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229) 鸡蛋(1)
发表于 2012-12-12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继续往回倒时差,颇有效果,原来是晚上不困,现在是晚上困了,但睡不着,呵呵更难受。
  但毕竟困了,离正常作息只有一步之遥。
  睡不着,就继续读书,老庄孙子。
  《庄子徐无鬼》第二段故事,黄帝访大隗。
  我没有按照《徐无鬼》原文的顺序解读其中的内容,因为有些篇章我还没有读懂。
  《庄子》博大精深,弘阔微妙,庄子很善于铺排敷衍,有些说理篇章玄而又玄,很难理解,把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用浅显的语言解读出来,需要对老庄哲学融汇贯通。
  这活儿,不是天才还真整不了。

  醉笑从不怀疑自己是天才,一边夜读庄子,我一边佩服自己,看这么玄妙难懂的老庄能看到天亮,也不困,不是一般的天才啊。
  正自赞叹间,同床好友小卉一翻身惺松看了本天才一眼,说:神经病。
  差不多,天才本就是神经病。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200 收起 理由
飘泊 + 2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及注释,助读。(这帖子当初是用手机写的,注释多出自醉笑个人理解,后经版友整理)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1】,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2】;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3】,无所问涂【4】。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5】,曰:“若【6】知具茨之山乎?”曰:“然。【7】”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8】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9】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10】为天下者,亦若【11】此而已矣,又奚【12】事焉!予【13】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14】,
  予适有瞀【15】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16】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
  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
  已矣!【17】”
  黄帝再拜稽首【18】,称天师而退。
  【1】隗:读wei,三声,大隗:神名;乎:同“于”,在。
  【2】方明、昌寓、张若、謵朋、昆阍、滑稽都是虚构的人名,每个词都代表一定的意义,比如方明指通晓明白的人,謵,读xi,二声,阍,读hun,一声,滑稽的滑,读gu三声,滑稽指善辩的人,《史记》中有篇《滑稽列传》,亦读作“guji"。
  【3】七圣指黄帝和随从共七人。
  【4】涂:通”途“,道路。注意闻言中的”所“字,既是虚词有兼省略宾语。所字句式是最有文言味道的。这句译成:”没有可以问路的人“,所表示”可以用来。。。的人“。
  【5】焉:语气词兼指示代词,(向)他问路
  【6】若:这里为代词,你。
  【7】然:是,表示肯定,古人用于肯定判断的时候不说“是”。“是”在文言中只用作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等。
  【8】徒:只,仅。
  【9】请,谦辞,古人说”请”不是“请你”做什么,而是“请你允许我”做什么。
  【10】夫,虚词,发表议论之前的语气词,无意义。
  【11】若:像
  【12】奚:文言疑问代词。什么,如何
  【13】予:我
  【14】六合:古代把天地东南西北称六合,意指天下,相对于六合之内指人的空间,后面的“之外”指的是神的空间,即道家的“天”,
  【15】瞀:mào,目眩,眼花。
  【16】乘日之车:意为随着太阳升落的自然规律,
  这句话的字面直译是“乘坐太阳的车”在襄城外的荒野上游玩。
  这里集中表现了庄子法道自然和清静无为的思想
  所谓“乘日之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对太阳的认识,认为是神仙架着朱雀拉的车遨游太空。牧马童子在讲述神仙的生活,更多的把日出日落看作是“天”在“行其道”——自然在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从而点化和暗示黄帝,“为天下”之道,应该师法自然,清静无为,遨游四海,让人与天合而为一,自然运行即可。
  【17】这句话是成语“害群之马”的出处.
  【18】稽首,古代跪拜礼节。
  稽是多音字,大多数情况下读“ji”一声,如稽查,稽留,稽延,
  在“稽首”这个词里,稽读qi,三声,一般容易误读成jishou。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12-12-13 02:32 编辑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多久?
  距今有五千来年了,距庄子所处的战国时期也有二千多年,黄帝统一了各个部落,得了天下之后,带着文武贤臣,架着车,遍访名山,拜见各路神仙,寻求治国之道。
  黄帝善于造车,要不有个外号叫轩辕呢,古人的名字都是这么来地。
  善耕作的叫神农氏,善取火的叫燧人氏。
  黄帝听说河南有座仙山,叫具茨山,山里住着一位神仙,叫大隗,就带着文武贤臣来拜访。
  走到一片荒野,天苍苍野茫茫,走懵了。打听打听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找谁打听去啊,
  正没辙呢,突然,荒野上神秘地出现一个人,走近一看,是个牧马的小孩,

    庄子编的这个故事有漏洞,没说看见马,怎么知道小孩是牧马的,为什么不是放牛的?
  咱先不管那么多,就牧马吧。
  他们就问小孩,你知道附近有个具茨山不?
  小孩说知道,
  那你知道山里有个神仙叫大隗的住在哪里吗?
  小孩说必须地,
  黄帝一听,这小孩有点不靠谱,你一个小破孩儿,咋啥都知道捏?你知道如何治理天下不?
  小孩一撇嘴:治理天下?多大个事儿啊?我从小就广游天下,见得多了,看得我闹眼睛了都,我家长辈说让我在这荒野走走见见阳光,遵循自然规律去休养生息,治理天下,不也是这么回事么。
  这不我这眼睛好多了,我准备到别的星球去看看了,地球一点都不好玩。。。。。。
  这话要是搁现在,谁听了都会笑:难怪你放马,牛都叫你吹死了。
  黄帝被小孩给忽悠懵了,也有点怀疑,又怕小孩说的是真的,不敢得罪他,于是吞吞吐吐地,遮遮掩掩地说:按说吧,这个治理天下的事吧,不是你小孩子能明白滴,但是,我老人家虚怀若谷,还是听听吧。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孩说你少来这套,就你这态度,偏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黄帝赶紧换个笑脸,认错道歉,再三恳求,小孩见黄帝态度恳切,就对他们说:治理天下的道理跟牧马的道理一样,把马往草原上一放,什么也不用管,只要除掉害群之马就行了。
  黄帝恍然大悟,感情这放马的小孩就是我们要找的神仙啊,赶紧跪倒拜谢,感谢天师指教。
鲜花(4174)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12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睡不着的时候,看点难解的书,也许会促进睡眠?
说实话,那些难懂生涩的文字,我看着就头痛。呵呵,生性懒惰而致吧。{:1_334:}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12-12-13 02:36 编辑

      这个故事是庄子虚构的,庄子假托黄帝访大隗,绕着弯儿表达自己“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庄子的思想核心是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反对一切制度和体制,主张师法自然,崇尚绝对的自由,蔑视一切权力。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墨法名各派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主张,丫却主张“无为”,给官都不去当,庄子认为:大家都啥也别干,天下自然太平。
  
  大隗之类的神仙固然子虚乌有,而轩辕黄帝也不过是传说中的人物而已。
  这里重点说说黄帝和老庄、道家的关系。
  “黄帝”这个人物,一两句话说不清。
  我们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是人文意义上的,历史上其实并没有黄帝这个人,或者严密点说,黄帝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集体创造出来的一个神化了的人物。
   
   黄帝的“生活原型”,应该是黄河流域原始部落从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时期,某个部族的几代领袖,
  因为在人类社会早期,社会发展节奏极其缓慢,统一周边各部落,确立农耕经济,完成从母系向父系的社会形态进化,是不可能由一代人来完成的。
  之所以会把这些历史功绩算在某一个人头上,是人类的“祖先崇拜”情结造成的,
  翻开全世界每个民族的历史传说,差不多都会有个集力量智慧于一身,开天辟地创世纪无所不能的半神半人的祖先。
  用数学方法表示如下: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被民间传说“集成”之后,从尧舜禹“三代”到夏商周三朝,无不把“黄帝”这个人工合成的领袖请进殿堂,供起来,说他就是我的祖宗,表示俺不是水货,也不是山寨,俺是正宗的,有发票。
  在民间传说里,对他的称呼比较乱,因为他所在的部落以造车闻名,遂称轩辕,善狩猎,又叫有熊;
  母系社会只知有有母不知有父,得给他安排个爹,叫少典,没有姓,就姓公孙吧,【此处大不敬,阿门】
  周朝得天下之后,因为天子姓姬,这位祖先肯定也姓姬。于是黄帝不由分说又姓了姬。
  最后给轩辕氏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黄帝,成为黄河流域农耕民族的集体祖先。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12-12-13 02:37 编辑

      皇帝跟道家扯上关系,由庄子始。
  到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拿皇帝说事儿,一时出现“百家说黄帝”的局面,给黄帝整了个小高潮。
  为首的就是庄子,《庄子》内外杂三篇有很多谈及黄帝言行的寓言典故,说的跟真事儿似地,全是庄子瞎编的。
  由于庄子笔下的黄帝形象跟道家的哲学思想完全一致,道家又伪托黄帝之名整了不少典籍,如《黄帝内经》,后世常把黄帝和老子合称”黄老”,于是,走出帝王殿堂的黄帝又走上了神坛,被道家绑架去做了山大王。
  当道家从一个思想流派进而成为神学宗教的时候,黄帝就不由分说的成了道教的先祖。
  早期道家尊他为:道祖轩辕黄帝开元治世天尊。
  黄帝出家当老道去了。
  读先秦文史不能绕过《史记》,咱看看司马迁咋说的。
  《史记·黄帝本纪》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这还是人么?
  庄子笔下,黄帝还在求仙问道,到了司马迁的时候,皇帝已经完全被神化了。
  
     其实,考据黄帝事迹的真伪,既无可能也无必要,黄帝这一形象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

     【欧窝】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越看越精神。

问玫瑰好。
鲜花(4174)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13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12-13 00:03
我是越看越精神。

问玫瑰好。

能读懂,自然会忘记一切,包括时间、心情。
午夜好!醉笑总是这么迟还在呢。
鲜花(229)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玫瑰丽人 发表于 2012-12-13 00:12
能读懂,自然会忘记一切,包括时间、心情。
午夜好!醉笑总是这么迟还在呢。

我白天太忙,只有利用晚上时间上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7 11:58 , Processed in 0.04634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