈

这是翻译的问题,很多翻译者并不很深入的了解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把仓央嘉措的“道歌”翻译成情诗了。

鲜花(229) 鸡蛋(1)
发表于 2012-12-16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绫波月 发表于 2012-12-16 16:08
这话我赞成,不过他的诗本来就有些现代哈

还有,现在网上流行的“仓央嘉措”最出名的几首诗文,几乎都不是仓央嘉措写的。
比如那首《见与不见》,还有《那一天》,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以及前面说的《问佛》。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16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12-16 16:26
还有,现在网上流行的“仓央嘉措”最出名的几首诗文,几乎都不是仓央嘉措写的。
比如那首《见与不见》, ...

仓央嘉措的诗是一种境界,心经有云: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世人 意会到情上,也可以理解。毕竟佛是圆通的,无处不在。只是把一种彻悟当做纠结,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了。
世俗的眼力界 就这么点,我们苦着,也就不足为怪了。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1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12-16 16:15
这是翻译的问题,很多翻译者并不很深入的了解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把仓央嘉措的“道歌”翻译成情诗了。
...

这个给出了症结,很多人在求证该诗的时候,一直追寻仓央嘉措的行迹,以为可以从佛的行为上找出一些端倪,来解析诗的出处,忘记了从藏文到汉文化的转承还有佛理的修为和坊间的解读,种种差池,把 佛修成了情圣。
呵呵,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了。
谢谢四哥的解读,受益了。
鲜花(229) 鸡蛋(1)
发表于 2012-12-1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桂子 发表于 2012-12-16 16:43
这个给出了症结,很多人在求证该诗的时候,一直追寻仓央嘉措的行迹,以为可以从佛的行为上找出一些端倪, ...

把 佛修成了情圣。

这个经典。
鲜花(36)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17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墨,似是老友,却有有些模糊。
鲜花(36)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17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要的文。落花随流水,也算是一路相伴了!问好!!!
鲜花(10) 鸡蛋(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12-16 17:10
把 佛修成了情圣。

这个经典。

在我看来,诗歌的传播和初衷都有一定差池,从李商隐的道是无情引作爱情的经典,事实上许多诗歌和爱情不一定有关

只是读者心中有什么便是什么了

问好四哥
鲜花(10) 鸡蛋(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6-1 07:02 , Processed in 0.05268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