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坡云:〔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含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又琰之流离,为在父没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遂载之本传,可发一笑也。〕

苏东坡在这段文字中,指出了范晔在《后汉书》《列女传》中关于蔡琰所做诗的疑问。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南朝刘宋时的历史学家。

 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冬,扬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刘义康把故僚们召集到府内帮助料理丧事,范晔也到场了。刘义康的母亲死了,范晔实在悲伤不起来。在临葬前的一天夜晚,轮到他的弟弟范广渊值班,范晔兄弟俩邀了一位朋友躲在屋里喝起酒来。醉意朦胧之际,范晔忘记了利害,竟推开窗子,听挽歌助酒。这件事传出后,刘义康非常恼怒。几句谗言上去,宋文帝就把范晔打发到宣城(今安徽宣城)当太守去了。

  这次贬官对范晔是一次很大的刺激。仕途上的坎坷勾起了他幼年生活的某些隐痛。范晔虽然生在名门士族,但他本人却是个妾生的庶子。晋代自“永嘉以来,嫡待庶如奴,妻遇妾若婢”,(王楙《野客丛书》卷十五),嫡庶之别是官僚之家不可逾越的大分,因而也决定了子女们的社会身份。范晔的母亲把他生在厕所里,并且碰伤了他的前额,因而落下个小字为“砖”。嫡母所生的哥哥范晏嫉妒他的才学,骂他“进利”,认为他是终家破族的祸害。父亲范泰也不喜欢范晔,早早地将他过继给从伯范弘之。屈伸荣辱与宦海浮沉,使得范晔心情十分苦闷。 在宣城任上,他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这种痛苦。史事的研究,打开了他的眼界。范晔后来讲:“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这就是说,原来现实中的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在同历史的经验相对照后,他逐渐整理出了一些头绪。范晔凭着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写出了他的历史名作《后汉书》。这一年,他三十五岁。《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范晔原计划写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十志,他委托谢俨代撰。谢俨搜撰完毕,卷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与范晔同以谋反罪名被杀。志稿与范晔所写的序例随之散佚。以后梁人刘昭注《后汉书》时,因范晔曾称赞过西晋人司马彪的《续汉书》,遂取其八志以补范书之缺,故今仍称此志为《续汉志》。

范晔作史,十分讲究文采,对于《后汉书》的文章,他自己评价很高。确实,范书文辞优美,简洁流畅,不仅为史学名著,也称得上是文学名作。但有的地方,范晔过于重文,对于史的记载不免有所亏损。如司马彪《续汉书》载:“虞诩为武都太守,始到郡,谷石千,盐石八千,见户万三千。视事三载,米石八十,盐石四百,流人还归,户数万,人足家给,一郡无事。”“下辩东三十余里许,有峡,中当泉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每至春夏溢没秋稼、坏败营郭。诩乃使人烧石,以水灌之,石皆坼裂,因镌去石,遂无汪溺之患。”史料详实生动,但到了范晔的笔下只剩下“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和“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的几句了。  

 《后汉书》是范晔私人著述,又尚未彻底完稿,因此在他的生前,看到这部书的人很少,影响不大。其侄孙范缜、继承与完善了范晔的无神论的思想,范晔生前一直未能完成的无鬼论,则为范缜所著的神灭论——这部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唯物主义论文——填补了。

蔡琰,就是蔡文姬。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  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才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苏东坡所指就是《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他认为是伪作,不是蔡文姬的作品。

  蔡文姬也确实非常有才气。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宽夫《诗话》云:〔《后汉‧蔡琰传》载其二诗,或疑董卓死,邕被诛,而诗叙以卓乱流入胡,为非琰辞。此盖未尝详考于史也。且卓既擅废立,袁绍辈起兵山东,以诛卓为名,中原大乱,卓挟献帝迁长安,是时士大夫岂能皆以家自随乎?则琰之入胡,不必在邕诛之后。其诗首言『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共欲诛不祥』,则指绍辈固可见。继言『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则是为山东兵所掠也。其末乃云『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则邕尚无恙,尤亡疑也。〕

蔡启也同样对着两首诗的原创者提出了质疑,她列举了当时所谓董卓之乱的史实,来说明当时不可能被胡人所掳,而应该是趁势作乱的山东兵,也就是袁绍的兵马。加上诗中词句的表述内容,都可以看出并非蔡文姬所著。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眼》云:〔建安诗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风调高雅,格力遒壮,其言直致而少对偶,指事情而绮丽,得风雅骚人之气骨,最为近古者也。一变而为晋、宋,再变而为齐、梁。唐诸诗人,高者学陶、谢,下者学徐、庾,惟老杜、李太白、韩退之早年皆学建安,晚乃各自变成一家耳。如老杜『崆峒小麦熟』、『人生不相见』、《新安》、《石壕》、《潼兰吏》、《新昏》、《垂老》、《无家别》、《夏日》、《夏夜叹》,皆全体作建安语。今所存集,第一第二卷中颇多。韩退之『孤臣昔放逐』、《暮行河堤上》、《重云赠李观》、《江汉答孟郊》、《归彭城》、《醉赠张秘书》、《送灵师》、《惠师》,并亦皆此体,但颇自加新奇。李太白亦多建安句法,而罕全篇,多杂以鲍明远体。东坡称蔡琰诗,笔势似建安诸子。前辈皆留意于此,近来学者,遂不讲尔。〕

范温,字元实,有《潜溪诗眼》一卷。少学诗于黄山谷,故其论诗多承山谷理论,着重句法炼字等诗法,然有所突破与发挥,如有以禅喻诗,主悟入等说,尤以论韵一条最为精美。虽然《潜溪诗眼》条目不多,内容也多半以对话的方式为主,并非像严羽《沧浪诗话》那般以论说论辩的方式,导出结论。然而却比《沧浪诗话》中强调整体把握,更加仔细地一步步具体地推演、分析出诗作的优劣处。综观《潜溪诗眼》,虽多见语录、对话等,看似闲散,却蕴含着一定的诗学价值,足以于此着手尝试分类、归纳、提炼。原郭绍虞辑有《宋诗话辑佚》,今于本文后附据《永乐大典》而重新校排之《潜溪诗眼》。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林诗话》云:〔晋、魏间诗,尚未拘声律对偶,陆云相谑之辞,所谓『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者,乃正为的对。至于『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之类不一,乃知此体出于自然,不待沈约而后能也。旧尝不解『四海』『弥天』为何等语,因读梁惠皎《高僧传》载习凿齿与安书云:『夫不终朝而雨六公者,弥天之云也,弘渊源而敷八极者,四海之流也。』故摘其语以为戏尔。晋初学佛者从其师姓,如支遁本姓关,从支谦学,故为支遁。道安以学佛者昔本释迦为佛师,因请以释命氏,遂为定制。则释道安亦其姓也。〕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林诗话》,是宋诗话中一部重要诗话。诗话提倡自然清新的诗歌风格,不排斥炼字;主张“意与境会”、圆融无碍的“自然”美学趋尚,继承发展了王昌龄、苏轼美学思想,对江西诗派末流片面讲究“法度”、炼字与刻板模拟的倾向进行了否定;它重视含蓄的诗歌意境,对“以文为诗”的宋诗倾向进行了清算;它以禅喻诗,对人们深入、形象地领悟诗歌意境具有重要意义。强调“诗之用事,不可牵强,必至于不得不用而后用之”(《石林诗话》卷上)。《石林诗话》提倡自然美艺术传统,特点:1.有鲜明的现实性;2.自然风格模糊;3.自然"作诗根本"。黄子思《跋溪诗话》说:“诗话杂说行世者多矣,往往徒资笑谈之乐,鲜有益于后学”。《石林诗话》中推崇王安石,批评苏轼。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 《建康集》10卷, 《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江南铁鹰 头上,江南铁鹰 赚了 162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林诗话》的特色:(一)倡“自然”。《石林诗话》诗风自然清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苏轼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二)重“含蓄”。其曰: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语远而体大也。(三)禅“喻诗”。《石林诗话》卷上云:禅宗论云间(按:“间”应为“门”。“门”字诸刻本均误作“间”,《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九,《诗人玉屑》卷十四均作“门”):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

[发帖际遇]: 江南铁鹰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174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子京《笔记》云:〔古人语有椎拙不可掩者,《乐府》曰:『何以销忧,惟有杜康。』刘越石曰:『何其不梦周。』又曰:『夫子悲获麟,西狩涕孔丘。』虽有意绪,词亦钝朴矣。〕
宋祁(998-1061年),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天圣(1023-1032年)初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谥景文。其传《宋史》附宋庠后。与兄庠同举进士,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世称“二宋”。与欧阳修等人合修《新唐书》。原有集,已散佚。
  《宋子京笔记》二卷(《四库全书》作三卷),亦称《宋景文笔记》、《宋景公笔录》,《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着录于子类小说家类。《直斋书录解题》着录于子部杂家类。《四库全书》收于子部杂家类。
  书中多释俗考古,所论先秦两汉史事文章者甚多,论诗文字很少,又重用字造语。论及“文章必自名一家”,忌随人后,尚为可取。
[发帖际遇]: 江南铁鹰 乐于助人,奖励 140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5 22:29 , Processed in 0.0444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