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雪中黄龙
黄龙景区大门的海拔高度,远远低于途经的雪宝顶观景台,只是景区内的最高位置,却有海拔3900米。汽车过了观景台后,一路下行,算是翻过了这座高山,到达黄龙。由于网订了门票,此刻只需凭证件和密码领取,然后再乘上山的索道缆车。
顺便说一下,黄龙门票200元,上行索道80元,下行索道40元。一般体力不支者,都会乘缆车上去,而下来时,则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继续乘坐缆车返回,还是步行下山。其实,在总共4公里多的山路中,索道也只解决四分之一的山路,而下了缆车到五彩池,却还有3公里需要游客步行。所以,很多年轻人不乘坐缆车,直接沿着小道一步步爬上山,不但省去昂贵的索道费,沿途还可多观赏到森林、峡谷的景色;而更多的人群,恐怕则是选择上行乘坐缆车,步行下山;只有体力不支者,才会来回都乘坐缆车。这三种走法中,无论怎么走,玩黄龙,没有3-4个小时,肯定没法结束。不明白为什么景区不设置更长的索道,或者是开辟景区内交通车。果真如此的话,游客则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体力用于游览。
我们属于体弱者群体,所以选择了上下都依赖索道。缆车可坐6人,面对面。一路爬升,没几分钟,便到达终点。下了缆车,沿着宽度一米五左右的木质栈道前行。雪后的栈道上,湿滑不已。为了防滑,景区人员在很多路段上,都铺了半米宽的麻袋布。可是当人多的时刻,多数人还是只能踩在未融化的积雪上走过。
黄龙景区的雪,基本没融化,约零上3度的气温中,端相机的双手被冻得有些疼。衣衫的单薄,更感到冰天雪地的寒冷。高大的松树枝桠上,还不时地掉下雪团,几经树枝遮挡,再跌成碎碎的雪粉,冰凉冰凉的掉在游客的头顶上衣服上。可即便如此,也胜于下雨得好,不但有雪景可看可拍,还不会被淋得浑身湿漉漉。这种情况下,尽管带了雨伞,还是无需撑开。至于寒冷,也没那么可怕,人在走路的运动中,总会发热,所以,熬过了这段低温,便不会再有比这还冷的天气了。当然,临行前,在九寨沟沟口服装店,也看见有出租的棉衣,80元押金,20元租金一天。如果是买,则60元一件。早晨的寒风中,曾经我犹豫了半天,终于还是放弃了租棉衣的念头,总觉得,车上不会太冷,只是停车拍照时一小会儿很冷;下车时会很冷,但马上就会走路,也不会太冷;到了中午,是一天温度最高的时候,熬过了最冷的时刻,也就不会再冷了。最终证明,我们的决定没错。
森林、山谷,是往景区最高处的五彩池方向走的途中,欣赏到的最多的景色。古木参天,植被杂乱,藤蔓缠绕,苔藓遍布,原始森林原生态的环境,在茫茫雪色中显得更加神秘。倒下的大树,无论长短,皆以自然的姿态,横竖于林间。经年的风雨云雾,日晒雨淋,让树干上长满了各色苔藓。这种自生自灭的生存方式,周而复始,形成了原始森林特有的风貌。积雪后的松枝,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圣诞树枝总是画成那样的杈状。原来它在大自然中就是这模样呀。
山谷间云雾缭绕,在栈道上行走,根本看不见山谷内的景色。或许这种天气就是观赏黄龙山谷最大的遗憾。地图上标出的几处景点,在我们漫长的3公里路程中,却没能看到。无论是飞瀑,还是滩流,或是钙化池,都应该是我们经过的地方。也许从下山的小道经过时,可以看见更多黄龙的景色,至少黄龙寺、迎宾彩池,应该在对面吧。
乱树丛中,忽见黄墙雪顶。原来黄龙寺就在谷底。未化尽的残雪,覆盖着寺庙的瓦顶。黄龙寺给山野增添了生气,同时给我们带来别样的视觉感受,这也是黄龙景区较为瞩目的看点。徒步下山的游客,可以经过黄龙寺,一睹寺庙的风采。而我们只能在山谷的对面,高高远远地欣赏这座藏区汉刹了。由于地处高原雪山,黄龙寺在明代时被称作雪山寺,有黄龙真人在此修炼,后人改名为黄龙寺。黄龙寺虽在藏地,却非喇嘛寺庙,而是一座与内地寺庙完全相同的寺庙。而距此几十公里远的川主寺,却是一座真正的藏传佛教喇嘛寺。
黄龙景区之所以名声噪世,不仅因为黄龙寺,更因为这里的地质结构特殊。从山上到山下,积聚了多处大面积典型的钙化滩池。这种钙化地质结构,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五彩斑斓的颜色。而在没有阳光的天气里,又会呈现出别样的色彩。钙化滩上的水缓缓流下,衬托得石块极似黄色琉璃瓦一般,宛如巨大的黄龙,静卧谷中。此外,黄龙的名字也出现在黄龙洞、黄龙沟等景点。
下索道以来,且玩且行,顺着栈道差不多走了一个半小时。路边的指示牌表明,黄龙最精彩的五彩池景点,还有500米。这给游客一种精神上的振奋,再不愿玩的游客,都不会放弃五彩池的观赏机会。而这500米,几乎比1000米还长,急于到达五彩池的愿望,让体弱者感到胸闷。可是,终于爬上来时,却又有新的指示牌告诉游客,五彩池还有100米。真是吊人胃口,望山跑死马,这100米的栈道,几乎都是台阶,每抬高一次脚步,都要付出相当的体力。只能稍作休息后,再继续往上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