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180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词的拗救
  词的拗救和律诗有所不同:律诗拗了,往往必须救,而词往往是拗而不救。词中仅有本句自救,即律诗中孤平的自救!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算作“出律”的!
词的押韵和对仗
[发帖际遇]: 江上飞鸿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331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80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词的押韵
  和律诗一样,词也讲究押韵,平声、入声单用,上声去声通用。
  由于有许多词牌,所以词的押韵和律诗有些不同,有的词牌必须用平声韵,有的必须用仄声韵,还有的是平仄韵交替押韵。某词牌规定用平声韵,就不能用仄声韵;规定用仄声韵,就不能用平声韵。除非有另一体。
鲜花(180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用平声韵和仄声韵的词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仄韵同部,另一种是平仄韵不同部。同部的如《西江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例:《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韵脚“蝉、年、片、前、边、见”都是同部的。
  不同部的如《菩萨蛮》: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换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换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换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例:《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入声韵独立性很强,有些词牌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等。但是并非不能用上声和去声韵。
鲜花(180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也有自由的。
  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阕的前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实际上,西江月这两句也有少数的词人没有用对仗)
  一般用对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园春》上阕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阕头两句。再如《满江红》上阕第五六句,下阕第六七句。
  凡是前后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对仗是完全自由的!
  词的对仗,有两点与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第二,词的对仗允许同字相对。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鲜花(180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词谱的制定

  (一)例作的选择
  制定词谱,先要选例作。例作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词谱的准确性。一般应选唐朝、五代、宋朝的作品。宋朝以后,由于元朝统治者重武轻文,词的格律规则部分失传,词人对格律的理解已经和前人不同,有的词人仅仅满足于字数和句数的相同,平仄全然不顾,所以不能使用他们的作品。至于现代的作品,更不能作为例作来校对词谱了(少数合律的还是可以用来举例的,)!
鲜花(180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
  古人制定词谱,将古人同词牌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其句读、押韵、平仄以及变通与否,制成词谱,规定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以及哪些字可平可仄等。格式有不同的,另列一体,选最早或最常见的名家所作一体作正体。
  但是这种方法有缺陷:第一,有的词牌例作太少,或者编者见到的作品太少,词谱中就会有许多可平可仄字校对不出来!严重影响词谱的准确性。第二,正体和变体区分不合理,区分过于严格,反而使正体的例作更加缺乏!如《满江红》,戴复古有首作品比正常格式多押一个韵,其它格式根本没有明显区别,就被另立一体。又如《水调歌头》,贺铸又一首作品用了平仄韵同部通押(他喜欢这样做,其它词牌也好如此),也被另立一体!还有什么样的体是正体,有人认为最早的是正体,名家作品是正体。实际上有的作品出现虽早,但是格律没有定型,后人模仿者极少,根本不能做正体!如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韩幄的《生查子》(侍女动妆奁)等。还有的词牌,格律根本没有定型,各家,甚至同一词人的各首作品格式都不一致,根本没有正体可选!
  那么正体和变体如何区分呢?
鲜花(180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1、正体的特点:(1)符合格律规则,以律句为主或基本用律句。(2)使用频率最高和(或)出现最早。
  2、变体特点:在正体基础上,出现字数、句读、平仄、押韵等变化,但是大部分格式仍然与正体一致的变调称为变体,变化过多,就不再是变体,而是同名异调!
  3、成为正体的条件:正体的使用频率最好能占该词牌的50%以上或更高。而且使用频率最好明显高于使用频率最高的变体。出现最早并不是正体的决定条件。
  4、正体和变体如何划分?
  总则:按格律严格程度,小令>中调>长调,正体变体划分的严格程度亦相同。
  (1)字数变化:某句字数的增减都能成为变体,如《卜算子》。不过有人认为是衬字。
  (2)平仄句式的变化:如果某一句的平仄格式变化,如“平平仄仄”变成“仄仄平平”,就可能是变体。变化可以是一种律句变成另一种律句,也可以是律句和拗句的转换。在小令里很严格,在长调里如果不涉及关键句子,且多个句子变化交织,可以不算变体。如《水调歌头》、《念奴娇》、《沁园春》等。
  (3)押韵变化:平仄韵全篇变动,同时拌有句式平仄变化,肯定是变体!如《满江红》、《忆秦娥》等词牌有平韵、仄韵两体。如果只是1、2句押韵的增减,往往可以不算变体。例如《沁园春》首句可以入韵,但是这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不算变体。
  (4)句读变化:明显的句读变化肯定是变体。但是要注意:五字句可以拆成2+3,六字句可以拆成2+4,九字句可以由上三下六变成上六下四。十一字句可以是上四下七或上五下六。等等。一般可以不认为是变体。
鲜花(180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钟
  一、钟义
  昔人敲钟,规律极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钟虽小品,惊天地,泣鬼神,征夫怨妇之思,怀乡忧国之感,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变化无穷,奥妙莫测,固属雕虫小技,亦洋洋乎大观,或谓此中兴味,胜诗十倍,经验之语也。
鲜花(180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钟意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或谓诗钟,须有起承转合之势,未免言之过甚,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古人名联,或对描事物,或直舒怀抱,绝少于一联中,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
[发帖际遇]: 江上飞鸿 在网吧通宵,花了 229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80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钟派
  清初闽人,已有此制,名日“改诗”,即改律句绝句之七言诗而为两句也,此种改诗,或有称之为单羊角对百衲琴,雕玉双钩者,要皆不如诗钟名称之普遍。诗钟向有闽派、粤派之分,两派之争至今未息,闽派重空灵尚意义,粤派重典实尚对仗,平心而论,两派各有所长,能化粤派之典实,而兼闽派之空灵,斯为上乘,忆粤人蔡乃煌为钟坛宿将,且以敲钟得官,然每阅及粤派钟卷,即投之于簏中。故粤、闽两派之分,亦非限于人地也。近人林熊祥先生,对于诗钟之意见主张宽大其门径,使成为一种较绝句更为锤炼之诗,而侪于一般诗歌之列,善于此道者,多抱同感,若能别树一帜,使此铁钟而成为原子钟,不可谓非艺术界之一大改进也。
[发帖际遇]: 江上飞鸿 乐于助人,奖励 429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7-11 01:39 , Processed in 0.02425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