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随笔] 行走俄界 [复制链接] (12/758)

鲜花(65) 鸡蛋(0)
发表于 2016-8-18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雪夜听风 于 2016-8-19 12:27 编辑

   1.临近中午,抵达俄界。
   1936年9月12日新的五人团在俄界召开了会议。五人团成员为毛泽东、周恩来、王镓祥、彭德怀、林彪。右路军在阿坝,左路军中之红四方面军也返回了阿坝。
   俄界在达拉乡,历史上两次在此分兵,一次是元朝忽必烈,一次是红军长征路上。这两次分兵都跟达拉这地方有关,两次分兵都曾改变了历史。
   因此,去俄界,去达拉一直是心存许久的念想。
   几乎是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来到了一个叫然安的地方,仅是在达拉沟前行了十几公里便戛然而返。这次我是翻越高娄山,贴着白龙江而行,途经舟曲直奔迭部。
   一路上都是故事。
  那些遥远的、近现代的,时光的大幕拉开,光影中依然闪现的名字,甚至是他们的身影,在这个遥远的夏天,时而变得模糊,时而又变得清晰。

  2.譬如1924年的冬天,一个叫约瑟夫.洛克的男人,从四川成都出发,经绵州、江油、碧口至甘肃文县中转来到了卓尼。当时,迭部为卓尼土司管辖叫迭部部落。
   洛克此行的目的,便是在云南听法国将军一个叫佩雷斯的说起,在阿尼玛卿山区有座比珠穆朗玛还要高的大雪山。很可能是世界第一高峰。
   洛克听后,自然兴奋不已。若是能够证实,那么一定是当年科学探险历程中的一次重大的发现。这对于虚荣心极强的洛克而言,既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理由,同时,也是促成他前往的动机。就是要去实地勘测,若是这座山峰能以他洛克的名字来命名,那更是洛克求之不得的事情。

    梳理着跟甘南这片大地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这便有我自己前往的动机和动力。
    但是,那么多的线索,那么多的时空穿越,该从那一件事件说起呢,又该从那个历史人物说起呢?

   时间将近过去了百年,若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八十年前的长征,九十二年前的洛克,其实并不算太遥远。即使是公元1253年的秋天,忽必烈在达拉分兵,也不到千年的时光。
   忽必烈显得事先是经过周密的侦察计划。
   他作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一直对云南大理觊觎已久。
   而毛率红军也经云南转入四川境内,洛克也是由云南出发。历史真的有时是惊人的相似。只不过毛的红军是被对手追着,不得已必须是要转入甘松峡谷。
   而忽必烈则是在消灭了金、辽、夏之后,挟胜利之师驻扎于金城。他先是派使者出使云南,招降大理王。在他的手下,有不少汉族的能臣谋士,忽必烈又能做到从善如流。先礼后兵,他率十万大军,在1253年的那个秋天,驻扎临潭一线,待到秋高马肥之时发兵云南。   区别是忽必烈大军从北方千里转进南方,而毛的红军则是正好相反,从南方由此进入了北方。
   他们都通过了达拉大峡谷。

   3,达拉大峡谷,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特殊的地理条件铸就了特殊的地理环境。难怪,天然的群山屏障,既是北方与南方的一道天然分界,也是许多地方政治势力和地方政权的天然分界,譬如,建设潘州城的吐蕃六落首领潘罗支,前面提到的卓尼杨土司。甚至,那里还是北方游牧文化与西南农耕文化的一道天然的分界。
   譬如,建设潘州城的吐蕃六部落首领潘罗支,前面提到的卓尼杨土司。甚至,那里还是北方游牧文化与西南农耕文化的一道天然的分界。
  只不过这道界线比较模糊,不是非常清晰的非此即彼。 沿源自羊膊岭的包座河逆流而行,就进入了达拉沟。在迭部境内,忽必烈是有分兵的条件,但是,却无法实现兵分三路的目的,只有出了达拉沟抵达若尔盖境内的然安,才有开阔的河谷、草场,才能实现“忒拉分兵”。忒拉、达拉,都是当地语言,越过历史的时空,音译转译的偏差,达拉即记载里的“忒拉”。
  
  东路大军我以为是出若尔盖巴西,然后意图拿下川西高原重镇松州城。但是,问题来了,从巴西出来,便是班佑大草原。固然,有利于蒙古骑兵的草料供应。然而,数万人马的行动却无法实现其隐蔽性、突然性。况且,彼此都在一路上都安排有谍报人员。
  倘若东路大军是由求吉,沿着今天的若九公路,翻越喇嘛岭又当如何呢?
  这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山谷,谷内有河流,有莽莽的原始森林,越过喇嘛岭便可抵达南坪境内的达弄芝麻、沙勿,然后继续越过羊膊岭出其不意拿下黄胜关,继而攻占松州城。
  但,蒙军这一意图显然未能实现。松州城在南宋队伍的控制之下,况且,南宋负责四川防务的将领余玠也非酒囊饭袋,东路大军最后被迫绕过松州城。有意思的是,1936年的夏季,红军原计划是通过松潘战役拿下松州城,却因断粮,加之,重武器等在长征路上丢光了,胡宗南源源不断地从甘肃文县、四川南坪增兵,松潘战役在外围打了八天,红军久攻不下,也是被迫绕着至毛儿盖西出茫茫泽国草地班佑。
   松州城现在叫松潘。但在历史上,松州是松州,潘州是潘州。最早松州叫冉駹,乃冉部落之领地,此后,则是氐羌部落的崛起,到了唐代称作为大唐松州,明代始叫松潘,那已是在潘罗支为西夏消灭之后的事情。松州,到了明清又叫松潘卫、松潘厅,至民国始叫松潘县。但民国时期的松潘县管辖疆域非常宽广,现在分设出来的红原县、若尔盖县、阿坝县以及今天甘肃、青海毗邻一部分都曾为松潘卫、松潘厅所管辖节制。
   即使是在那个著名的洛克前往考察的年代,松潘城也是四川西部高原连接西北的一个重镇。
   大量的产自内地的商品,高原出产的货物,都是通过松潘城而中转去了甘肃、青海、西藏甚至尼泊尔、印度。
  

   游牧。在今天几乎是一个快要被遗忘的词汇。照字面上的理解,所谓游牧就是居无定所的意思。为了保护有限的资源,牧人不会囿于一处放牧。而是逐草而居,即那里的水草肥美就往那里迁徙而好让原来的放牧地得到自然地恢复。大自然是有着这种自我修复的功能的。只不过到了现代,人们无限度地掠夺与开发,导致了资源的枯竭与萎缩。
   追寻着游牧的足迹,尽管我十分地清楚,许多的历史遗址、遗迹早已化作了碎片。
   曾经梦想,能否一枚枚捡拾着那些历史的碎片拼接?

  4.一个不关心历史的民族,甚至,遗忘自己历史的民族注定是还会挨打的民族。
  在俄界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五人团决定继续北上,同时电报催促已在阿坝的张国焘迅速靠拢过来继续北上。但在阿坝由于阿曲河涨水,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一部却南下,“打到成都吃大米”。四川军阀弄急了,成都是军阀们的大本营,怎么可能轻易就放弃这个西南最大的城市呢?
  毛率领的红一方面一部几千人,即使是到了俄界,脱离了茫茫沼泽大草地,但却仍然未完全脱离险境。
  因为甘肃军阀鲁大昌的部队正在陇南集结,在武都、宕昌白龙江一线布防。红军只得出奇兵,打下腊子口。翻山到达了宕昌境内的哈达铺。在这个小镇,有个邮局,侦察连长梁兴初率部在这个小邮局缴获不少报纸,送到了毛泽东处,毛从报纸上得知在陕北还有一块红色根据地,那是刘志丹所领导的红军创立的根据地。
  腊子口,位于今天的迭部县境内,在白龙江的东岸。那也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鲁大昌先于红军派出了一支部队占领了腊子口。同时,卓尼土司杨积庆还拥有2万藏军地方武装。
  而红军长征之前,洛克一直就居住在禅定寺。有时,他也应邀去杨土司的官寨里居住一阵子。洛克发现,杨土司对于像他这样的外来者表现出一方地主的热情与大方,洛克还发现杨土司平时也订阅《民国时报》之类的许多报纸,是一个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人,但在另外方面杨土司对治下的百姓却是暴戾有加,即使是对自己的家人。他娶了四位太太,其中有一位试图逃跑,被土司手下给抓住,被土司杀掉......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200 +10 +10 鲜花 +10 收起 理由
莫小漠 + 200 + 10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

莫小漠  在2016-9-19 21:55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连城  在2016-8-18 19:17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连城  在2016-8-18 19:10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4865) 鸡蛋(1)
发表于 2016-8-18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能忘了历史,红军长征是个奇迹!
鲜花(5183) 鸡蛋(206)
发表于 2016-8-18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处地一段历史一处人文,是土地成就了历史还是历史成就了土地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身后的土地承载着历史长河的冲刷,而后辈有寻找河床的意识和能力
然后铭记与传承,民族由此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鲜花(5183) 鸡蛋(206)
发表于 2016-8-18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文,学到很多,能看到您的文,很开心
鲜花(915) 鸡蛋(0)
发表于 2016-8-1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或许是历史本来就有很多相似之处,一处地,演绎了人类相同历史。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涵盖了好多历史知识。学习欣赏!
鲜花(987) 鸡蛋(2)
发表于 2016-8-19 10:06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风行走俄界了,不凡的经历,不凡的感悟。在历史中搜寻,在现实里张望,!
鲜花(6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279) 鸡蛋(0)
发表于 2016-9-1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听雪老师也在这里呢,幸会,幸会.

很有历史底蕴的一篇文字,读来,诚长见识.老师能发人所未发,且罗列史实,让会心者一思之,这样的方式,吾个见,真好.

鲜花(5777) 鸡蛋(35)
发表于 2016-9-19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老久没看见破爷爷辽,艾玛,敢情这是行走俄界去了哪
鲜花(5777) 鸡蛋(35)
发表于 2016-9-19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冷书生 发表于 2016-9-18 10:10
原来听雪老师也在这里呢,幸会,幸会.

很有历史底蕴的一篇文字,读来,诚长见识.老师能发人所未发,且罗列史 ...

哟哟,才知道哪,人生何处不相逢好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0 10:06 , Processed in 0.046877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