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故人
性别保密
威望 点
注册时间2012-11-5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好友
UID27585
听众
阅读权限200
- 积分
- 74467
鲜花( 665) 鸡蛋( 3)
|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23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
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需要大家清楚 就是:对联的对仗,要求同类词相对 要求同类词相对
词性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是学习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说词性研究的第三个点 ,大家会发现,按现代汉语的词性化分 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汉语词性对仗的问题 ,这样,我们就必须研究中国古代汉语,对词性的化分 ,按现代汉语的词性化分
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汉语词性对仗的问题
这样,我们就必须研究中国古代汉语,对词性的化分 ,它和现代汉语划分是有区别的 所以我们发现,一些名联,对仗句子 它和按现代汉语划分的词性相对不并相同 古代汉语是怎么划分词性的呢?
怎么划分的呢?当然,我们说它没有详细的资料
象现代汉语这么清晰 但它确实存在的
也有一些古代的文学人进行过有意识的总结和归纳我和大家说一下古人的对偶理论
是把所有汉字分成虚实两大类
但这个虚实和现代汉语的实词,虚词不同
并且,在虚与实之间 还有一些半虚,半实的过渡词
不管是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代词数词等等 都被划为实词,它不叫词,叫字 然后又把实字分为一些小类 把虚字又分为死字和活字两种
那么,古代汉语的实字与虚字,与现代汉语中的12类词,有什么联系呢? 大体上来说,实字,基本上指的是名词 代词
虚字包括动词,形容词,副词其它类
实,指的是有实体,实物
明代有一个作品叫《对类》,作者不详了
里面写着
“习对发蒙格式:平字用仄字对,仄字用平字对,平仄不失。又以虚实死活字教之,盖字之有形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
又以虚实死活字教之
盖字之有形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
有形体者为实 无形体者为虚
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 实者皆是死字 惟虚字则有死字,死谓其自然而然者
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
用现代汉语的概念粗略地翻译一下,实字相当于“名词”'代词",虚字便是之外的所有字
一说死字相当于“形容词”,活字相当于“动词”
一说为动词形容词归为活字,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归为死字 是的,所以,比较难以区分
只是让大家明白
没有现代汉语化分这么清楚的词性之前 他们怎么办呢? 只能凭感觉 它觉得是实字,就对实字
觉得是虚字,就对虚字 觉得是活字,对就了活字
是死字,则去对死字 所以,我们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去解释古代的对偶 当然,大致是相同的
这样,就出现了,很多,大家觉得,词性不相对的名联,比如小现代划归为形容词,大小,古代就不一定,它有可能被作为动词,但不管是动词或者形容词,都是虚字,小我孤帆天际远,使我变小
不是小的我,让我小,作者认为它是活字了,而非死字,江流天地阔荣辱海江流。
星垂田野阔
月涌大江流
阔和流,古代都是虚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在这里,我认为作者可以理解成,在变阔 变的宽阔
这样的话 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古代对偶 和现代汉语不同了 划分的系统不一样 这是第三个研究点 古汉语词性化分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第四点 我们怎么办 怎么运用词性
我认为,我们还是按现代汉语词性对仗去写对联
当然我们对古代汉语不是非常清楚的时候
用我们比较明了的现代汉语划分的词性对仗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水平
能够掌握古汉语词性划分规律 你也可以用它
当然,最基本的 实字和虚字,必须分清楚 如果你不懂古汉语 你最好不要用 因为你无法解释它
当你能够合理解释的时候,你可以用
比如,你把死字形容词,变成了活字
或者你把活的动词变成死的形容词的时侯
让它们之间形成同类的品质
这好比一个人 做变性手术 男的做了手术,成功了
就归为女的了,但不成功,不行 你有没有那么高明的医术呢? 如果有了,你再变 不然成了四不象
不男不女的,不合适 说的是这个道理,比如数词
一地花香 实际上,这个一 也可以作形容词
满地 这个时候,也可以用形容词来对 所以,修正后的联律通则 不再说词性一致 而是改成词性对品,就可以相对了 具有了相同的品相
但不是我们随意的去把形容词就去对动词 要么全变成死字,要么变成活 要死一起死 要活一起活 同生共死,才可以相对 古人是用心去感受的 我们想象一下 老杜 在写那个星垂平野阔的时候
或者它站在那儿,发晕了 感觉平野在不断的变大
随着它的目光 看到哪,阔到哪,象是一点一点的在阔 是动态的 活了的 这是词性方面的东西
大家有什么问题? 需要我们在一起讨论?
112碧水洗丹心(506822805)
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个名句里 不是很理解 最后的,翼,名词,通,形容词 名词化了吗?
白木(1145344188) 22:47:35
通看作实字呢 两个人之间的那点东西 两个人之间相到连接的东西
还有一些理论
《古代汉语》教材上所列举的:
凡用作主语、宾语的,一律可以看成名词;凡用作定语的,可以把名词和形容词看成一类;
凡用作谓语的,可以把形容词和动词看成一类;
凡用作状语的,一般都可以看成是副词。虚词内部,连词可以和介词相对。
如一般《古代汉语》教材上所列举的:
凡用作主语、宾语的,一律可以看成名词;凡用作定语的,可以把名词和形容词看成一类;凡用作谓语的,可以把形容词和动词看成一类;凡用作状语的,一般都可以看成是副词。虚词内部,连词可以和介词相对。由此可知,词性一致时可以构成对仗,但并不是所有对仗都词性一致。
这段话是这样的
古代是这么运用的
另外还有一点 需要和大家说明一下
语言的构成有三个层次 字,词,句
古人对偶理论基本上只强调“字”的同类相对
而现代对偶理论过多地关注的是词语和句子的相对
在字面对仗、词性对仗、句子成分对仗三者中,只要有一种对上了,就可以认为满足了对偶的要求,不必强调三者或两者同时做到相对。
古代不过多的考虑词,句子成分的对仗
是这样
在对偶上有疑问的句子,我们要多层面地探讨分析,多从总体的感觉着眼
从字,从词,从句 从整体 不仅仅局限与词性一个方面 当然,这也是需要达到一定的驾驶能力以后的事情 整体也不行 词也不行 字也不对仗,那就砸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联句的重心和非重心字词 比如,流水 落花 飞花
如果重要心要花和水上 流和落,则属于偏位
重点对水和花,名词,要从多方面分析原因和缘由,多从全联整体效果出发,看待词性问题
不能看到上下联某个词性不对了 就立马给予否定
还要看整体,看关联,看变化,看联意,比如,我写一个对联,我肯定对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加以思考 自然有它存在的必须因素 或者说合乎它的某种规律 或者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只我们懂了
我们就去自觉的去避免某些不合理的因 肯定有难言之隐 不可说不可说也 佛都这么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