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门山记
作者/贾贵人 翻译/柳盈风
还曾经记得,当年我十四岁,努力学习,用心做事,不敢有半丝懒墮和满足。老师所授的课程不论是语言还是文字,都能认真记住,清晨朗诵,傍晚吟咏。曾经夜读到月亮隐隐发出冷光,周围的星光也已经暗淡,暗夜宁静,乌鸦啼鸣,竟然没有感觉到三分的寒凉。日复一日,从未敢懈怠。
闲暇之余,与读书的朋友们结伴,或一起吟诗作赋抒发情怀,或肩并肩的谈论人生的理想和志向。本人性情急躁喜欢外出旅行,曾经邀请朋友游历于湖南澧水河畔、嬉闹在山涧溪水边。和鱼虾为伴,与河里的青石为友,其乐无穷。也曾登上过城外的小山,没入山林,攀上树梢,在风中呼喊,看群山壮阔。
我曾经与黄姓、王姓和张姓三位朋友一起登上山天门山,至今难以忘怀。当时我们在日出时出发,兴致勃勃。趟过甘甜的溪水*,横穿铁道,欢言笑语,与尘世隔绝般,呼吸林中树叶散发的香气,就这样到达了山底。举目望去,前面有如蛇行般弯弯曲曲的小路引导,绕过山石,来到绝壁处,有些敢于冒险的人竟然攀上悬出的石头,穿越于危险的悬崖之间,盘山路如九转回肠般(貌似九转回肠是山东济南的一道名菜,译者注)。纵观此山峦,其势有如拔地而起的宏伟松树,山岭重叠连绵起伏,实在无法仔细分辨。幸亏我们意志坚决,虽感叹其艰难,却仍始于足下,继续前行。此时正逢春天,慢行在小路上,环顾上下四周,山峦树木高耸苍翠,群芳争艳,虫鸟欢歌,草木茂盛,清泉响铃般流淌,瀑布如白色素锦悬挂于岩石上。(译者叹,真是美不胜收)
一行人喜形于色,欣喜笑谈,不觉已然过了半山腰。人说此山高五百多丈(译者注:1丈≈3.33米。五百多丈≈1665米多),然而行至此,大约已经走了三百多丈了(大约千米左右,译者注)。而周围环境已经看不到人间烟火,唯有向东眺望,还可以看到我们的城市。站在高处望去,村里的人聚在一起居住的房屋院落,像星罗棋布般密密麻麻,如大海里的沙粒碎石一样多,小的无法看清。随即再望,感觉如在泰山顶上,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只是高处不胜寒,顿时感觉到身上寒冷,竟能看到呼吸的气息。王姓朋友劝说,剩下的路程比较艰难,我们还是返回吧,否则天色渐晚。我仰望山顶,虽然道远,却如在眼前。我私下里不满此行就这样结束,故鼓励黄姓和张姓朋友继续前行。由于我能言善辩言之有理,我们又重新开始攀登。
一路无话,在层层岩石间绕行,越来越接近了顶峰,更加感叹一个人应当有远大的志向,同时也更加感到这个地方的危险了。我想,我能够劝说朋友们励志,内心深感欣慰。天地之大,真想将其概况归纳于文章形内,万物虽多,可以折取万物,将其融会于笔端之下。行路的艰难,分散了精力,转眼已到天门洞前,到达了山顶。
所谓天门洞,真乃通天的大门啊。简直就是鬼斧神工,天地之造,矗立千百年不变。又感叹离天不过一尺。此洞是由峻峭、重叠的怪石生成,形状有如古堡张开的大嘴,非常大,纵横间竞有百米多。此洞矗立在山顶,让人感觉在虚无缥缈、似有似无的幻梦之中,非常美妙,好像神仙的居所。它的形状奇异,它的气势巍峨,四海之内无一可比。古语说,如果当上天益于民时**,洞的细缝中有水涌出,连学者也无法探明其原因。真的很奇怪,传为世上佳话。
随后再望,云烟如海。波澜起伏,若大幕遮住了四面八方(六合乃上下东南西北) ,有如一幅巨大的屏幕。在四方群峰之间幽静怡然轻盈的飘游。朴素美丽如天女的晶莹洁纱,壮观如帝王车上的遮天伞盖。突然进入了仙境。云山雾罩的云烟在我们之间穿行,让人流连忘返。真想大声高喊,又怕声音伤害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天色已晚。只好恋恋不舍的返回。 回到宿舍,已近半夜,然而所看到的景色却深深的留在了心中,常常浮现在眼前。因而作此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