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59) 鸡蛋(0)
发表于 2017-3-1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乱世中的乡民武装

      明朝中央政权崩溃后,李自成在清军的攻击下也节节败退,最后退到罗公山(其实就是正史上的九宫山)。请问那里的乡民在乱世当中有哪些举动?

   话说李闯走到武昌府,走得人困马乏,传令军士暂在罗公山中驻扎。这罗公山在城外二十余里,山上有玄帝庙,一连五座,正中大殿极宽广,山下村乡稠密,合计乡民有四十多万。只因近日京城失陷,万民无主,流贼猖獗,乡民齐心设法防御,富者捐资财,贫者出力,多设兵器,练习武艺。(节选自《铁冠图全传》第50回)

      我们从上述原文可以看出:乡民依靠自身力量来确保所居住地的安全。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乡民的举动联想到一些问题:

      一、明末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明朝中央政权处于两面作战之中:对外要抵抗蒸蒸日上的清廷,对内要镇压势如燎原的流寇。长期的对清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综合实力,也为内地流寇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流寇长期在内地作战,也使明朝的地方行政机构遭受严重破坏。不过,流寇尽管建立过自己的政权,但要巩固统治秩序还需要时间。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导致明朝中央政权瓦解后,关内的社会秩序更加动荡。明朝崇祯帝并没有亲口指定自己的接班人,天下一时还处于“万民无主”的状况。当时,连罗公山这样相对偏僻一点的地区也不是远离战火的净土。那里的乡民既然身处乱世之中,又暂时缺乏可以依靠的外在强权势力,只好自己采取措施:有钱者出资,有力者出力,多准备兵器,多练习武艺,将罗公山打造成一座战斗堡垒。谁是乡民武装的实际领导者?估计应该是在当地有名望的人士。

       二、乡民武装是相对独立的,但并不等于他们在政治上就没有倾向性。明朝毕竟享有数百年的国运,也是天下不少忠义之士的效忠对象。尽管明朝中央政权已经灭亡,但罗公山乡民并非对明朝先帝没有半点怀念之情。或者说,从感情倾向性来说,他们更加倾向于具有正统地位的明朝而不是在短期内暴发的流寇。他们在当地发现李自成时,具体反应又是什么?

       当先庙内众乡民见他从外而入,生得剑眉虎目,颧骨高露,头带雁翅金盔,身穿锁龙金甲,手持画戟,腰插铜鞭,状貌怪异,踪迹可疑。众人正在围看,忽见他仆倒在地,众百姓将他拿住,牵出庙外荒地,捆绑起来。正欲审问他来历,一时喧传起来,聚集满山百姓,各执兵器齐集。内有一个新迁来往的少年,从人丛中走出来一看,认得李闯,系前时逼死他母亲的仇人,就对众人说知。众人齐声怒骂,霎时间刀枪如雨,立刻将闯贼剁为肉酱(第50回)

       曾经纵横天下的李自成没想到自己会死于这群乡民之手。

       三、在罗公山所居住的乡民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乡民武装的数量不会很多,并且在战斗力上和久经战阵的正规军相比还是存在差距。他们尽管杀死了李自成,但不可能给流寇的势力造成致命性打击。不过,《铁冠图全传》在这方面做了夸张性的描写:

    且说吴三桂命军士往四处打听李闯逃往何方下落,军士回报,李闯在武昌罗公山被乡民杀死,余党又被乡民追至河边截杀,余者投水而死。(第50回)

       由于李自成因故身亡,失去主心骨的大顺军在战斗意志上肯定会大打折扣,但他们在面对人数不多的乡民武装时,也不至于败得如此狼狈,几乎到了全军覆没的地步,大顺势力在该小说中也划上句号。

       原著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贬低大顺军?笔者认为他的崇清立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既然清廷已经入主北京并逐渐控制住北方地区,因此就该让那些具有反清立场的武装尽快消失掉,这样清廷的合法地位再容易被读者认可。我们如果细读该小说就会发现:南明政权和大西政权在清军的攻击下几乎不堪一击,很快就灭亡,清廷“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正式形成。

    李贼湖广丧命之谓。“张也败,李也败”,乃应张献忠、李自成不成大业之事。所谓“败出一个好世界”,乃应败了流贼,才有今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好世界也。这部书名为《铁冠图全传》,而即名为“铁冠图注解”亦妙焉。(第50回)

       上述原文充分反映了原著作者的思想倾向。

       其实从正史的角度看,大顺军余部在李自成身亡后并没有完全覆没,很多人还选择了和南明势力联合抗清的道路。后来,当南明永历帝被清廷杀害后,大顺军(那是应该叫明军)仍然在川鄂边界坚持抗清斗争。当然,原著作者不可能在该小说中写上这些内容。

       在清廷时代产生的《铁冠图全传》尽管是历史小说,但又不等同于历史,我们也不用被该小说中的一些艺术描写所迷惑。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300 +10 +10 鲜花 +10 收起 理由
莫小漠 + 300 + 10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

莫小漠  在2017-3-19 23:01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5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近在这里发的一些文章涉及到古典小说《铁冠图全传》。

“铁冠图”三字该如何理解?我们看看原文就一目了然:

歌曰:东也流,西也流,流到天南有尽头;张也败,李也败,败出一个好世界。
  


此歌系明初铁冠道人所作。道人即张子华,名冲。好戴铁冠,极有道术。太祖命他入宫,问其国祚长短。道人答道:“陛下国祚长久,传至万子万孙才尽。尽头事迹,与我这图画一般。”随把手中图画三张,进呈御览。太祖看罢,命藏之金柜,亲笔封写:“子孙无故不得擅开!”后来果应其言,传至万历,子孙亡国。(《铁冠图全传》第1回)

张子华这位好戴铁冠的神奇道人为明太祖献上三幅图,预言以后的历史进程。故名“铁冠图”。

这三幅图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见最后一章:

从此劫运己满,泰运己开。历数绵长,正应着铁冠图第三幅,“天下万万年”五个字,乃是明白易晓的。若第二幅,一人披发悬梁,乃应崇祯皇自缢之象。若第一幅,彩云托着天将,乃应杀星降世之象。十八个孩儿,即宋炯所言“十八孩儿当主神器”之意。(第50回)

第一幅图预言李自成当扰乱大明江山。

第二幅图预言崇祯帝会自缢殉国。

第三幅图预言天下经历劫运后,将会出现国泰民安的局面(当然,这是原著作者站在清廷统治者的立场上构思的艺术情节。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文人是不敢公开揭露满清的罪行)。
鲜花(5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民武装算是一种民间自发武装,其实在明清之际还有不少具有类似性质的武装。

江阴民众所组织的抗清武装也算民间自发武装,他们有鲜明的政治立场,领导者主要由原来在该地具有名望和地位的人担当。

不过,这类武装在战斗力上和正规军相比还是存在差距。例如在江阴抗战中,抗清武装在凭借坚城固守的前提下,自身的伤亡率也要大于处于攻势地位的清军。

鲜花鸡蛋

莫小漠  在2017-3-19 23:01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279) 鸡蛋(0)
发表于 2017-3-1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民武装,可能就是后世的民团了。战斗力,可以想当然,真一般,不过,保境安民,却足足有余。

李自成的部队,战力很一般,跟这种乡民武装作对比,其实,也差得不太多。李闯能打到北京,就是靠的人多。李自成的部队,即使再多,跟吴三桂的部队,一打照面,就溃不成军了,就可以侧面说明,战力真不强。所以,李闯一死,部众作鸟兽散,小说对于大顺军的描述,个见,还是比较真实的。

老师对于小说的写作背景,做了一个补充,很有必要,向老师的负责,致敬

鲜花(5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冷书生 发表于 2017-3-17 12:27

李自成的部队,战力很一般,跟这种乡民武装作对比,

其实在不少古典小说中都涉及到李自成这位人物,除了《铁冠图全传》以外,还有《樵史演义》、《吴三桂演义》等等。
鲜花(5777) 鸡蛋(35)
发表于 2017-3-19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哥学个历史,不过哥啊,你这后序部分的解说真真是贴良药,嘿,给哥撒朵花,为哥的认真严谨夸个
鲜花(5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小漠 发表于 2017-3-19 23:03
跟着哥学个历史,不过哥啊,你这后序部分的解说真真是贴良药,嘿,给哥撒朵花,为哥的认真严谨 ...

谢谢小漠为此文加精!
鲜花(5777) 鸡蛋(35)
发表于 2017-3-2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励 发表于 2017-3-20 08:12
谢谢小漠为此文加精!

小漠也得感谢哥一直以来滴支持啊,小漠对古典不甚了解,哥一直也包容滴,是妹纸感谢嫩才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0 01:16 , Processed in 0.08337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