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写在心上的记忆
文/唐亚杰 装在心里的记忆总如潮水般激荡,是因为梦见母亲的老,还是感慨岁月地流逝?四十年的人生底片上那些印迹又留下些什么? 这个假期回去看她,发现她真的有点老了:坚强虽然在脸上仍能找到,但已经快被皱纹遮盖得差不多了,满头的黑发也花白了大半,曾经那么稳健的脚步开始变得蹒跚,挺拔的腰背略显佝偻了许多,眼神里更多了苍桑,只在看到我们的瞬间一亮,然后就少了很多精神头儿。 按说四十多岁的人已经能领悟生命过程里经受时间冲刷的结果,也能理解岁月不饶人的残酷,但我的心里,仍涌上一阵阵的心痛。 母亲是苦水泡大的。 我知道,她本姓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生人,出生不足一月就没了父亲(据说姥爷是抗联,在山里被日本人打死的),跟着姥姥连着“走道儿”(家乡话改嫁的意思)两户人家,改姓了第二个姥爷的韩。可没过几年这个姥爷又不幸被埋在了矿井里。为了生存姥姥不得不又带着三个孩子嫁给了姓贺的姥爷才算安定下来,可母亲的身后又多了五个不同姓的弟妹,日子变得逾加潦倒。从此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牵着一串小不点儿挖野菜、捡煤球。在同饥饿抗争的同时还要和疾病捉迷藏。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母亲的妹妹患上了流脑,家里人除了干瞪眼就是束手无策。母亲听说后便从学校跑回家,抱起妹妹又跑了三十多里山路到县城医院,可她还是死在了妈的怀里,这还不算,母亲也被感染直接倒在了医院。因为没有大人陪伴,医院只做了简单处理就把她放在了走廊的长椅上,半夜时姥爷把她背回了家。四天四夜的昏迷妈居然能醒过来,可妈掉着眼泪的第一句话却是:“是我跑慢了!”姥姥、姥爷和所有的弟弟、妹妹都哭成了一团,因为他们怕她也一去不醒,她可是家里的主心骨啊。
母亲的命运是多桀的。 初中毕业她被留在了村小学当代课老师,而且在这儿认识了父亲,应该说这一刻她头顶阴暗的天已经放了亮。虽然在她的心里一直是幸福的,可我认为这次邂逅对她来说却是“致命”的。 父亲是从鞍山支援贫困地区来的,在我眼里属于一身本事的那种。也就是这些个特别吸引了母亲的注意。于是两个人悄悄地谈起了恋爱,直到要谈婚论嫁,姥姥才知道。那时的农村老太太看重的是经济基础,而父亲除了是个好老师外却身无分文,所以姥家的态度是“不行”。远在鞍山的爷爷知道后的态度更坚决:“绝对不行”。理由是大城市的孩子怎么能娶一个农村的姑娘,将来怎么回城啊! 然而,他们还是毅然地走到了一起,听母亲说结婚的当天很早(家乡接新娘的风俗都在凌晨),父亲只用一辆手推车就把妈推走,姥姥因为生气连床都没起,事后还是姥爷偷偷的给他们送去了点生活家当。 虽然清苦,但因为父亲的活跃,日子却过得比原来快乐得多。母亲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能盖上属于自己的房子,所以两个人就尽可能的朝一个方向努力。白天忙过工作,晚上就去几处拆迁工地拣砖头,每天一推车。然后每天晚上再从邻近的“基建队”借来打预制板用的工具自己琢磨着打起了预制板。这样不但省钱还省料,熬了整整两年,总算把房子盖起来。那时的我已经五岁多,还看不懂他们搬进自己房子的那种兴奋,不过现在我明白什么是“累并快乐着”,也明白了为什么到今天我们要她到我们身边来,她依然舍不得离开的真正原因。 父亲应该是个没福的人,在经历那么多的磨难、我们已渐渐长大、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时候,他却得了不治之症。就在全家伤心不已的时候,母亲一抹脸上的泪水,只坚定的说了一句:“走,咱这儿医疗水平不行,我们就去沈阳、去北京!我就不信治不好。”从那天起,母亲带着父亲开始了艰难的求医历程。他们一去就是两年,他住进沈阳的医院,她则在两地间每月两次地丈量着来回的距离,把两样牵挂放在同一颗心里。期间父亲也真的好起来过,但也只有短短的一年,第四个年头上他就丢下了她的四十三岁、丢下了四个还没成人的孩子和所有人无尽的思念;带着对家的眷恋,带着对母亲全部的爱,带着对我们的牵挂一个人走了。 母亲的坚强是无与伦比的。 父亲走时,她没掉泪,在谢绝了爷爷、叔叔要把我们分养的决定后,她一个人扛起了别人不知道有多重的担子。因为工资太低,辞去代课老师的职务,而应聘到一家轧钢厂。那时的我已经上了高二,弟弟初三,两个妹妹都上小学。曾几何时,我也考虑多次辍学打工,期望能为家减轻点负担,但哪一次提起,她都会哭着告诉我:“孩子,不用你,我能行,我要完成你爸交给我的任务啊!要让你们四个都成人。只要你能考上大学,就是对妈最大的回报了。”从此我再也没敢提过。直到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她把那张纸拿在手里,一遍又一遍的看了又看,两行泪已如断线的珠子,我明白她正在享受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欣慰。 上大学又意味着家里的负担要雪上加霜,可她只苦笑了一下:“没事,你走吧,再苦再难也能供你啊!”我也只有暗下决心的份儿。后来她又选择了一个计件算钱的无纺布厂,不须倒班,只要愿意做没有时间限制,她就每天坚持到后半夜。所以假期回来的每个晚上我都会骑着单车去接她,可她总说:“没事的,都习惯了,你不用来!” 可我还能做点什么呢?我了解,这家厂除了工作时间长,那无纺布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她是全身心的用心血哺育着我们啊。 家里的三个弟妹陆陆续续走进了高等学校的大门,她也在十多年的岁月里耗尽了青春。听小妹说,她接到通知书的那天晚上,她一个人跑到爸的坟上哭了一夜,难道仅仅是一种情绪的渲泄?我想更应该是为了十多年前那份承诺的交待。 参加工作后的每次回家我都想和她多聊聊,可她却不给多少时间,因为孙子、孙女总缠着。她领他们去串门,去村边玩,哄他们睡觉,看她那眼神,尤如当年看着我们一样。多少次劝她到我们身边,也好让我们尽一点孝心,可她总有理由:“你们家太不方便,上下楼不说,邻居一个都不认识,就憋也得把我憋出病来!别管我了,我还能动弹”。”真的拿她没有办法。 母亲的那么不容易,在我有了孩子之后越发体会得深刻,每每想起她的点点滴滴心上总像压上了太多的沉重,些些回忆总要不自觉地浮现脑际,慢慢的连缀成老人艰辛历程的轨迹。 相信这样的记忆会陪伴我一生,让我永远的记在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