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散文] 傍 水 小 镇 [复制链接] (6/121)

鲜花(57) 鸡蛋(0)
发表于 2024-8-18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河边铁人 于 2024-8-18 13:17 编辑

傍 水 小 镇  

                        


     我的故乡在沪郊黄浦江水系深处的一个江南傍水小镇,现在虽然只剩下零落的几爿店铺和残存的一段冷清街面,正在渐行渐远日趋衰落。然而,记忆中儿时那个傍水小镇、曾经的热闹和繁荣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孩时年代的故乡小镇,南边的母亲河沿镇缓缓汇入大河,从西市稍榨油厂到东市稍大华轧米厂,数百米长老街两边店铺林立,一家紧挨一家热闹非凡。有布店百货南什店,鱼店肉店豆腐店,米店糕点水果店,茶馆酒馆饭食馆;也有竹行木行石灰行,鞋坊染坊制面坊 ,漆匠铜匠铁匠铺,理发裁缝五金店;还有米厂油厂棉花厂以及运输装卸业、邮电所、诊所和学校;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从南进入古镇有两座古桥,镇西郊是高高的的盛梓庙桥,桥面和两旁桥栏以及两边十多级石阶都是由黄砂石条铺成。桥北堍有一座三开间的傍水古庙,黄色墙体虽已斑斑驳驳,但年年月月香烟缭绕。
走过盛梓庙,老远就听到从生猪收购站传来一阵阵震耳的“ 嗷 嗷~~”猪叫声。清晨,镇西郊带有宽敞廊棚的生猪收购站里人头涌动好不热闹。附近农户将绑腿的猪有的两人扛着、有的用小船载着绑纷纷赶来上市,收购站的职工忙着将一头头过磅的猪赶往栅栏准备外运。
走过收购站进入古镇就可闻到空气中那股从油车港榨油厂里散发出来的一阵阵菜油的芳香。只见厂门前停靠在后岗塘岸边一条条船,有的忙着把船上的油菜籽送往厂里,有的将成品油送下船往外运,一片繁忙景象。
而古镇东市稍的万余桥附近也十分热闹。那座古桥的桥面和桥墩都是用又宽又厚的黄砂长石条筑成,高高的桥面很长,又没有栏杆;大风时走在上面有点害怕。
桥北堍是‘大华轧米厂’,上桥就可听到柴油发动机传来的一声声震耳的马达声。厂后码头边大大小小船只也是一片繁忙,有的把船上黄灿灿的稻谷送往厂里碾成米,有的把碾成的白花花的米送下船往外运。
在陆路交通不便的童年时代,水流通畅、船只来往如梭的母亲河抚育着古镇的兴盛。站在镇中的青石拱桥上,可听到河东岸小学堂那边时不时传来的一阵阵孩子们琅琅书声和下课时的欢笑声,给小镇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古镇就在这生机勃勃中度过每一天。

启明星从东方刚刚升起,母亲河水面摇曳着古镇朦朦胧胧身影,这时候小镇醒了。那八九家茶馆店和四五家豆腐作坊首先亮起了灯;几家茶馆店伙计卸下排门板后就忙着往‘老虎灶’上又高又粗的木桶里加满澄清水后往灶肚里点上火,然后一簸箕一簸箕添砻糠,随着用铁钎不停地搅拌,灶肚里火星纷飞烈火熊熊,大水桶蒸汽直冒。
豆腐作坊虽然还都没有开门,但从豆腐架上板条窗的缝隙已漏出了一丝丝灯光;窗缝里不断闪现着店家忙碌工作的身影,随着阵阵‘呼噜呼噜’的石磨转动声,‘白浆浆’的豆汁从磨盘中不断溢出。

东方开始泛出鱼肚白,狭狭的老街响起了零零落落的细碎脚步声和时不时的咳嗽声;古镇周围乡间喝早茶的农人们踏着露水从四面八方走来。他们有的拎着竹篮,有的背着竹筐,也有的挑着竹簸箕,里面顺便带些蔬菜、禽蛋、鸡鸭之类自家产品到镇上出售;来得早一点的就占着茶馆靠门口的座位喝茶卖买两不误,可悠悠自得。
天还没有完全亮透 ,茶馆店里一排排八仙桌边坐满了人,里面传出阵阵嘈杂的喧闹声。与此同时,太平桥两边的油条店、馒头店、梅花糕店纷纷摆出了香喷喷的油条和各式各样热腾腾的面食点;豆腐店售货架上也早已摆上了一板板鲜嫩的豆腐和一大堆散发着豆香的豆腐干。

天亮透了,朝霞满天,三三两两镇上的家庭主妇们手里拎着各式各样的竹篮穿梭在一家家老街茶馆门口,向农家茶客讨价还价地挑选着她们满意的菜淆原料。太阳渐渐升起来了,喝早茶的顾客还没有退尽,而那些从十里八乡来购物的、看病和办事情的男女老小已纷至沓来,整条老街热闹起来了,古镇家家店铺都开门迎客。
沿河街西口油车厂桥堍康家石灰行门前,临河廊棚里几个农村小伙子肩挑一对装满大块生石灰的竹箩筐急急忙忙往船里卸,也许家里造房子在等着用。
西街十字弄口倪家、镇中辅元堂弄口对面的姜家以及东街万余桥北首的马家水果店门口‘大土灶’上的铁锅里刚刚烧好的熟菱、熟山芋香气扑鼻。
在西街朝南的三开间楼房布店里一群结伴而来穿着土布衣服的农村姑娘们正在叽叽喳喳地挑选自己喜欢的‘洋布’准备做‘作客衣’;那面北的南什店里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伯手里拎着坛坛罐罐来拷酱油,顺便买两包低价香烟,有的买两块水烟打算回家呼噜呼噜吸上几口。
百货店对面的肉店里三四个中年男子正在选购猪肉,其中一位正在往脚边两只圆圆的竹编大篮放大块猪肉和整条猪腿,上面还贴了红纸,脸上露出了喜气洋洋的笑容,肯定是办认亲之类喜事的。
  老街四五爿理发店也忙开了,店堂里悬挂着为顾客送凉的‘扯风扇’。这种土制风扇是用一块长一米左右高六十公分左右的厚厚白帆布做的,布上边钉上木条两旁系绳子固定在屋梁上,布下边两旁挂上重物中心系一根长长的绳索,热天时,一扯帆布前后摆动,就为顾客送来阵阵凉风。
那些围着白色围兜的剃头顾客随着师傅手中轧剪在头上熟练地移动,一撮撮过长的头发纷纷落下;躺在椅子上腮巴涂满肥皂泡沫的刮胡须顾客任凭师傅手中的剃刀在脸上刮动仍闭目养神,不一会就面目一新;还有的眯着眼睛在享受着师傅掏耳朵的快乐 。                                   
西街宋家理发店斜对面有一块临河场地,只看见西边有几个人在砌临时灶看来晚上露天牛肉摊有免费牛肉汤喝了。场地东边上有个船码头,古镇客运货运主要靠绍兴籍车姓家族三条乌篷船的‘脚划班’航运,他们分别航向东、南、北三个不同方向的大镇。
码头上装卸工人正在忙碌地往船上装货;凉棚里七八个衣服穿得整整齐齐的乘客静静地等装完货后上船。记得儿时曾乘过乌篷船到外婆家,头戴黑毡帽的船家一个在船头撑着长长的竹篙;一个在船尾摇着橹,坐在船舱口只见两岸景物一摇一晃地往后退,高高的盛梓庙桥从头上慢慢掠过,这真是‘摇呀摇,摇到外婆桥’的景象。

午响,太阳当空照。太平桥西脚盛家染坊伙计正忙碌地将一匹匹刚刚染好色的蓝布晾晒到店后一只只架子上,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染料的气味。太平桥东这家面南小饭店人头涌动,有的吃面条,有的要一碗汤一盆小菜随便吃,也有三朋四友的从对面酒店里吊一壶酒拿来再炒几个菜一起乐乎乐乎。
在太平桥上,几个中年农村妇女坐在两边厚厚的青石栏上吃着馒头和大饼,原来她们是在桥北土山脚下乔记轧花厂加工棉花的。远远望去,轧花厂场地上来来去去的人还真不少,有拎着用蓝色的印花土布包的棉花来加工的;有用细长的圆木条不断楸打着圆竹筛中从轧花机里吐出来的脱籽棉花;有的在搁板上用搓板来来回回搓动裹着棉絮的棉条棒。有的肩上背着已经加工好的棉条高兴地回家。

午后的茶馆更加热闹,有的在说农民书,有的在唱评弹,杨家茶馆后面场地上,一个外来杂技班在锣鼓声中吊住一个小女孩辫子将人悬在半空中表演‘山人吊’节目。水果店女卖主肩膀背着装满热腾腾熟菱的柳条笆斗,上面盖着一块棉垫穿行在老街和茶馆中叫卖。
街上一些拿着药方从西街儿科高大夫、东街名医华老先生以及万余桥边中医伤科医生那里出来的就诊者纷纷到西街的‘天生堂’药店和东街沈氏药店去配药。
古镇老街除了鱼行卖家的吆喝声、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铜匠铺里咯吱咯吱的磨锉声以外还有几家茶馆里评弹艺人优雅的琵琶声和高昂的说书声;同时,还时不时听到夹杂着漕泾东头口音的‘虾磨酱’叫卖声;桐乡浙江口音的‘五香大头菜’叫卖声;以及苏北口音的‘搭碗补锅’叫喊声,还有那破布换老糖的‘叮当叮叮当’的铁板点击声,这一切汇成了一曲古镇繁荣兴盛的交响曲。                                 


斜阳西下,茶馆店里的午市退了,店家的吆喝声息了,绍兴‘脚划班’的三条乌篷船也回来了,老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也少了。但是,从学校放学回来后到街上嬉戏打闹的孩子多了,无论是东街还是西街,孩子们的欢笑声替代了商家的吆喝声,古镇上空已飘起了一缕缕炊烟。
这时候,老街较大的沈家王家两爿茶馆因晚上有评书说唱正忙着准备夜市;伙计们有的正在往一盘盘排得整整齐齐的小铁盒配茶叶;有的在摆弄‘汽油灯’。西街船码头场地上,临时摆开的露天牛肉摊也是热火朝天。临时砌的‘大行灶’正烈火熊熊灶膛里时不时响起‘噼里啪啦’的木柴爆裂声,随之而起火星四溅,大铁锅木桶里的牛肉也正汤水沸腾,满街飘浮着令人涎垂口馋的牛肉香气。

    太阳收回了最后一道霞光,夜幕降临了,月亮上了柳树稍。牛肉摊主临街搁起一块长长的台板,上面放着刀具、砧板、碗筷和调味品;搁台板四周摆有几个长凳,摊位上方高高挂起一盏雪亮的汽油灯,街上一片光明。镇上以及周边农村喜欢听评书说唱的人们晚饭后陆陆续续分别走向后岗塘边沈家和王家两爿靠街临河茶馆;沈家茶馆明亮的汽油灯照亮了老街一方街面;而王家临河茶馆的灯光照亮了后岗塘一方河面。茶馆里听客满座,伙计提着长嘴大水壶在一张张方桌之间忙碌地为茶客倒茶。两个提篮卖主也在方桌间兜售香烟瓜子之类小食品。评书说唱的在小小舞台上有声有色地表演着。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镇上调皮的孩子在沈家茶馆照亮的一方街面上嬉戏打闹;太平桥下和两家茶馆旁边几爿南什香烟小店,点上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开着门似乎在等待那些茶馆里的顾客。几个口馋的食客已坐在牛肉摊台板周围喝着牛肉汤,有的蘸着盐巴吃拆骨牛肉,还咪上几杯老酒。摊主还时不时给前来免费喝牛肉汤的食客勺牛肉汤,记得儿时曾拿着一个小锅去讨牛汤,临走时好心的摊主还往汤里放几撮拆骨牛肉。
月亮已悬挂中天,老街戏闹的孩子玩累了早已回家进入梦乡,茶馆也人走灯熄。牛肉摊撤了,只剩下一个没有拆除的临时灶,狭狭的老街静得出奇 。银色的月光如流水一般泻在老街的古宅老屋顶上,就像罩着一层薄薄的轻纱。后岗塘水面波光粼粼流水无声,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朦胧宁静。
夜深了,古镇在月光轻轻抚摸下睡着了,明天又将迎来个喧闹的一天。
(附摄照)

               
傍水小镇.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1000 收起 理由
宇泽长安 + 10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

宇泽长安  在2024-8-18 16:05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竹轩听雨  在2024-8-18 14:31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玉玲珑  在2024-8-18 14:11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7614) 鸡蛋(5)
发表于 2024-8-1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令陈旧的事物消失,这是历史的必然。留下的只有遗憾和怀念。

点评

竹轩,周末快乐!  发表于 2024-8-18 14:54

鲜花鸡蛋

竹轩听雨  在2024-8-18 14:32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3583) 鸡蛋(1)
发表于 2024-8-18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小镇的热闹繁华场面写的生动形象,像一幅江南水乡水墨画。那时的很多店铺,已经尘封在历史长河中了。

鲜花(5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宇泽长安 发表于 2024-8-18 16:07
儿时小镇的热闹繁华场面写的生动形象,像一幅江南水乡水墨画。那时的很多店铺,已经尘封在历史长河中了。
...

谢掌门等坛友鲜花。我写此文就是‘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逝去了的古镇繁荣。用文字留下那段历史,了却我的乡愁之情。
鲜花(5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边铁人 于 2024-8-18 19:37 编辑
玉玲珑 发表于 2024-8-18 14:12
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令陈旧的事物消失,这是历史的必然。留下的只有遗憾和怀念。


的确是玲珑掌门所说的那样。2021年故乡列入了 传统村落保护名单,目前正在重新修复残留一小段老街,可晚了,所有的古石桥和高墙大院明清建筑都拆了,变成了钢筋水泥住宅。没有了长街狭弄的古韵,没有了热闹繁荣的街市......“留下的只有遗憾和怀念”。
鲜花(7614) 鸡蛋(5)
发表于 2024-8-19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边铁人 发表于 2024-8-18 19:35
的确是玲珑掌门所说的那样。2021年故乡列入了 传统村落保护名单,目前正在重新修复残留一小段老街,可 ...

这也许就是新旧更替带来的阵痛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5 19:45 , Processed in 0.05507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