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3714) 鸡蛋(4)
发表于 2025-9-12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郎木寺,坐落在甘肃、青海、四川三省区的交界处,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村,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的佛教寺庙。其建立可追溯至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第五十三任噶丹赛赤坚赞桑盖大师创建,历经沧桑却依旧矗立于高原之上。郎木寺坐拥在海拔3480米的高原之上,占地面积达55公顷,使其成为一片神秘而庄严的宗教圣地。寺庙分为两部分,一是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又称格尔底寺,包括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等,而另一部分为甘肃寺院,又名赛赤寺,通往***台方向。
这里海拔高,温差大。早晨穿厚外套,还觉得凉。太阳出来,气温渐渐升起,到中午变得热起来,穿半袖即可。紫外线也很强,若不防护,皮肤容易晒伤。
我们游览的是赛赤寺,寺院的小喇嘛带着我们,边走边讲解。进殿前,小喇嘛提醒我们,进去后要脱帽,不可照相,不可大声喧哗。郎木寺建筑群依山而建,金色的顶,白色的墙体,暗红色的红柳镶嵌中间,让寺庙显得气势恢弘,神秘又庄严。
藏传佛教的独特,让神殿里的佛暨菩萨与历代大德喇嘛同时受到崇拜,共享香火供奉。哪怕多次游历过,也分辨不清神殿里大多数的人物,只能依靠讲解员作简单的了解。其中,肉身佛舍利,在一神龛中,在一定的角度下,依稀可见。所喇嘛介绍,这尊肉身佛舍利,保护得非常好,肌肉还有弹性,在文革时曾遭到一定的破坏。黄金、珠宝、银器都献给神灵,尤其用天珠装饰神灵,每个神灵都有珠光宝气衬托,显得高贵无比。寺庙里很安静,没有宗教活动时,众喇嘛们不会待在神殿。好在,这里不像内地的寺庙那么俗气和功利,没有遇到陷阱式的功德箱和高香。
好多人对***台感兴趣,可惜时间受限,1.5公里的山路,让我们无奈放弃。庙宇左侧有个观景台,在这里看到四周全景。高原缺氧,内地人在这里不能剧烈运动,水也烧不到沸点。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在如此闭塞的苦寒之地,能建造出规模如此宏大的庙宇,不知付出了多大代价。

从郎木寺出来,乘车约2小时,到达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阿木去乎镇草原腹地桑科草原阿米贡洪景区,核心区域海拔约3040米。景区以阿米贡洪神山为自然基底,形成包含九色花溪、珊瑚色草原花海(花期持续至10月)、原始牧场等藏域风光体系。阿米贡洪神山,孕育神迹的地方。
草原上最普遍的活动是骑马,只是每个地方的时间有限,我们团的人只能在草原上作短暂的体验,与花与草匆匆打个招呼。好在,我们下到草地上,与这里的蜜花香蕾、独活属、马先蒿、甘青老蒿草、紫鸳属、葛缕子、翠雀等亲密接触,近距离观赏。对上述的草,都很陌生,只能向网络请教,一一对照,猜测其芳名。
辽阔,让宁静与孤独盛开,习惯城市喧嚣的人,在这里有恍若隔世的感觉。遥望天边,有一团云形成奇妙的景象。由山谷通往天际的空中,几朵云围绕在一起,形成圆形拱门,拱门里有朵云极似佛陀,盘坐在莲花宝座上,低头冥想。

在去拉卜楞寺经过乔吾塘时,天边的云朵正在生成,其中一朵如猫爪探出,毛茸茸的,特可爱。到达拉卜楞寺,已是中午,车流将整条大街塞满。在街上,就震惊于寺院的宏大规模,内心也充满期待。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
拉卜楞寺是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主持始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寺院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以及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赢得第二西藏之称。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
寺里有号称世界最长的转经筒长廊,来此的人们,要按顺时针方向走。来此游览的人非常多,感觉比寻常集市还要热闹。因寺庙面积大,到处有预约讲解点。对寺院庞大的建筑群,若不听讲解,对于游客来说,连看热闹也算不上。即使如此,每个听讲解的队伍,都是浩浩荡荡的上百号人,把殿堂塞得满满的。唯一允许拍照的,是用酥油塑造的各种神佛形象。塑造这些色彩鲜艳,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条件极为严苛。喇嘛要将手泡在冰水里,将体温降下,才能保证酥油不融化。在这里,有几处殿堂进去要再次查验票,拥挤的人群,让秩序更加的混乱。短短两小时,只能像逛集市那样的游览,过后几乎没留下记忆。

米拉日巴佛阁。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肃安多藏区合作市,它的全称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楼高共九层,供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有以金刚为主的四密乘的众多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各类佛像1720尊。
以暗红色为主调的墙面,屋顶飞檐翘脚,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佛阁规定,游客进入要脱鞋,门口有僧人专门负责打扫卫生。九层高的木制阁楼,里面供奉的佛菩萨众神及藏传佛教历代大德高僧,若没有专人讲解,外行人根本看不懂其意。幽暗的酥油灯里,烛火摇曳,给这些神灵及人物增添了些神秘色彩。狭窄的木头楼梯,上的和下人错肩而过,显得十分拥挤。即使有人讲解,因人太多,靠不到跟前的人,无法参照人物形象,只能是听天书。渐渐的,许多人失去耐心,转身下楼。越往上,人越少。因不能拍摄,匆匆一过的游览,无法留下深刻印象。
十一
美仁大草原位于甘肃省合作市东,平均海拔3600米左右,冻土深度达150厘米,具有典型的冻土地貌特征,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山草甸草原地貌。
美仁草原,属于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山草甸草原地貌,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凸起的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浑圆状草包,当地人称其为泡泡草原。广袤的大地吐出翠绿的泡泡,亿万的泡泡任凭风吹雨打,也不破碎。踏上草原,还有种不真实的感觉。泡泡草并不柔软,历经风霜雪雨的长期打磨,饱满又结实。草在这里长不高,几乎都贴着地面生长。
行走在钢网栈道上,有几匹马在草地上等待接客。有头小牛犊,被拴在栈道边,也不吃草,而是将脑袋伸向栈道,那儿站着几个当地人。
远处,有成群的牦牛、骏马和绵羊,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它们何其幸哉,在这辽阔的草地上,不为食愁,不为衣忧,不为居而窘迫。连绵起伏的山陵,像绿色的绸缎,被风鼓荡起流波。并没有风,但已有凉意,草原上的温差很大。天的尽头是低矮的山峦,或许,在这苦寒之地,就连山也低调,不敢冒头。
在这里,生长着红花绿绒蒿、金盏花、金露梅、八瓣梅、蓝玉簪龙胆、狼毒花、马蘭、圆穗蓼、紫菀等。无数的野草在这里生长,养育了无数代的草原人和牲畜。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需要复杂的社交圈,草原人淳朴憨厚,算计与攀比,在这里没有土壤。
杂草无序,但放眼望去,天下一片葱绿。柔软的、浅浅的绿,与湛蓝的天空遥相呼应,构成大美草原的主色调。我蹲下,仔细察看那些隆起的泡泡。草原是干净的,有淡黄色的小花零星点缀,有灰色的草叶舒展开来,像蝴蝶的翅膀,勾起人内心深处最轻盈的萌动。在这里,没有成群的螟虫和令人生厌的苍蝇或蚊子,可以尽情地敞开胸怀,让心与这天地共鸣。
时逢傍晚,草原毫无保留地展现了瑰丽的落日奇观。乌云像条巨大的鲸鱼,把太阳当作一块蛋糕,想要吞掉。吉祥的云,包裹着夕阳,亿万道光芒穿透云层,在广袤的宇宙里翱翔。溯光而望,草原被阴影笼罩,即将陷入黑暗的渊底。巨大的云朵,是天空的肚兜,太阳的肚脐眼若隐若现,金色的光芒如亿万根利箭,射向大地。牛羊皆在天边,游客也在远处,没有任何搅扰,我成功地成为一个逃逸者。万物沉静,都在回味今天的经历。一粒光,坠落凡间,在鲜嫩的草尖上驻足,打量着四周的一切。而我,则是一粒尘,与这粒光相互对望,拱手致意,相怜相惜。
十二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点。石窟在秦岭西端北侧,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佛教自传播至华夏,就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扎下根来,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麦积山前,先观赏了演出《麦积山·乙弗传奇》。这个故事以“东方微笑”佛像为灵感,讲述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凄美爱情故事的沉浸式体验剧。歌舞与剧情皆美,唯一的矛盾是,乙弗氏卒年31岁,却已与元宝炬育有十二子。在帝王家,能有这么深厚的情感,实属罕见。乙弗氏因西魏需要政治联姻被废黜后位,出家为尼,后又被柔然公主与权臣宇文泰的逼迫,被赐死。时光选择遗忘,悲惨的遭遇,在光阴的长河里,被洗白,发出耀眼的神圣的光芒。可怜人的故事,被口口相传,成为遥远的神。
适逢旺季,到麦积山游玩的人超出景区承载量,限制游客,好在我们由旅行社提前预订,不必担心。孤耸的山峰,重重叠的栈道上挤满人,我们自入口处排队进入,历时一个小时才到山下。
起初,人挨着人,根本无法停下来,工作人员还在催促,不得逗留。对于石窟及神像,只能匆匆一瞥,没有时间停下来细细探察。踏阶而上,两边是钢管扶手,也不觉得累。狭窄的通道,到半山腰,才不觉得拥挤,稍稍可以停留,不再急着给别人腾地方。绝大多数石窟都被门窗锁住,只能透过钢丝网观察,可惜石窟内光线阴暗,肉眼无法看清,将手机贴近网孔,打开相机,里面的景象清晰可见,也拍了不少。在甘南的庙宇里,不准游客拍照,说是只能佛照人。
好在,在栈道上抚栏,临危而不生惧意,有凌空傲世的感觉。极目远眺四周,众山皆在脚下,以局外人的眼界观察红尘世界,心也变得超凡脱俗。这麦积山上,当年香火正盛时,究竟有多少信徒在此祈祷颂经。历千百年的度化,此间万物也应诞生过灵性。苍翠的树木,是大山的衣裳,也是灵魂。鸟儿栖息树林,享受快乐时光。云朵飘逸的身姿,若神仙驾驭。登高而望,远山连绵不绝。
徜徉在佛国的世界,每个人物形象,都历经过千锤万锉的精心打磨,高居山崖,为后世信徒所崇拜。石窟里的石像,丰满圆润,线条轮廓分明,神态各异,或庄重,或含笑,无不是饱含历代工匠对佛与菩萨发自内心的虔诚的情感。每一座雕像,都有自己的使命。鲜艳的色彩,历经千百年时光的洗礼,寒暑不易,显得淡了。一粒尘,在凡人眼里,微不足道。但它自成宇宙。千百年来,有不少的神像遭到破坏,残缺不全。石窟顶上的绘画也模糊不清,无法辨别颜色或人物形象。或许,神像在这山崖上待久了,已看清世间虚妄,每尊人物都是云淡风清的样子。

评分

参与人数 2草币 +1500 鲜花 +10 收起 理由
那年夏天 + 1000 + 10 赞一个!
蕙心如兰 + 5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

那年夏天  在2025-9-12 16:12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那年夏天  在2025-9-12 16:12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婉清扬  在2025-9-12 15:48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婉清扬  在2025-9-12 15:48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青山杜若  在2025-9-12 15:08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青山杜若  在2025-9-12 15:08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蕙心如兰  在2025-9-12 14:28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3698) 鸡蛋(3)
发表于 2025-9-12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寺庙总是给人庄严神圣的感觉,这些大的寺庙还好,我们这里一些小寺庙,往往都是药钱的,而且跟你的祸福吉凶关联上,让人心情很不好。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不进。
但是大的一定不是这样的,这也是寺庙本该有的样子。
三月的这一程很值得纪念。
鲜花(4255) 鸡蛋(3)
发表于 2025-9-1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详细,都是非常有名的景点。神往之。
鲜花(4255) 鸡蛋(3)
发表于 2025-9-12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峰哥的身体不会高反吧?晒黑了没,记得发照片哦。
鲜花(3714) 鸡蛋(4)
 楼主| 发表于 2025-9-12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蕙心如兰 发表于 2025-9-12 14:30
寺庙总是给人庄严神圣的感觉,这些大的寺庙还好,我们这里一些小寺庙,往往都是药钱的,而且跟你的祸福吉凶 ...

是啊,现在商业化非常普遍,修行的地方也变得更加俗气了
鲜花(3714) 鸡蛋(4)
 楼主| 发表于 2025-9-12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婉清扬 发表于 2025-9-12 15:48
写得详细,都是非常有名的景点。神往之。

有机会去看看吧,非常好
鲜花(3714) 鸡蛋(4)
 楼主| 发表于 2025-9-12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婉清扬 发表于 2025-9-12 15:52
峰哥的身体不会高反吧?晒黑了没,记得发照片哦。

没有感觉,因为去过西藏青海,那儿海拔更高
鲜花(17414) 鸡蛋(6)
发表于 2025-9-12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所提及的寺庙佛像,庄严神圣,让人心生敬畏。

环境的描写细腻生动,读着文字有画面感,如散文诗一般的语言。

这次旅行,收获颇丰。
鲜花(17414) 鸡蛋(6)
发表于 2025-9-12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牛羊皆在天边,游客也在远处,没有任何搅扰,我成功地成为一个逃逸者。万物沉静,都在回味今天的经历。一粒光,坠落凡间,在鲜嫩的草尖上驻足,打量着四周的一切。而我,则是一粒尘,与这粒光相互对望,拱手致意,相怜相惜。

万物沉寂,我们不过是一粒微尘
鲜花(4255) 鸡蛋(3)
发表于 2025-9-1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风 发表于 2025-9-12 15:57
没有感觉,因为去过西藏青海,那儿海拔更高

去过西藏呀?羡慕。我在青海就有点高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9-13 20:57 , Processed in 0.02938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