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贵宾
性别保密
威望 点
注册时间2014-11-25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好友
UID36399
听众
阅读权限120
- 积分
- 16800
鲜花( 987) 鸡蛋( 2)
|
本帖最后由 一阕清寒 于 2017-7-1 09:49 编辑
唐人之诗甚多,惜写读书之意境者,廖如疏星也.初唐四杰之卢照邻,有<<长安古意>>一首,前大半,皆浪费笔力和心力,唯其结尾两句,甚有意蕴,云: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其写读书之清之寂,孤独之况味,倒也不失唐四杰之风采.
终南山内寂寂寥寥,惟有寒舍书一床,这是何等的清心寡欲,不慕荣利。阅读达到如此孤独的境界,精神的世界定然富足无比。书生摘来诗几行,看来是悟出了其间的况味儿
偷得半曰之闲,泡就半杯浓茶,于香烟半燃半灭之间,眼半开半合之际,读半卷残章,消半点壮心,得半生之一悟,可乎?读书,虽寸心之事,也当如此.求得纸上的一知半解,而书后的另一半,交给风雨,交给人生,去深深地体会,细细地品尝,个中滋味,又岂是妙不可言,可以说尽焉?
很多时候,我们还真的于纸上一知半解,未晓出且放过,当然不可太滞,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精神,重在会意,如何会意?交给风雨、交给岁月、交给人生.....书生你一语道破,悟性如此通达,似乎让迷茫的读者看到了金光闪闪的钥匙
吾甚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精典老话.若书读至此种斯滥,简直就是对汗青的一种不恭,不通之至也.然,令大大奇的是,吾每每翻旧书,却不意有玉照几张,全国粮票几枚,赫然闯入眼际,原来,青春的尾巴,尚安然陈列于此,世事之苍黄,何其令人哭笑不得.故,旧书重读胜春潮,汪曾祺先生之言,诚不我欺也.
从古至今,为功名而读者比比皆是,前人靠它平步青云,今天千军万马依然在独木桥上竞技,翻开旧书,看到我们青春的痕迹,还好,还好,用其驳迹斑斑还原成旅途的镜子,照一下过往,看一看远方
拈来王国维的境界三论,来一说书中之冷暖,可夫?"望尽天涯路",吾生之有涯,而书亦无涯,故以有对无,直如发射地对空之导弹,能击中理想之目标否?何须多问.文章本末事,得失我自知,好书者,云此间有大乐.不好者,虽强习之,也直如强按笨牛喝水,有甚风趣?"为伊消得人憔悴",为此,柳三变落了功名,晏殊的刺语,还句句辣红了耳根。此伊,是红袖添香夜读的那一朵孤萤.此伊,是故纸堆中燃起之精魂,读之千遍亦不倦的纸上相思.此伊,非彼伊,她飞翔于孤寂的清空,是一朵精神的烟云。"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览书山后,恍然之间,那人,啊,不,那魂,如大梦初醒,原来,书中有我,我已入书,物我皆忘,真人间净土,纸上洞天也.故<<人间诗话>>,虽薄薄一册,然博大精深,妙语如珠者,俯身拾之,可得金玉也.引其一条,息心思之,恰似得水之龙,焉可望其尘乎?书读至化简为繁,再化繁为简,方为懂也,是为透也.千书看遍我不在,幸有书来我未孤,那种最终指叶为佛,观花不语之妙境,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纵览全篇,感觉最欣赏这一段,三中读书的境界,是“悬疑--探知--顿悟”的过程,没有“望尽天涯路”的迷茫,哪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大梦初醒,是把书中精粹轧成了自己头脑中的智慧也!
还是接前言吧.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前面大半写的是唐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和排场,最后,卢才子才点了此诗的诗眼,即富贵如云,真正留得下的,不过是扬雄的几章汉赋而已.做此诗的他,未料及的是,他前面堆砌的诗情和才意,最后能留下的,也只不过是短短的两句而已.
时间的长河,真的是很公平.一叹也!
回到原点,似乎真的明白了,骄奢淫遗一场空,达官富贵如浮云,惟有书中真理百世流芳!
|
评分
-
参与人数 2 | 草币 +500 |
+20 |
+20 |
鲜花 +20 |
收起
理由
|
杨柳飘飘
| + 300 |
+ 10 |
+ 10 |
+ 10 |
很给力! |
冷书生
| + 200 |
+ 10 |
+ 10 |
+ 10 |
很给力! |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文心若水 在2017-7-7 22:2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