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小提琴曲《罗珊的面纱》
我无以看到你真正的容颜
就如我无法真正的看到你的内心
却可以从你如水的眼眸中捕捉到内心的影子
虽然模糊却足以让我领略到一种异样的风景
且让我走在梦与现实的边缘
那是无法诉说的情怀
只在记忆中如风穿行
《罗珊的面纱》选自陈美2004年出版的专辑《缤纷之舞》。这首“面纱”融于欧亚风格风情演绎的。
这首曲子最早出现在2004年拍摄的《亚历山大大帝》巨片中。曲作者是希腊著名的配乐大师、被人们称为“现代的瓦格纳”的范吉利斯。
他的许多史诗般的电子音乐作品和电影配乐深得乐迷们的钟爱。
据史记载,公元前327年,29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率大军横扫欧亚至波斯帝国。
在索格迪亚纳岩战役中,俘虏了当地的贵族和反叛首领阿克雅提斯的家眷,他一改以往冷酷无情态度,接纳战俘还要正娶阿克雅提斯的年仅16岁女儿罗克珊娜为妻。
阿克雅提斯得知后亲自上门投降,自此东方行省的战役彻底结束,打通了前往印度的道路。
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中首次出现这段委婉感人的原始曲子,是作为亚历山大与罗克珊娜新婚之夜,
美女公主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征服了勇士大帝的爱情的那段床上激情戏的背景音乐,曲调温存细腻委婉动人,
恰到好处地把亚历山大和罗克珊娜野性后的温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或许这首曲子在这部电影中并不大也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与电影同年诞生改编的小提琴与电声乐器打主的这首《罗珊的面纱》,经过陈美深沉委婉的独特演奏,
似乎已不局限在大帝与罗克珊娜的爱情范围了,涵盖已远远超出电影的狭隘陪衬力。
我不知道这首曲子为何省略名为“Roxanne’s Veil”即《罗珊的面纱》。
或许是改编者已把“罗珊”当做所有神秘而美丽的女人的代名词,此罗珊非彼罗克珊娜了吧。
自然,由陈美演奏的这首曲子,也不是特指电影中那个罗克珊娜了。
这首曲子的改编者何以突出罗珊的“面纱”主题,这倒反衬出“面纱”的神秘魅力,
让人们欣赏这首曲子多了一份悬念,并通过曲子的委婉和伤感,见仁见智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更广泛的内涵。
戴面纱的女人,灼热的眼眸,摇曳生辉的身姿,总是让人情驰神往。
然而,这首曲子不仅仅让人联想到这些,小提琴完美的演奏如呓语倾诉,又似梦境初进,诠释着罗珊的一段旅途。
这段旅途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明晰这一切的唯有罗珊和陪伴她的那段时光......
音乐的展开会让你情不自禁的融入,足以让人倏忽想起消失在喧嚣的大街上很久的一个人,
足以让人在悄无声息的黄昏想起记忆中的那些轻语,也足以让人在这流动的光影中心生孤寂,早就遗忘了的孤单这时候又回到心上,摇曳着寂寞的守望......
聆听《罗珊的面纱》那个音乐精灵,那些打动心灵最深处的音符,瞬间便捕捉了我,如鬼魅般纠缠着心中许多未了之情……
千年后的沙漠还是一般的辉煌在落日之下,而早先的影子早就被时间吹散了,不见踪影,悠然而升的月光,
看过那日也看着今朝,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又确实的变化了,玉楼歌吹,声断随风,烟月不知天地改……
谁是罗珊,谁又行走在残阳余辉下的大漠,面纱后的罗珊又是怎样的,可能在音乐中,那影子在你眼前拉近了又远去,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曾经在那段旅途上演绎着?
明晰这一切的唯有那沙那月那时间……凄迷的倾诉,心在颤栗,那日子象披上一层面纱,想看透,却永远看不透。
那块定格的传统面纱
已无法看清那张遮掩的容颜
但那双大大的明眸
却无法撩去你内心忧伤
于是异族风情的神秘
只能留驻在风沙大漠的记忆
伴随阵阵低沉悠远的驼铃
慢慢化入历史的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