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网络小刀
自从网络兴起,人们便纷纷拾起小刀。这并非水果刀,无端无由的去切水果。网络上所说的小刀,是指论坛、博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之时,文人、非文人、专家、业余爱好者皆可手握方寸之笔,在网络中各领风骚。只要观点鲜明、文笔犀利独到,又兼具个人特色,那么至少也是一位强大的写手。这是文化层面既落伍又叛逆的时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正是如此。由于时事方面立场鲜明而尖锐,所以在一些博客或者头条等评论区,留言的看客,如同在菜市场坐地砍价,吵得激烈时往往腺素激增、脸上泛起红晕时,如果此时手中握着刀还真有见面刺刀见红的快意。
在这个时代,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挑战与反叛的精神,一种自我探索与自我表达的勇气。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文化模式和观念,而是尝试以新的方式去解读世界,去表达自我。于是有人拿起小刀,割破旧有的秩序,开拓新的天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反思中寻求新的可能,是在挑战与反叛中寻找自我价值。
但是,写作的人很多,各持己见,精神纷扰之余,犹如蔓延的火一样。因此,当时有些有争议的时政论坛也应运而生。敏感字也绝非像现在审核的严厉。我常常想,世界很大,人们以食物为生。但在茶余饭后,民生和社会的话题在百姓口中流传,仿佛也是这饭后的调味剂。就像人们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人狭隘,有的人开阔。这是人之常情,没有科学的认证,也没有公理的鉴定。因此,此时需要的,是百姓大众的普遍声音。在零几年的时候,我开始接触网易新闻论坛,见众生百相,尽收眼底。新闻论坛之争,那时情景,与当下民间的娱乐论坛、文学社区差异迥异。观之,虽有一群固守之网友,坐拥钟爱之版面,然大部分则为游客所占据。何谓游客之散漫?一日注册账号,明日便忘之矣。有人仅是盲目跟风,“顶一下啊”,“支持一个”。然其间亦有不少舌辩之士,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能人。某日,我遇一友,名曰“网络刀客”,观其言论,甚为敬佩。
网络刀客的头像是一位美女,致使许多人以为她是女性,她对此并不否认却也从未承认。当然,这并非拙文的着重点。至于她是否为女性,我一直到离开网易新闻论坛都没有确定,只知道她来自四川。对时事与政治有独特的见解,且才学渊博,辩论时表现出大度有礼的风范。网络中拥有真才实学者何止成千上万,有胆识者亦不在少数。然而,一个女人(姑且是以头像为代入感的女人)却热衷于政经话题,关心国家大事、民生疾苦,且风度翩翩,面对攻击甚至辱骂始终能保持风度不被激怒,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并不多见。这或许正是刀客的独特之处吧。
我曾游走于一个网易新闻论坛名为“中日关系”的板块,曾有幸被某网友封为——“中日四小龙之一”。然而,这只是友善的吹捧,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时事知识面的局限。网络刀客,从未被封为神祇,但却始终如神一般存在。那时的中日关系,风云变幻,钓鱼岛事件引发了最激烈的争吵。一边是极左激进的网友,另一边则是相对理性的朋友。两个阵营对峙,谁也不服谁,三天两头的大打出手。人身攻击在那时如同暴雨狂风,可以令性格脆弱者哭泣三天,亦能令温文尔雅者黯然离去。站长室俨然成了县衙门升堂之地,每天最火的贴必然存在站长室。名为与站长告状,实质一群人与另一群人为了不同的观点吵闹,甚至为了生活中的琐事骂骂咧咧。男人攻击男人,男人攻击女人,女人攻击男人,甚至版主之间拉帮结派互相弹劾。这一切,无不体现了网络世界的复杂与多元。
网络刀客,此名实属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她的性格与行事风格。她始终礼貌温和,尽管身处江湖,刀光剑影,却始终未曾失态。她常言,“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此言一出,尽显江湖气息,然而她并非以暴制暴,而是以理据争,摆事实,讲道理。言行举止中,从未见其红脖子爆过粗口,这更显其修养之深,学识之广。她文词卓越,学识广泛,无论网络上的“左派”,“***”大多数对其都极为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在网络的浪潮中退去,而她,网络刀客,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我,在网络历程中成长的若干年,也从当年观点中性偏右的另类青年蜕变为“小刀”。
偶尔有朋友问起我名字的来由,我只能以苦笑回应:“因为有了刀客,我只能且必须是小刀!”她是我的榜样,她和我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对我自己在这网络江湖中的成长与转变使我心生感慨。我感谢刀客,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虽然时隔十多年后我自信某些知识层面未必输给她,但我依然崇拜、尊敬她。因为有了她,我才能成为“小刀”,因为有了她,我才能在网络的世界中树立起自己的人格。
2023/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