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日记] 网海漂流 [复制链接] (665/3363)

鲜花(5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5-9-4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在岁月的长河里轻轻航,
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每一日都是新的篇章,
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独特而详。
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心中梦想,随风飘扬。
晨曦微露,阳光正好,
悠然自得,快乐徜徉。
生活,本就是一场旅行,
终点未知,过程才是最真实的奖赏。

喜欢的样子,不必华丽,
一杯茶的温暖,一本书的深度,
喜欢的样子,是自己创造的画,
每一笔,每一色,都是自己的选择。
学会在雨中跳舞,
享受每一滴雨的触摸。
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在不断的探索与前行中,
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与之和谐共处。
是对自我最深刻的承诺。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500 鲜花 +10 收起 理由
山人 + 50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

紫怡  在2025-9-5 07:52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5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5-9-4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jimeng-2025-06-02-757-丝瓜,微风.jpeg
鲜花(4121) 鸡蛋(0)
发表于 2025-9-4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霜染枫丹 发表于 2025-9-4 19:00
我赞同您使用AI生成想要的文字,同时建议您在生成后进行适当的编辑,把表达不清晰的地方进行修正,以达 ...

那我现在就发日记版山人小屋,也好把日记更新一下!
鲜花(17894) 鸡蛋(8)
发表于 2025-9-5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霜染枫丹 发表于 2025-9-4 19:08
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在岁月的长河里轻轻航,

喜欢这句: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鲜花(5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5-9-6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怡 发表于 2025-9-5 07:52
喜欢这句: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只有自己喜欢,才是真正的快乐。到了我这个年龄,体会很深
鲜花(5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5-9-6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特有的文学素养造就了一种对自然山水的回归感,这也是东方美学特有的一种气质。西方人有问题去教堂,东方的人遇到问题爱回归山水,向自然探求自我。所以,在中国山水风光世界里,早已把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赋予了一种人文情怀。对于我而言,风光里的山水不仅仅是西方风景摄影里的眼球视觉,还有我们千百年祖先遗传于我们的特有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形成早在唐宋就已经逐渐形成,而西方美术界把绘画带入意境之美,一直到了近代毕加索时代,受了日本浮世绘影响之后的事情了。
        摄影的是看到每个人对世界不同的领悟
  现在摄影圈有一个争论,文学修养稍高点人会强调过分”意境“之美,纯粹技术流的人会认为”意境“只是多余,只要好看即可。 其实这个关于审美的争论毫早在宋代时候就已经开始。宋之前以职业画家为代表的负责记录社会生活的画题,比如唐代的阎立本画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直到“宋徽宗“时代,大概他是皇帝,又是读书人的缘故,才真正把”意境“这个东西融入书画给予了盖棺定论。 宋代之前的”画家“,大都是以“画匠”存在的,这部分群体不一定是读书人,所以更多的在技巧上的研究,后来北宋开始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人非职业画家的文人兴起,他们开始批评“画匠”只是卖弄技巧,画的东西比较流俗,虽然画的很像,但匠气十足,并无意境可言。 甚至说出了:”画与形似见于儿童邻“这样的话。 意思就是画的很像技巧很好的画大概也就只能给邻居家的小孩子看看而已。 虽然偏颇了些,在那个时候对文人圈子而言,却也几分道理。我个人觉得整个延续几百年的“文人画”运动实际是上把东方美学向深入发展一个过程,把从简单的叙事,记录,发展到诗书画一体三绝的境界,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这是东方美学的一大成就,也是独特的文化魅力特点。

鲜花(5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5-9-6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意境与技巧的争论并无意义,意境与技巧相互融合才能完成好的作品,偏执任何一边不过都是一枚硬皮的两面。对摄影而言,审美的层级决定了对品鉴照片的要求,追求意境之美的大大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的审美价值观。 追求技巧的人也大概因为商业市场与更多入世要求,强调其视觉实用价值,都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 摄影与绘画本就不同,摄影要求一定的技巧,技术修炼也是必须的,只是也没有达到传说中的那么重要。如果图片的意境与韵味十分恰当,技术上的不足也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用任何一个审美标准去评判任何一个都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之前不止一次提到过用西方审美标准去看东方是看不懂的,反之亦然。
  谈东方美学的特点,并没有要否认西方美学标准,相反,我也跟学西方画的朋友在学习西方美术的一些好的东西。文明的发展都有他借鉴学习的地方,摄影脱离西方美学一些标准也是站不住的。只是在这个渐渐远去我们自己原来那种美的文化时代,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更多初学摄影的朋友从美的层面找到自家文化上一些自信与兴趣。在这个一味模仿追逐西方美的时代,也能让我们找回曾经的那份美的特质。我们在近代一百年落后的是科技,但因此连带文化艺术领域的自卑,就是真的毫无道理的了。
        很多喜欢意境神韵之美的朋友未必一定要从技术流那些枯燥的专业术语开始,可以先拍起来,不用技巧曝光准不准,构图是审美决定的,构图好带有审美的天赋,至于曝光之类的,不过都是如卖油翁一样,熟练工罢了,拍的久了,自然会慢慢好起来。技术的东西在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照片的作用是给人的看的,能给人带来视觉或者心灵层面的享受,就是好作品。发发微博,朋友圈,能有你身边的人朋友觉得很美,这就是生活中摄影的乐趣与艺术价值。挂在博物馆里的摄影作品和冲印出来挂在家里的在艺术功能上是没有区别,由区别是时代与市场赋予的东西,与内心的享受其实关系不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500 鲜花 +10 收起 理由
山人 + 50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5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5-9-6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的修炼是为了完****
  我想摄影的修炼是为了完成”人“,一张照片应该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解释,如果都拍一样的风景,沦落为纯粹技术流的技巧的卖弄,而看不到一张照片那个人,那不如直接买个机票,飞到目的地去住几天可以看个够,白天黑夜阴晴圆缺统统都看一篇,远比照片来的痛快。看不到“人性”的摄影作品大概在这个时代有两个功能:一是发到网络快速媒体上被点点赞,吸引一下一时的眼球,聚集一下人气。 二是供稿给一些商业图库,经过二次设计加工用来做广告海报。但对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来说,摄影之所以让人着迷,是因为人在摄影,同一片风景,大家眼里的却是不同,你看到的是每个人对世界与美不同的解释与领悟,与其说是看照片,而不是更是在看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500 鲜花 +10 收起 理由
山人 + 50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5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25-9-6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E9797.JPG
鲜花(4121) 鸡蛋(0)
发表于 2025-9-6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霜染枫丹 发表于 2025-9-4 19:08
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在岁月的长河里轻轻航,

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样才叫善待自己,问好枫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9-11 22:16 , Processed in 0.026797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