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论坛《行行摄摄》版面组织了“秋意浓”活动,卷儿挑挑老师回复我说:有相机不用......?这句话一下唤起了我对相机的回忆。 
 起身来到客厅,我的那两个单画幅和双画幅的单反相机,安安静静的躺在干燥箱里,想想大概是有大半年没动弹过了。看着它们沉甸甸的,像个退休的老将军,虽然解甲归田了,一身贵气与分量却丝毫未减。那镜头长长的伸着,活脱脱一只独眼儿的,陷入沉思的怪鸟儿。我伸手去拿,手腕不由往下一沉,好家伙,这份量,这份实在,拿惯了轻飘飘手机的我,都有点不习惯了。
 想当年也是在论坛,看见大家发摄影大都用的是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那画质,那色彩,真叫一个绝。可我用手机拍照时,但凡是晴天白日,那块亮晶晶的屏幕就立马成了摆设,啥也看不见了,更别说找角度取景了,于是心里萌生要买个照相机的想法。 
 当年还是我爸带我去苏宁买的,那时候索尼A77刚问世,到了苏宁爸觉得这款相机我背着有点重,想选个分量轻点的,我对相机是一窍不通,但就是看上这款“大炮”了,这背起来多带劲儿,像个摄影记者,于是我执意要,还连声说不沉不沉背的动。
 回家翻了两页说明书,太多懒得看,反正相机有自动模式,背起我的“武器“就去小区里一通咔嚓,别的且不说,单说这大太阳底下拍照,它的好处就显出来了。任你日头多毒,光线多强,你只管把眼睛往那取景器上一凑,里头自有一方清凉,分明的小世界。
回来把照片发到论坛,立马被一通夸奖鼓励,我的积极性更高了。后来为了“拍花打鸟”,又买了中长焦镜头,配合镜头,又配置了A99全画幅照相机。 
 每个周末都兴致勃勃的去公园约会加拍照,只为发到论坛听表扬,看看公园里勾肩搭背的情侣,我们俩“拍花打鸟”,拍美景,
我感觉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会被路人投来羡慕的眼光,还经常会有让我帮着拍照的,虽然心里发虚,但是终究满足了一下下小小的虚荣心。当我们去郊区拍照的时候,还会遇见农民过来问:你们是报社记者吧?每次旅游出门带着它们,我都感觉自己像个专业摄影师,充满了使命感。 
 想起那几年,我的相机就是我心中的“武林高手”。它浑身散发着专业的气息,金属机身质感十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握着的是摄影界的“倚天剑”呢。
再后来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拍照这件事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像一场相机和手机之间的“江湖之争”。
 对照相机的怀念终究只是怀念,这世道的方便,总比“正确”更有魔力。曾几何时相机挂在脖子上,那是一种身份的宣示,一种“专业人士”的幻觉。但是说实在的,挂一会儿,脖子便会觉得酸了,肩膀也开始感觉累,相机更像一块儿不断增重的顽铁。再看看周围的游客,一个个拿着手机轻松拍照,于是我的心里开始动摇了。现在很少能看见背着照相机的,在景区拥挤的用手机拍照的人群里,若是举着照相机,路人的目光中,总会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打量,让你觉得自己不像个游客,倒像个在街头窥探的,行为可疑的密探。此后,我用手机拍照的次数越来越多,相机被我使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眼下手机拍照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各种网上教手机摄影的应运而生。手机有手机的便利,它轻飘飘的,可以随意塞进口袋了无痕迹,看见什么随手一掏,“咔嚓”一声,便算记录过了。它虽然剥夺了你“构图”的仪式感,却也免去了你“负重”的刑罚。于是,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出门的行囊里,便自然而然地没有了那“长枪短炮”身影的位置了。
我那一对好兄弟的单反相机,连同那威严的长焦镜头,如今便只能在这干燥箱里“安度晚年”了。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言不发,像一个被时代浪潮轻轻推上岸边的,精美的贝壳儿,只能默默地回忆着曾经的辉煌。它们无疑还是更好的工具,但手机,成为了更趁手的伙伴儿。我终究是懒惰的,情愿用画质去交换那一点轻省的自由。
现在手机更像一个新晋的大侠,在我拍照的江湖里横行霸道。
不过,偶尔我打开干燥箱,看到我的相机,还是会怀念那些用它拍照的日子,说不定哪天我又会带着它们重出江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