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安徽
——农场往事之二
长江和淮河,一南一北横穿,把安徽省分成了三部分,按省广播电台的天预报术语,分别是:沿江江南(有时会说成皖南山区)、江淮之间和沿淮淮北。
明代的安徽和江苏都属南直隶,清代长江以南地区和江苏省南部及浙江北部曾经一起被归划为江南省。明清时的皖南人从徽杭古道及吴越古道或长江新安江等山间小路或水路,去到江浙一带,让“徽商”这个词名满天下。
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有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宣城及黄山几个城市,其中芜湖和马鞍山基本是南京的后花园,而宣城东南部县市和黄山市和杭州又一衣带水,联系紧密。上述原因,使得这些地区风俗饮食和江浙一带相去不远,方言也同属吴语。
江淮之间顾名思义就是夹在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主要有合肥、六安、巢湖、滁州几个城市及所辖区域。江淮之间多丘岭地带,少高山,却也不是平原,饮食习惯和江南更近,和淮北远一些,以米食为主。
江淮之间的方言是江淮官话。说句题外的,江苏的南京原属吴语系,因为五胡乱华,晋室南迁,中原仕子亦随着南渡,让南京话掺杂进不少北方话的因素。再后来江淮之间的凤阳人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大明,也让南京方言转向了江淮官话。所以南京被称为“徽京”,不受苏锡常等传统吴语区的人们待见也不是没道理的。
沿淮淮北即现在广义上的“大皖北”,不仅包含淮河以北的阜阳、亳州、宿州、淮北四个市。还包含六安北部的霍丘县,以及淮南市、蚌埠市等,这几地虽地理位置在靠在淮河南岸,但是人文风俗上却和淮河以北相近,地理上以平原为主。
皖北地区方言大部分属中原官话区,少部分受江淮官话影响。其中阜阳亳州两市及所属县域基本上就是河南话,与河南省的黄河以南地区(信阳、驻马店、许昌、商丘、周口)可以完全无障碍勾通,连俚语都差不多是一样的。皖北方言与正宗的河南话的区别在我看来只有一点,河南人说话喜欢拖长尾音,而皖北人每句话的尾音相对短促些。
皖北地区以平原为主,方圆几百里只有零星几个小山头,阜阳亳州两市则是一座山都没有。皖北地处中原的边缘,也是中原的一部分。饮食习惯文化传统一切的一切都很“河南”。
皖北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里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八。我要写的阜濛农场,便是皖北近十个农垦系统的以粮食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农场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