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3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25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初晨之晴

      我的青春期过得还算平稳吧,虽没玩得太出格,但差点儿被一个叫杰克•凯鲁亚克的人给忽悠了。那时,我总幻想背着一只破行囊,浪迹天涯。在跟心爱的姑娘说出“等我”之后,走向未知的世界,那种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归来的伤感,反而成了义无反顾的动力。

      男孩子总会莫名其妙的产生一种漂泊感,虽然没有“志在四方”来的壮阔宏远,但渴望体现自我价值的冲动是差不多的。这个想法在折磨了我几年之后无疾而终,就像我更小的时候吹的那些飘飘悠悠的肥皂泡一样。原因很简单,那些挥挥手就可搭乘的汽车、好心的司机,以及在“内布拉斯加天空中的细雨中”喝着“劣质威士忌酒”的旅伴……一直没有出现,而我的略带伤感的浪迹天涯的想法,也被更加虚妄的时光消耗殆尽。那本曾经如圣经一般的《在路上》,更多的是打发我睡前时间。在我差不多可以背诵它的时候,我至少在表象上如凯鲁亚克一样颓废了。

      那段时光,我感觉就像是站在杰克•凯鲁亚克、爱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人身后不远的地方。用一种梦呓般的语言罗列出旁人看不懂的文字,展现自己同样混乱、模糊的精神层面,并从心底里肆意嘲笑那些今天看来思维正常的人们。我是别人眼中的另类、异己,而我也漠视众人的目光,我行我素。现在想想,我那时的艺术感应力和灵感是最为活跃的时期,那之后就如被一柄利刃切割一般,与之绝缘了。我屈服了,被工作、生活体制化了,终于变成了一个看起来颇为正常的人了。当然,这个蜕变的过程可能很漫长,但我还是感觉恍若一瞬一息之间。二十年之后,我安生了,开始嘲笑我的青葱岁月,不是嘲笑曾经发上过什么,而是嘲笑这个过程的“合理”演变。我终于屈服于命运。一个人再强势再坚固,也终将会被它打磨成与众生一致的浑圆或与痛苦一致的碎片,而它也会最终打败我们并拿走我们的一切,灵感、天分、健康、亲情、爱情,最后是我们同样趋于一致的归宿。

      我始终没有经历迪安似的旅行。世事就是这样总是拧巴着,拧巴拧巴就错过了。这些年我还是去过许多地方,并很本分地把我的本性掩藏起来(因为没有萨尔等人的陪伴),尽管有些地方让我流连忘返,但却已经失去了那种在最想上路的年代所具有的***,以及被那种***所感动的略带胆怯与孤寂的心情。我曾自以为是地认为,我天生就是一个没有归属感的人,漂泊心理与生俱来,最喜独自远行,也希望最终能独自消失在远方的路上。在我们被摘去“垮掉的一代”标签之前,我承认曾经颓废过,但也从未有过的真诚过。而接下来哪,现实的角逐让我们迅速成熟,也快速老去,时时刻刻在路上,但也隐隐约约看到了终点。

      《在路上》是我大学时代为数不多的标志物,它甚至成为我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想象。背叛开始于大学生活的结束,在送走了南归的女友之后,我的和她的誓言就跟倒进沙漠里的水一样快速蒸发,好像从未发生过。以致我到现在依然坚定的认为,大学时的恋情只是一幕综合了时髦、虚荣、欲望、空虚、征服、争夺等诸多元素的肥皂剧,尽管它有时看起来轰轰烈烈、死去活来,但经不住时间和距离的考验与诱惑,多数会在若干年后被当事人口径一致的否认,只留下深夜无眠时的几许缅怀。同样的剧情被迪安和萨尔们演绎过,只不过他们的方式更加诚实,更加符合精神层面的感受,如此也就更加令人黯然销魂。

      我很同意有人如此评价《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上“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这也许就是这本著作还能被几代人追捧的原因,相比同样面对青春的迷茫,现在的年轻人更像是在无病呻吟。

      说个掌故吧,苏东坡的好友王巩被贬出京远赴岭南,只有小妾宇文柔奴随他前往。数年后奉诏返京,苏轼过府探望,谈及广南之地的艰苦。柔奴笑着淡淡地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有人如此评价柔奴:情深而意长,淡定而斩截。后来苏轼也经历被一贬再贬的命运,唯有小妾王朝云相随,只是她永远地留在了惠州。对此,苏轼顿有所悟,极为感佩,于是就有了那首著名的《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感慨是有道理的,柔奴的禀赋毕竟异于常人。苏轼的漂泊是被迫的,为权势所迫,他执着于理想;迪安的漂泊也是被迫的,为生活所迫,他也是执着于理想。与凯鲁亚克们不同的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是随遇而安,那一代美国青年却是随波逐流。相同之处,都是心有所属才会产生定力,这也许就是庄子所谓的“乘物以游心”吧。之所以请出苏轼,是因为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无意间暗合了八百多年后的《在路上》主题思想,当然,这是我的理解。不知凯鲁亚克是否知晓这位中国宋代半生漂泊的老人,但生活给予我们的特殊意义至少在某一点上是契合的,人除了本能,对于未来第一件要学的本领就是走路,这就注定了我们的一生都在路上。

      也许如我一般具有漂泊感的人并不多,大多安于现状。所谓岁月静好,在我看来也是无聊无趣的慰藉,是始终无法得到内心安宁的借口。那么好吧,就用凯鲁亚克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字: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呢,怎么走呢?……其实我们一直在路上,除了行走在路上,等待我们此身的终点,我们别无选择。

鲜花鸡蛋

哑弦  在2021-2-22 23:40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哑弦  在2021-2-22 23:40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初晓微茫  在2021-1-25 15:21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跑调天后  在2021-1-25 14:26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3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认真读完开鲁亚克的《在路上》,也很难想像它曾是几代人圣经一般的读物。。。
鲜花(3863) 鸡蛋(99)
发表于 2021-1-25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晨之晴 发表于 2021-1-25 11:51
现在,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认真读完开鲁亚克的《在路上》,也很难想像它曾是几代人圣经一般的读物。。。

初晨每发一文,散版就多一分质感,现在身在医院,,陪病人来看病,来得早了,医生去吃饭了。我一直以为医生是不吃饭的
这个时段来医院有着另一份心绪,不安之外的忐忑。医院门口卡设得很严,平添一份莫名的紧张。唯一的好处就是空位比以前多了许多,回想这个冬天,突然发现流感比往年少了许多,也不见孩子回来喊,我身边的都感冒了之类的言语。
医院是笑容的过滤区,三三两两的人,说的都是张三李四的病史,一阵唏嘘,一阵庆幸。看着周遭,无聊翻了翻手机,就看到初晨这篇的标题,突然想,心安是多幸福的事,世间烦恼,太多是此心不安了吧。
鲜花(3863) 鸡蛋(99)
发表于 2021-1-2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晨之晴 发表于 2021-1-25 11:51
现在,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认真读完开鲁亚克的《在路上》,也很难想像它曾是几代人圣经一般的读物。。。

我真没读过
鲜花(3863) 鸡蛋(99)
发表于 2021-1-2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是天纵奇才,看过苏传,可以强大内心,这么有才华的人,也奈何不了命运,况乎吾等平庸,于是,就很看得开了。
鲜花(17057) 鸡蛋(23)
发表于 2021-1-25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读过这本书,看完文字去百度了一下,
知道了《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
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
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鲜花(48) 鸡蛋(0)
发表于 2021-1-25 21:14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鷭Σид


鲜花(48) 鸡蛋(0)
发表于 2021-1-25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我的长贴,要不也发篇在路上做个伴?
鲜花(3863) 鸡蛋(99)
发表于 2021-1-25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繁祯 发表于 2021-1-25 21:18
可惜我的长贴,要不也发篇在路上做个伴?

下午手机也吞了我两个帖  一发火  不写了
鲜花(3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晓微茫 发表于 2021-1-25 15:23
没读过这本书,看完文字去百度了一下,
知道了《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 ...

我也引用了这个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15 18:06 , Processed in 0.05696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