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8532) 鸡蛋(5)
发表于 2017-12-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逆风而行 发表于 2017-12-1 21:01
男子汗,男子汗嘛。现代的文字不从古代的文字里长出来,总感觉缺的东西太多

这说明学弟以后还会有进步~~~
鲜花(162) 鸡蛋(0)
发表于 2017-12-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逆风而行 发表于 2017-12-1 20:43
念瑾好洮砚很好的。出自咱甘肃

你是甘肃的呀 我家在兰州  
鲜花(397) 鸡蛋(0)
发表于 2017-12-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逆风而行 发表于 2017-12-1 10:31
正是,正是,你看得仔细呀

呵呵,我有时候确实是这样哦。

   
鲜花(142) 鸡蛋(0)
发表于 2017-12-6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砚台,笔墨纸砚里最重要的基础物事。一方好砚台,能够圆润墨客心墨客笔。


师父爷应该是秀才吧,或者半秀才。虽然说古代教育晋升制度,令人多有诟病,但是不得不承认,从启蒙开始,造就出了全才。古人尝言,半个秀才即可知天文堪地理,杏林悬壶可济世。


宋以前是没有秀才举人说法的,毕竟文化传承是世家的专利。而文化典籍,经史子集,不是白丁可以接触到的。只是后世很多世家各种原因,出了状况,很多世家传承典籍出现缺失,成为寒门,逐渐湮没尘埃。随着政治阶层需求及商业兴盛的需要,普世思想的发展,科举制度发展兴盛衰落。家有积财即可供先生教习子弟,文化终于不再限于世家,虽未能燎原,亦给了草莽匹夫有了晋身之机。


城镇对于识文断字者来说,还好些,大庄户也有地主员外族祠,至于乡里村陌,都是些白丁,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识字,对于识文字者极度渴求,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书信,而是民族性原因,无论一年四牲还是近十个节日,都需要以文字的形式上达天听,以及祭告祖先,碑牌也同样需要文字勒刻。


保甲制还完善时,乡里架构基本完善。后来保甲制松散后,很多乡村以宿老作为领导者,往往能说出长者为先的地方,都有能够识文断字的宿老。


本文,师父爷,显然属于宿老级别,即使没有功名,也是半个秀才级别,舞文弄墨观天堪舆外,还起到坐堂悬壶医者作用,在乡村里极具威望,红白喜事大方小事,乃至传达信息,村人都得指望他,是真正的爷级。作者通过一方端砚引出这篇故事,与鲁迅回忆童年乡村故事,是一个类型的。建议作者可以以此,多多挖掘乡村旧事,打包成自己的朝花夕拾集,也给后辈多些了解故土旧事提供材料。文化也好,族群也罢,终归有回到正路上的时候,中国人的家国天下,才是真正的信仰。

鲜花(2663) 鸡蛋(29)
发表于 2017-12-7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逆风而行 发表于 2017-12-1 10:43
祖父,就是个私塾先生,那时民不聊生,学生又少,祖父为了养家糊口,也干风水,也干兽医,从他留下的字来看,楷书 ...

这么说,你也算是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呢,那时候有学文的人真的太少了。
鲜花(2663) 鸡蛋(29)
发表于 2017-12-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逆风而行 发表于 2017-12-1 10:37
吃一堑,长百智啊,不是怕面子上实在过不去,我都想一小段,一小段的分开发

嗯哼,越来越聪明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23 21:21 , Processed in 0.02963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