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子曰 于 2018-10-4 20:03 编辑
其二曰石。
整个黔西南旅程中,所见山峦皆石,或被一层薄土、艰难长着一些树木,或一点土都没有、峥棱着站成各种姿态。荀子曾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他若生在黔地,估计会改成积石成山了。其实黔西南美景,皆与石有关。 譬如马岭河大峡谷高耸峻岸的崖壁,有崖未必有瀑,有瀑必定有崖,或静婉或壮丽的水幕背后,都有着坚硬石壁的支撑。被瀑布冲涮的崖壁,青黝凝重。偶可见绿苔附其上,便凭添一份生机。若是纯粹的石崖,或黄或苍、犹如刀削斧劈般对峙在马岭河两岸,一线石径沿溪脚山岩穿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而这样的峭崖陡壁在黔西南随处可见。如此巨石危岩,风骨峻肃气度俨然,其厚重大气类于唐,故私谓之曰唐崖。
又譬如天星桥的水上石林,百万年水流的激荡,将各种不够坚硬、不够坚定的事物皆涤削而去,只留下形态各异的石,或横倚、或潜伏、或斜峙,疏立在白水河上。这些大大小小的怪石,常见于各式溪谷林涧,或爽朗刚健、或旷达俊远、或悲凉沉郁,其风姿瑰逸处绝类晋,故私谓之曰晋石。
再譬如兴义的万峰林,一座座绿色山丘洒落在高原上,仿佛初出水面的小荷尖角,活泼可爱;还象是一桌子翡翠烧麦,叫人垂涎;又恰似倒置于桌面的毛锥,文气盎然。走近方发现上面全是棱角如刀剑般锋锐的片石。要想上得山去,须穿上铁鞋戴上手套才行。这石峰,极象文采风流外表羸弱文秀内里铁骨铮然的锦宋——十万士子蹈海的故事,现今怕是难现了。是以,私谓之曰宋峰。
这些岩石或嶙峋古朴、或雄浑厚重、或玲珑剔透,不唯我喜欢,国人都爱——这里似乎可以加一句自古以来。翻翻正史野记,号为“石痴”的可不在少数。《增韵》云:石,山骨也。这个注释也许说明了有骨气的中国人喜欢石头的原因。
不过,遍地石头对旧时当地百姓的生存极为不利。石上留不住土壤,可供耕种之地就少得可怜。连树的生存都艰难,更别提需要精耕细作的稻与麦。但为了活下去,人民的力量与智慧都从来不容小觑。除了众所周知的石砌梯田外,黔西南的人们更将石头利用到了极致——大到石堡石屋石桥,小到石槽石缸石磨,无不具备。
在保存相对完好的云峰屯堡,我看见了一段从岁月长河中截留的历史。踏上板石砌就的广场,入眼便是高低错落石屋连成的寨子。石寨依山而建,大多是一层或层半的石屋,间有四层高石碉堡楼。墙皆由条石为砖糯米汁为浆垒砌而成,灰白石面沿缝布满灰绿苔痕。走进三尺余宽的石弄,逼仄的感觉与复杂的走向顿时让小巷变得幽深起来,而石墙上随处可见的孔洞彰显着几百年的烽烟——这是屯民用箭弩与长枪来保护家园的射击孔。这座以石为主构建的屯堡,唯一的装饰叫做沧桑。
而在紫云县城侧的紫云峒、兴义市万峰林的万佛寺,都巧妙地利用石隙石洞,完美地嵌镶在山石里,真可谓巧夺天工、别具韵味。甚至连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天眼,也借着天坑地貌自然形成的凹形石坑依山而建。
现在,随着对贵州旅游的深度开发,石头由生存的障碍变成了生活的景致。千奇百怪的石与千姿百态的瀑,正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
云峰屯堡的石巷
云峰屯堡石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