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者]Aphrodite TO赏月听泉
希腊美神—— 阿佛洛狄特 (Aphrodite)较为人熟悉的是她在罗马帝国时的别名“维纳斯”。她是众女神中最美的一位,也是被艺术家描写歌颂最多的一位。罗马人把“维纳斯”视为‘爱神’,并称之为民族之母,因为罗马人相信,雄伟的罗马城是由阿佛洛狄特的后裔所建立。
爱神,我无法理解音乐作者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也许不应该从字面去理解,我努力的去想象着维那斯的“残肢断臂”,但我依然无法把爱神去与音乐中那种淡淡的忧伤相重叠。音乐的前半段沉浸在浓浓的忧伤氛围中,那里有蹉跎的岁月和幻化于梦的往事,特别是大提琴那种深沉低回的声音,不时的萦绕在钢琴主旋律的左右,抹之不掉,挥之不去。就在伤感中不断沉沦的时候,音乐的中间部分突然响起了震撼的鼓声~嘭嘭彭~就像是一个人将要走火入魔的时候,突然被一声呐喊所唤醒,随着鼓声的响起猛然间抬起了头,音乐也随即进入了高潮。我非常喜欢音乐的高潮部分,在告别忧伤的同时暗含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绝对是"大气而不失婉约,柔和而不失力度."
希腊时期曾创造过许多维纳斯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其中一尊,具有代表性的维纳斯雕像现存还很多,但无可否认这座维纳斯雕像是其中最著名的,也是卢浮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座雕像被法国获得时,几乎全国都沸腾了,法国人更愿意把她看做“国宝”。
对于维纳斯的评断太多了,记得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在《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书中提到:“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因为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幻想曲。” 也即是维纳斯雕像虽然舍弃了部分却获得了愈加的完整。失去了双臂使她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不再受“有”的限制,反倒在人们的审美想象和创造之中,产生出无穷的“有”,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每个人都获得了各自所追求的无比神妙的整体美。换句通俗的话说,给你一个十全十美的东西,惊叹之余觉得遥不可攀,让人不由的只是被动的接受,有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而凡事物极必反,太完美的东西已经是一种鼎盛,一种极限,随之等待的就是下滑衰败,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濒临瓦解的状态。而给你一件美中不足的东西,让你在感悟它美的同时产生极强的修复完美的冲动。每个人参与其中发挥着自己的想象,一个人的加入就在原有的美中增加一分,N个人就增加了N分。使其超过了原有的极限无限延伸。
断臂的维纳斯,是上天赐与后人的美神,这种残缺的美丽给人无尽的瑕想空间。艺术家和欣赏者可以驰骋自己想象的翅膀,可以构筑自己心中的美神,可以品味心目中美神那失去的臂膀是怎样的优雅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