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886) 鸡蛋(0)
发表于 2024-3-10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花若蝶 于 2024-3-11 08:40 编辑

一、分水苑

(一)兴起
从小就生长在太行山脚下的我,是听着红旗渠的故事长大的。上学时,老师也曾带领我们参观过纪念馆,但那时候太小,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此后也游过红旗渠青年洞,却都未曾落笔。

今年春节期间去父母家,闲聊中又说到了红旗渠。于是便提议去参观一下红旗渠纪念馆。父亲表示很感兴趣,虽然说以前也去过,但任然很兴奋,母亲却没有那么大的兴致了。最后,我们陪同父亲一同前往纪念馆。

一路上,父亲很是兴奋,就像一个小孩子拥有了一件珍爱的玩具一样。父亲说,他也是修过红旗渠的人。那时候十几岁的父亲已经成了一个没父没母的孤儿。作为家中老么的他,为了不给哥哥姐姐们增加负担,过完年,便上了红旗渠。或许。他只是修了几个月红旗渠就竣工了。但这短暂的经历,却成了父亲日后的谈资,每次提起来,父亲都会自豪的说,他也是修过渠的人。

(二)红旗渠分水闸
车子在公路上飞快的行驶,早春二月,树木并未返青,枯黄的草叶随意的委卧于路旁,山间。风一吹,便像绵羊身上的绒毛,随风飘摇,起起伏伏。很快,我们便到了纪念馆。此刻,天空蔚蓝,清风徐徐,广场上停满了车子,看了一下,大多数是外地的车牌号。许是在外的游子趁着过年回家,也来参观红旗区纪念管吧。广场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红旗区风景区”六个红色大字,许多游人在这里打卡留念。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红旗渠风景区。红旗渠风景区分为三个景点:红旗渠纪念馆(分水苑)、青年洞和络丝潭。
青年洞是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工程之一,也是游客必游之地。
红旗渠纪念馆是了解红旗渠历史文化的最佳场所。
络丝潭又名"泪思潭″,也叫"天断桥″可以领略小三峡风光,是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今天要游的是红旗渠纪念馆。进入区内,这里分为红旗渠风水闸(也叫分水苑)和纪念馆两个部分,我们先参观的是风水苑。沿着洁净的小路向前走,两旁林木秀郁,隐隐泛着青色。每一棵树的枝桠都一致向上,努力的伸展,像极了红旗渠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每隔一段距离,便会有一个雕塑,有“坎而井”、“西门豹制邺”、“李冰凿离堆”孙叔敖开药陂”等,抬眼望去,一座高寸入云的白色石碑映入眼帘,静静地矗立在入口处,四周青松环绕,郁郁苍苍,上面刻着“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几个红色的大字,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耀眼。似乎在诉说着林县人民不认输、不服输的精神气概。

由于时间允足,我们走的并不匆忙,慢慢欣赏着眼前的一景一物。不远处,赫然伫立着红旗渠十大工程的牌匾,他们分别是“红旗渠园”、“青年洞”、“空心坝”、“南谷洞渡槽”、“总干渠分水闸”、“桃源渡桥”、“红英汇流”、“夺峰渡槽”、“曙光洞”、“曙光渡槽”。这十块牌匾分别一字排列于台阶两边,红白相错的底面上分别贴着相应的照片以及介绍。
看了这些文字介绍,我第一次被震惊了。知道这不但是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想想在当时那个贫穷的年代,这凝聚了多少修渠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凝聚了多少领导干部的决心和意志啊。此时,阳光正好,光影柔和,映射在这些字迹上,熠熠生光。络绎不绝的游客时而在牌匾前认真观看文字,时而拿着手机拍照,我也拿起手机,认真拍了几张。

拾阶而上,一个刻有“红旗渠纪念碑,”字样的石碑映入眉目。六个金色大字,庄严而大气。绕过这座石碑,便是红旗的十大工程之一“红旗渠分水闸”了。这里苍柏青翠,渠水清澈。枝枝蔓蔓在光线的照射下,投下斑斓的影子。青石铺就路面上,行人或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或单独徜徉在人群中。但无一例外的,都在感叹这一伟大的工程。作为地地道道的本地人的我,脸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神情。提水闸的上方也是青石砌墙的楼房,在它的正面凿刻着“红旗渠分水闸”六个大字,姜黄色的底面,含蓄中不失刚劲。字的上方是一面鲜红的党旗,两边是木制格子的窗户。闸房上悬空高擎的“红旗渠”三个朱红大字为郭沫若手写,苍劲有力。在蔚蓝的天空的映衬下,是那样的夺目,熠熠生辉。整座闸房翠柏簇拥、古朴厚重,给人于年代感,历史感。

几乎所有人都会在此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他们或坐于渠岸边的青石上,或立于小楼前的石径上,摆着各种pose。既有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更有互相搀扶着的老来伴。

石道左边的渠为一干渠,为双孔。一干渠几乎与太行山平行南下。右边的为二干渠,为单孔。二干渠与太行山呈七十度左右向东南而下。看介绍说还有三干渠,在上游500米处的地方分流。这几条渠统一用大青石砌筑,又宽又深,向下看会有眩晕的感觉。春季渠里的水不算多。但颜色碧绿,像一面平静的大镜子,倒影着天空澄澈的蓝及横斜的枝桠,美丽极了。这时你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美妙的句子来。是呀,此刻的它们是那样的柔软,像一娟丝滑的绿绸缎,轻轻的,缓缓的顺着河道向前流去。又像人的血脉,从心脏出发,几经婉转流向百姓的农田,丰富了农民的血肉,滋养了农民的生命。

在风水闸右边的墙壁上,是一幅巨大的红旗渠全貌图,画面中高山耸立,沟壑纵横,成千上万的修渠大军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
整幅画栩栩如生。宏伟大气。
再往后看去,便是老展馆了。由于近年来随着参观的人增多,老展馆里的展品便移到了新展馆里。

注:文中绿色标识的字来源于网络查找资料

B2DEF2D1-F44E-4F9B-83E2-D67503EEAF79.jpeg

3B7F405E-F8BC-4504-ADC2-BFBC3FEA8766.jpeg


D727A1EF-126D-4397-8CE6-52400DEBB0AA.jpeg


F170A8E0-77A1-40B1-A37A-2931ADB809AC.jpeg


6D63054B-2373-45D5-B48B-F255FDF92711.jpeg


086B9A73-B58B-4D15-BC62-1B3E3E8A9F77.jpeg


00D98A5A-8ED9-4ACD-A15E-D7855ED71CDB.jpeg


C0A4FC09-92F9-4280-A5EC-D76610304C5F.jpeg


7EA0B1FF-669B-427B-94F5-C339746EAE17.jpeg


3957DC20-B464-429C-9B7B-A2EA39E1D48D.jpeg





评分

参与人数 2草币 +1500 鲜花 +10 收起 理由
三月风 + 500 + 10 赞一个!
宇泽长安 + 10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

茶茉  在2024-3-14 23:21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茶茉  在2024-3-14 23:21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跑调天后  在2024-3-13 09:06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宇泽长安  在2024-3-11 13:24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松竹林影  在2024-3-11 07:46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松竹林影  在2024-3-11 07:46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筱曦  在2024-3-10 22:20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筱曦  在2024-3-10 22:20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筱曦  在2024-3-10 22:20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88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若蝶 于 2024-3-11 08:35 编辑

二、红旗渠纪念馆


(一)千年旱魔
如果说,分水苑是林县人展示红旗渠成果的地方之一,那么纪念馆就是展示红旗渠的艰苦卓绝的建造过程的地方。向观众展示了当年林县艰苦奋斗的场景。

新建的纪念馆场地开阔,门前绿毯如茵。蓝色的落地玻璃窗宛如一片深邃的湖水,散发出宁静的气息。门头上题着“红旗渠纪念馆”字样为赵朴初所题。入得展厅,一面红旗延伸出一条红色的飘带,像蜿蜒的河流,循环四周。与上黑下白的色彩巧妙融合起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展厅中间矗立着一个众人撬石的雕塑,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古铜色的光芒。一篇“前言”写尽了开渠人的精神之魂。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人流涌动,我亦前行。足下暗红色的地砖铺路,墙体采用了山体的造型,浑厚、壮观。整个展厅,蜿蜒曲折,连绵起伏,似乎行走在了流动的河畔。
抬头,前面一块牌匾上写着“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的字样。旁边是500年间的旱灾记录,纪录在案的竟高达40多次。绝收30年次,人相食五次。看到这里,我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受气候、地理、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林州素有“十年九旱”之称。从小就听父亲讲过,他出生的那个年代,由于贫穷和连年的干旱,老百姓种的粮食根本就没多少收成,一年到头别想吃个饱肚子。饿的没有办法时,就去地里挖野菜、挖草根吃。后来,野菜草根都吃光了。又开始吃树叶,什么榆树叶,槐树叶,桐树等等,但凡能充饥的,都拿来吃。有些树叶,草根苦的难以下咽,可为了活命,也得咽下去。但最后,这些苦叶子也被吃光了,饿的没有办法,一些人便开始吃“白甘土”。“白甘土”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土,白色的,像面粉一样细腻,吃到嘴里也是微甜的。可这种土吃到肚子里,是根本消化不了的。于是,他们的肚子便鼓鼓的涨的疼。最后有些人救活了,有些人就活活的涨死了。

由于缺水,别说浇田了,就连吃水都成了问题。在展厅的一角,有这样的一个展示,在一个破旧的茅草屋前,一位老汉跪在低矮的院落里,双手向上,好像在向苍天呐喊什么。
而他的旁边是一个倾倒的水桶,看了介绍后才知道,原来这是民国初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民国初,桑耳庄村300多户人家,常年到4公里外的黄崖泉担水吃。民国九年(1920年)大旱,黄崖泉的泉水小得只有香火头那么粗。大年三十,桑林茂老汉起五更爬上黄崖泉,想趁早挑担水回家过年。挑水的人多,一直挨到天黑他才接满一担水回村。新过门的儿媳妇王水娥惦念公爹去担水一天还未回来,就出村去接。天黑路滑,新媳妇又是小脚,接过担子刚走几步,被石头绊倒,一担水洒了个净光。儿媳妇又羞又愧,就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上吊自尽了。大年初一,桑林茂老汉埋葬了新婚儿媳的尸体,带着全家踏上了逃荒路。从此,这一家人再无音信。看到这里心里有说不出滋味。眼睛里又盈满了雾气。似有什么东西在喉轮处滚动着,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在那个视水如命的年代,一担水的倾覆,足以剥夺一个人生命的尊严,足以给一个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这就是千百年来旧林县严重缺水的真实写照。


展厅里还有一张照片,有三四个人在石头砌成的井台旁打水,而旁边则堆满了空桶,一桶水就是一个家庭的命啊。还有一张照片,一个小孩儿也加入了挑水的队伍,他穿着破旧的棉衣,裤子的破口处露着白色的棉絮,瘦小的身子挑着一担水艰难的向前走着。顺着红色的路向前走,还有一些石头井口,木桶、麻绳、铁辘轳、木辘轳等陈列在展厅里,那些石头井口被麻神磨出来一条条深沟,想想能把石头磨成沟的,这需要多少年啊?又是怎样的一个吃水状况呢?单1942-1943年大旱,林州逃荒外出10800 户,占总户数的 14%,饿死 1650人,占总人口的4.3%。解放初,全县550个行政村中,远道取水的村就有 307 个。看着这一张张与水有关的故事,我的心隐隐作痛,难掩悲怆之情。


BEA2675D-57AA-469C-B1D3-71674ABA2B67.jpeg


C523C5B3-9259-4D1E-BBF8-FA535E65BB55.jpeg


7C6187AF-1270-4C1B-BC17-E6870BB466D5.jpeg


4DBCA418-6D4E-4B66-A7EF-F46C09574037.jpeg


B4F3E7B7-F9BA-4998-AFAA-2A7C819F2B0D.jpeg


63381952-C82E-40C7-86DB-970117F8AE3B.jpeg


47E40A84-062E-4C15-AF9C-41DAACB9F8F8.jpeg


CFC889D7-AFFC-4A12-8673-F0B652AF3A4D.jpeg


F450CE0E-7337-4CCC-A533-E88614CFD6FD.jpeg


9E4F98E0-E25D-4105-AC8A-0551B05B759A.jpeg


鲜花鸡蛋

茶茉  在2024-3-14 23:22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跑调天后  在2024-3-13 09:06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宇泽长安  在2024-3-11 13:24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松竹林影  在2024-3-11 07:46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88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0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若蝶 于 2024-3-11 08:39 编辑

(二)誓把山河重安排

走着走着,地势渐渐开阔起来,展厅里也增加了许多雕塑,他们头戴钢盔,手舞铁锤,凿石开渠。是呀,面对重重困难,林县人民没有被吓倒,反而激起他们不服输,不怕苦斗志。1960年2月11日,在原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先期挺进太行,引漳入林,率先在悬崖峭壁上拉开了修渠大幕。看呐,红旗飘起来了,号角吹起来了,英勇的林县人民干起来了。

在展厅的一角,展示着小推车和筐子、麻绳等。在哪个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年代,小推车就是他们的主要运输工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就是靠这些勤劳的人民,用小推车一车一车的把石头推到了工地。或者用骡子驮过去,再大一点的石块就几个人抬着走,有的地方小推车都过不去,那就用人背着石块走。照片里,成群结队修渠人排着长长的队伍,推小推车走在蜿蜒的山道上。既有男老力,也有铁娘子军,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在修渠的大军里,妇女也顶半边天。

顺着人流往前走,便看到前面不远处挂着一幅巨大的照片。只见照片中的人腰系大绳。手拿钢钩,在悬崖峭壁上凌空飞跃。听讲解员讲,得知他就是我们林县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原来每次上炮后,山上有些松动的石头会掉下来砸人。刚开工不到一个月便出现了最大的伤亡事故。就是民工会在下面施工时,被山上松动的石头掉下来造成了九死三伤。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故再次发生。便成立了一支除险队,而除险队队长就是照片上的英雄任羊成。在除险过程中,任等成曾被落下来的大石头砸落三颗门牙。而就这样他任然坚持凌空作业了六个小时。由于长期空中作业,老先生腰上被磨出一层厚厚的老茧。听到这里,我心里肃然起敬。

在修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他们就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来,那时候物质资源极为贫乏,他们就自己想办法解决。太行山上终日红旗飘飘,山风荡荡,林县人民热火朝天、日以继夜的劳作在太行山上,他们住山洞,睡窝棚,吃咸菜,啃窝头,有时,干脆天为被,地为床,就地休息。就这样,一干就是十年。中间人流更替,最后共有30余万人参加了修渠。要知道,那时全县的总人口也不过60万,几乎超过一半的人都去修过红旗渠,真可谓男女老少全出动了。

浩浩荡荡的红旗渠人终年劳作在太行山上,为了心中的信念坚定的奋斗着。而农村便是这些修渠人的后方给予。他们尽量的丰富着在工地上修渠的人们的业余生活。阅读书籍便是业余生活的一种休闲方式。由于书籍的匮乏,经常是几个姑娘凑在一起合看一本书。照片里,姑娘们认真看书的样子真美。

拐过一个弯儿,在展馆的另一头,展示者修渠时所用的各种工具,只铁锤就排列了整整的两面墙。一把把铁锤见证人间奇迹。红旗渠是用一钎一锤一双手修建而成的,铁锤主要是配合刚钎使用的,每个铁锤有七八斤重的,也有十多斤重的,每人每天要抡大锤上万余次。无论男女在红旗渠工地上都能干的来。铁姑娘队还发明了一人双手扶钎四人同时打钎的方式,从而及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把开山锤,不仅是创造人工天河的重要工具,更见证了红旗渠精神的历久弥新。

此外展馆内还展出了撴铲、扁担、泥匙、纺线陀、空运线沟,掏渣勾等开山工具。在展厅的上方还悬挂了用草编制的草帽以及当时用的煤油灯,暖瓶,铁水壶,老式电话机,炸药箱和修渠时穿的棉衣等。


39441E1C-84B3-4280-B2DD-9FE429804130.jpeg


39CA8BA6-447C-4632-8336-A388D3F1E081.jpeg


623E25D6-24F7-4C79-807F-18B5161EB93A.jpeg


B101046A-823D-48C0-93A8-41A1DAF6F942.jpeg


802B49AC-07C6-487E-B89E-C28902C55271.jpeg





081C4DCB-5FD4-4779-A510-88D17110F23F.jpeg


B35838B5-5D96-45D6-BC28-52D8314BBAAD.jpeg


09ED7DDE-F254-4A37-9E44-25EA0DD35759.jpeg


2A169664-6BA4-4172-A433-2C2875BBDFBF.jpeg


113FC7C8-D66F-4558-ACDF-2B313BDC071E.jpeg


1113BBD1-9D51-4A0F-A558-9754E68CCE33.jpeg


67208105-CE29-4CED-9211-C43187CEC246.jpeg



E0688DD0-63A8-4477-8812-4D0C67EFE323.jpeg

鲜花鸡蛋

茶茉  在2024-3-14 23:2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跑调天后  在2024-3-13 09:07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宇泽长安  在2024-3-11 13:25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松竹林影  在2024-3-11 07:47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88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0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若蝶 于 2024-3-11 08:45 编辑

(三)红旗渠精神永存

时经十年,林县(现为林州市)10万修渠大军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太行山巅,用勤劳的双手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1696.2万立方米,用双手将太行山的石头一块一块刨出来,最终修建成了一条高三米,宽两米的千里长渠。

展厅里有张照片很特别,那是开闸放水的照片,照片里,红旗渠的两边挤满了群众,他们欢呼着,雀跃着。随着一声“开闸放水”,红旗渠水滚滚而来,通过分水闸流进红旗渠一干渠。那跃起的浪花,是众人欢呼的笑脸。那清澈的渠水,流淌着林县人的希望。而另一张照片里,几位老者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手拿拐杖,看向前方,连皱纹都是岁月开出来的花。旁边的一个小孩,想必也是喜悦的吧,那清澈的眼睛,就像盛满了红旗渠水,代表未来,代表着希望。

然而,有恢宏的壮举,就有牺牲。展厅的前方,一座山碑屹立在道路前,上面镌刻者81因修渠而牺牲的英雄。其中最大的60岁,最小的才17岁。其中工地上的总设计师吴祖太,毕业于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当时工地上的专科人员很稀少,就是他当时拿出了红旗渠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的初步设计书,这是当年红旗渠工地上的第一张设计蓝图,成功解决了青年洞、白家庄空心坝、王家庄隧道等实施难题。1960年3月8日,近上方的山西王家庄隧洞查勘险情时不幸牺牲,年仅27岁。和他一起牺牲的还有李茂德。所以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仅仅是这些修渠人一锤一锹开出来的,更是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转过山碑,画风突变,黑白的画面换成了明亮的彩色画。这里,山青了,水绿了。红旗渠水流过的地方,万亩良田丰收了。一渠护万田,农民们开着拖拉机,载着满满的麦子,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人民生活富裕了,道路修宽了,高楼建立起来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宏伟蓝图在林州大地上飞腾起来。随着这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我的心也跟着跳跃起来。而我有幸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年代,是多么的幸运啊!
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展厅的最后一部分是国家领导人来红旗渠参观的照片。还有一些书法、书籍的展示。通过这些照片,真正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红旗渠、学习红旗渠的精神行动力。最后用主席习近平的话作为结尾吧:“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

4AB62600-3C73-41CA-B717-EC39A5F27D46.jpeg


DE2C3229-48FE-478A-B78E-53F7F19F8204.jpeg


E3261822-F137-4384-AC3B-CAD22A8DA675.jpeg


4EAB3E73-18C3-42A2-906F-5CE3F60D043B.jpeg


6F8AD8F1-3E55-40AE-B189-BE57610515A0.jpeg


2A89D792-BA77-4836-80E0-B72B2098FF43.jpeg

4E29F4FD-B2EC-4132-835B-6FFA80D11383.jpeg


A7A1508E-0C0A-450D-A05B-F1A33698B992.jpeg


2CBD6992-5666-4837-B32D-036A5DEFB1B9.jpeg


008C74E5-145D-4D17-8DFA-E2D3EB05D00D.jpeg


E354E0A2-4AC8-43AD-A444-4A6AA2A69CC3.jpeg



4E1EED91-8F84-43EE-A86C-3305B485E376.jpeg



2DE4B079-9044-48AF-ADF2-9E0C70F2E056.jpeg

鲜花鸡蛋

茶茉  在2024-3-14 23:24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跑调天后  在2024-3-13 09:07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宇泽长安  在2024-3-11 13:25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松竹林影  在2024-3-11 07:47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22837) 鸡蛋(24)
发表于 2024-3-1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去过,问好蝶
鲜花(22837) 鸡蛋(24)
发表于 2024-3-1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洋洒洒,摄影也拍的好。跟着若蝶再重温一遍~
鲜花(23999) 鸡蛋(40)
发表于 2024-3-1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熟悉,这个景区,我以前去
鲜花(23999) 鸡蛋(40)
发表于 2024-3-1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大夏天去的,光顾着躲太阳了
鲜花(88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0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晓来过啊,林州人民欢迎你。

有莫有去太行山里游一圈啊,红旗渠是红色教育基地,太行山风光更美呢!
鲜花(88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0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晓微茫 发表于 2024-3-10 21:27
洋洋洒洒,摄影也拍的好。跟着若蝶再重温一遍~

拍的一般了,就是留存个纪念。晓晓有拍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2 23:47 , Processed in 0.07252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