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悠忧竹影 于 2020-5-16 07:36 编辑
【伍】肯执迷,方得打开
以前,对玄幻穿越之类的电影或书籍总提不起兴趣,更没有经过了解的体验和感知。虽然,我曾对《大鱼海棠》《你的名字》这两部动画电影颇为喜欢,并在观影中流了泪。想想也可笑,一个大人看个动画片,还会控制不了自己的眼泪。
有一个喜欢玄幻小说的创业者曾对我说过玄幻小说的好处。通过这一次的探究,感觉眼前有一扇窗被打开,心里的一些空白被填补且被点亮。原来,一种看似信马由缰、海阔天空地书写和呈现,并不避世,反倒不简单。让所思所托于穿越至古代或是玄幻于未来中,为其插上一双不受羁绊却可翱翔的翅膀,挣脱开一些禁锢与束缚,承载自己想要的背负。而那能够穿越的人,不仅要深谙历史,更需有一份通透,自然,这一切都是在文字驾驭间纵横的能量。
电视剧《三生三世枕上书》,让人陷入了一种执迷,因剧情而沦陷,也因剧中的画面而沉醉,那些唯美而神奇的画面,既激荡着人们的视觉感,又拓宽了人们的想象力,还在审美力上有了启智作用。当我看了唐七的原著后,格外对导演和编剧心生了敬佩之心,以原著作为支点,而又以剧情和视觉的具象加以衍射,丰富和拓展。我还觉得,枕上书比十里桃花这部剧在画意上更有了提升。(平时也喜欢欣赏一些音画,总喜欢把它们当作电影的一载片断去感触。)这部剧,作者与编剧导演之间的合作完全可以珠联璧合这四字概括。在唐七公众号上的《三生三世步生莲》中,也感觉到作者在一些故事的段落描绘中,亦有了具象的一些着力和丰富。
在读完唐七《三生三世枕上书》、《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两书后,而唐七为何会踏上玄幻之旅的创作,和那些故事的源头与支撑引发了我的好奇,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出自哪里,又如何可以成为一种如此恢弘又感人的故事?种种心生的好奇和问题,在读了她的《华胥引》(此电视剧还未看)和《岁月上朵两生花》(这部剧也未看)后,仍不得而知。
有一个被普及的笑点(大意):不要因为喜欢吃鸡蛋,就要知道那只下蛋的鸡。这段话,或许确为有一些幼稚或可笑,然而,凡事都有两面,就如同摄影,若总是站在一个角度,必须会失去一些更好的捕捉。只有围着所拍主体,尽可能转上一圈后,才会知道怎样的角度才更有受益和收获。小时侯,家里人特别不喜欢我对一件事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臭毛病。长大后,在一些好奇或喜欢的事情上,依旧旧习难改。这也是我平和下的一种并不常被发现的执拗。
当我关注了唐七的公众后,并阅读了上面所有的文章后,我看到了“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十年磨一剑的结果与答案。因为这些阅读,又引发了我对中国古典文学敬仰。之前,虽也算是从一条文青之路上走来,只是从小到大,阅读最多观影最爱的基本上都是外国文学或电影,那些阅读中的所得,自然对我也是有浸染和风化的作用,只是若与中国古典文学相较而言,它们就象一些流淌于经络中的血液,或是一棵树上的枝叶,而故土经久相传的古典文化,才是生命的一具骨架,一棵树的根。
2020年5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