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我们读人家的作品都象寒水这样认真,我们一定可以进步的。
再次感谢。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石山

苍青色,一层一层堆积
石头高过
初升的月亮

荞麦熟了,荞麦在这儿
生活多年
荞麦开细碎的
白色小花

每到夜里,山风就起了
灯,摇晃着
仿佛石头里
发出的光

整个夜晚山中一片宁静
拂晓时分
月亮才偶尔照见
石缝中一闪即逝
水滴或者野兽发出的声响

   1982.12.30

七星宝剑:

这是用诗来作画的白描。这里所能呈现的是现象,所能感悟的是体积,这里需要反复读出作者所用的白描技法的同时,将空白留了出来。如果仅仅是一幅画或者说是一件事情,当然不是高级成诗者所为,诗需要有穿透力来证明这些镜像的存在是含在应该存在之中。我在一边打字这个诗歌的时候等于又一遍的阅读了,并且一定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了,我在书上写下当时我读的感觉,我打字完毕对着屏幕沉默的想,“荞麦在这儿/生活多年”即便仅仅是简单的叙述,我们也是可以从中找到那种淡淡的诗意的表达来证明“人,诗意地栖居在。。。”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叶秋城于2008-06-28 20:28发表的 :
是否可以这样评论:?假设作者不是已知的@@@,而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未名人,不把他当作巴金,鲁迅或者茅盾....

思想独立些?不为学究而学究如何?

拍砖吧

其实沈天鸿并不是像海子顾城舒婷那样名震遐迩,如果我不在开始就帖关于沈天鸿的简单介绍,大家未必知道关于沈天鸿更多一些什么。我只对文本感兴趣,帖这些也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希望介绍给大家一些我自己欣赏的作品,就感言而言,也仅仅希望抛砖引玉。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野

苍褐色,无边无际
从天边涌来
鹰,树林和人
都是苍褐色的
只有近处,收割后的稻草
像一束束夏天残存的阳光

这是原野,深秋的原野
在说不上是骄傲还是悲哀的苍穹下
沉沉入睡
麦粒,还没有开始生长

远古的风
从历史深处吹来
一个农家少女
弯腰在种着什么
骡马的缨铃
在吆喝声中叮当作响

一种悲哀如哀诗
壮丽如颂歌的情绪
突然从原野一齐涌来
我久久站立着
苍褐色的泥土
在我指缝里纷纷扬扬

  1983.7.3.

七星宝剑:

上来一段的形象(我说的是形象,不是意象)落在最后两句形容上,是有深意的。虽然在写的时候也许仅仅是需要形象一点,但是我们如果注意到结尾的“纷纷扬扬”就可以体会到作为诗歌的美妙的成立是如此的玄妙,他在第一节让稻草残阳一样被收割(倒下),而将“苍褐色的泥土”在指缝里纷纷扬扬(向上),整个作品产生了奇怪的对立美。这诗歌写在1983年,应该说,(至少我认为)那时候沈天鸿的技法已经出现他后来从理论到实践都奉行的“回归”。上世纪80年代初的朦胧诗运动被肯定也好被否定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们并不是原来并不知道怎么写而是写了不敢发或不能发,这从当时的领跑者顾城等那里可以找到根据,只不过大多数读诗歌的人或爱好者恍然大悟:原来诗歌可以这么写!近30年以后我回头读沈天鸿这个诗歌,我发现,沈不是站在他们之前之后的问题,根本就是之外,根本,沈在用他自己的技法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所以你一旦忽略了他在这里的第三节的拓展,你就会感到他的结尾是不是突然啊,那么我提请各位注意,人一旦处在空旷则感慨随即油然,这就是陈子昂为什么只能用四句话来说他处在那种境况下的感慨。

鲜花(14) 鸡蛋(0)
发表于 2008-6-3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出了不少优秀诗人及高质量的诗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七星兄辛苦了!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7楼笑骂红尘于2008-07-07 19:53发表的 :
看七星先生的诗评,就宛如在赤日炎炎的夏季饮下一杯清凉的冰水,其舒服感是由内至外的
我爱看诗歌报里七月流火,在反复的读反复的品中云边增益不少,此刻再读,备感亲切,先生辛苦,云边问好了!

问好,那也是去年官儿邀请作的感言,我的感言不是评论,至少不是学院派的评论,呵呵,再谢读过。我记得那时的回帖里面有云边,不想你在这里用这个火红的ID,呵呵。

顺致谢上面的朋友,不一一谢了。
鲜花(11) 鸡蛋(0)
发表于 2008-7-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 赏 《我和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2-23 11:38 , Processed in 0.06703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