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1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全篇用透过一层写的。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贾岛在并州作客十年,老想回乡。这时不仅回不了乡,却要离开并州到更远的地方去。不说回不了故乡,却说回望并州像故乡,这就更深一层写出思乡的念头。按贾岛是范阳(河北涿县)人,怎么写忆咸阳呢?大概贾岛在长安青龙寺出家,称无本,所以以长安为故乡吧。咸阳即指长安。
鲜花(1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写蒋氏三代捕毒蛇来“当其租入”,他的祖和父两代因而被蛇咬死,他自己“几死者数矣”。那未应该把捕蛇认为苦事才合乎情理,可是他反而认为“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认为捕蛇的害处比起交纳田赋来要轻得多,这样自己宽解,也就显得更加沉痛,从而衬出“苛政猛于虎”来,用的也是透过一层法。
鲜花(1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倍和进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是律句中加一倍写法。(施补华《岘佣说诗》)

  文有透过一层法,如《无家别》篇中云:“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①。”无家而遣之从征,极不堪事也;然明说不堪,其味便浅,此云“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转作旷达,弥②见沉痛矣。(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

  本言行路之难,而以干戈之满形之,则不见其难矣,透过一层。“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用意亦复尔尔。(沈德潜《唐诗别裁》杜甫《夜闻觱篥》③诗评)
鲜花(1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偶诵贾岛桑乾绝句,见谢枋得注云:“旅寓十年,交游欢爱,与故乡无异。一旦别去,岂能无情。渡桑乾而望并州,反以为故乡也。”不觉大笑。拈以问玉山程生曰:“诗如此解否?”程生曰:“向如此解。”余谓此岛思乡作,何曾与并州有情?其意恨久客并州,远隔故乡,今非惟不能归,反北渡桑乾,还望并州又是故乡矣。并州且不得住,何况得归咸阳?此岛意也。(王世懋《艺圃撷余》)

①习鼓鼙:学习击军中战鼓,即参军。 ②弥:更。 ③觱篥(bìlì必栗):军中乐器。
鲜花(1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一倍写法有强调作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写对国事的悲痛。花鸟本是令人喜爱的,诗人对着花鸟还是悲痛,这就更突出悲痛的深切,是加一倍写法。杜甫《秦州杂诗》之七,‘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本是有风才吹云出塞,入夜才月临关,这里写边关,塞内塞外衔接,所以无风云也出塞;又写地势高,在那里好像月升起得早,所以不夜月也临关;是加一倍写法。
鲜花(1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一层法,杜甫《无家别》写一个士兵因前线溃败,队伍逃散,他便回到家乡来。家乡遭乱以后,他家里已经没有人了。县吏知他回来,又召他去服兵役。这样的遭遇是极悲惨的。可是接下去不是写他的悲苦,反而写他自己宽解:说家乡既已荡尽,不论到哪里去都一样。表面上好像旷达,实际是写出他遭受苦难的深重,这样透过一层写,更加沉痛。杜甫《夜闻觱篥》:“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诗人的本意是要写行路难,可是不说行路难,而说遍地战乱,用遍地战乱来对比,行路难就微不足道,这就更深一层写出旅客的痛苦。以上是在一首诗中用几句话来透过一层写。
鲜花(1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煜《浪淘沙令》“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往日的繁华只能在梦里追寻,用来反衬亡国后的痛苦生活。到宋徽宗《宴山亭·北行见杏花》:“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用无梦来进一层写。晏几道《阮郎归》:“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有几行信已使人怀念,何况信更少了。有梦也是空的,何况连梦都没有,都是进一层写法。
鲜花(1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全篇用透过一层写的。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贾岛在并州作客十年,老想回乡。这时不仅回不了乡,却要离开并州到更远的地方去。不说回不了故乡,却说回望并州像故乡,这就更深一层写出思乡的念头。按贾岛是范阳(河北涿县)人,怎么写忆咸阳呢?大概贾岛在长安青龙寺出家,称无本,所以以长安为故乡吧。咸阳即指长安。
鲜花(1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写蒋氏三代捕毒蛇来“当其租入”,他的祖和父两代因而被蛇咬死,他自己“几死者数矣”。那未应该把捕蛇认为苦事才合乎情理,可是他反而认为“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认为捕蛇的害处比起交纳田赋来要轻得多,这样自己宽解,也就显得更加沉痛,从而衬出“苛政猛于虎”来,用的也是透过一层法。
鲜花(1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插、逆挽

  少陵有倒插法,如《送重表侄王砅评事》篇中,“上云天下乱”云云,“次问最少年”云云,初不说出某人;而下倒补云,“秦王时在座,真气惊户牖”,此其法也。《丽人行》篇云,“赐名大国虢与秦①”,“慎莫近前丞相嗔”,亦是此法。(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

  杜甫《冬深》:“花叶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上四冬深之景,下四舟行有感。此章全用倒插。“花叶惟天意”,以“早霞随类影”也;“江溪共石根”,以“寒水各依痕”也,“易下杨朱泪”,以“风涛暮不稳”也;“难招楚客魂”,以“舍棹宿谁门”也。初疑“寒水”与“石根”紧承,“早霞”与“花叶”似不相贯。后见《杜臆》,方悟霞状变化,如花如叶耳。盖霞有红紫青诸色,故比之花叶,且玩“天意”二字,明属“早霞”矣,起句特奇。(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8 08:36 , Processed in 0.03833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