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孤花的第二篇参赛文字。主题是一种发自内心,对未来的期盼和渴望,当然字里行间也充满强烈的愤懑。主题符合象征意义的晨曦。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色水晶之恋  这篇文字很有散文的韵味。主题,或者说文眼应该是在末尾
喜欢清晨的这段时间,安静,清新,惬意。晨曦是一天中最美的一段章节,不是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吗?许多的过往都在此时被时间抹平。主题立意不错,也很符合要求。结构方面看法下一步点评。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来分析一下莫言的语言。应该这样说一句,莫言的语言技巧很娴熟,文字结构也把握较好,我们先看看她的开头部分:
寥寥的几颗星,一弯残月在微微的晨光中慢慢的散去。徐徐的清凉,敲打着夜的余香,敲打着故居的窗------寥寥数语,已经刻画出一幅晨曦的画卷,同时也提示读者,这个晨曦属于她的故乡。


再来看看莫言的结尾,同样是简洁而洗练的几个字,只是,这几个字里充满对故乡,对母亲深深、浓浓的情……

……提着重重的礼物,回视浓情的故居,我不敢直视母亲,一句“归去来兮”涌上心头!
陶渊明这句“归去来兮”恰恰是极浓重的一笔画龙点睛。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分析一下蝶衣的文字结构。她这篇作品的开头是一种开门见山的方式:

晨曦,是人生中最美丽的曙光,他强劲,祥和,承载着青春的梦想。蕴学子风范,含绝代风华,在夯实理想的基地中慢慢升起,慢慢挥发一生的精华。
非常明确,蝶衣的主题不是大自然的晨曦,是人生的晨曦。而且告诉读者,人生美好的晨曦象征、孕育一生精华。


那么,蝶衣的结尾又是怎样来呼应自己的开头?

天亮了,打开窗帘,祥瑞的晨曦正透过玻璃,折射到房间内,照亮了孩子们的寝室,房间内一切光明。他们还在睡着,我看到他们笑迎晨曦的面容,越发的温馨、自信,刚毅。我知道,未来的一切都将是美好的。
蝶衣用大自然的晨曦中,光明照耀孩子们的笑脸,把两个不同意义的晨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来表达她对未来美好愿望的期盼。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5]东方泛白,晨曦微露,一抹曙光悄悄透进了路旁的林荫。
        沉睡中的城市,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渐渐苏醒。
        薄雾轻笼的街道,灯光迷离,树影婆娑,万籁寂静。
        熟睡中的我,迷糊中似乎听到了一阵阵柔和的、有节奏的沙沙声,伴着那清脆的叮铃声和轱辘声,犹如一曲美妙的天籁之音,从窗外由远而近地传来。


这段文字是梦蝶儿参赛作品的开头。先写大自然的曙光降临,城市开始苏醒,然后是细腻的一段文字描述:“一阵阵柔和的、有节奏的沙沙声,伴着那清脆的叮铃声和轱辘声,犹如一曲美妙的天籁之音,从窗外由远而近地传来。”情景描述的烘托,引出要刻画的人物,然后,笔锋一抖,用来一个反问句:
是谁,在这曙光初照的清晨,率先奏响了新一天的城市交响曲?

然后开始正文描述。

再来分析结尾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环卫工人,何来整洁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没有环卫工人,何来城市的靓丽风采?
       他们挥动着长长的扫帚,犹如挥动着一支巨型大笔,用心将整洁、美丽写在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是晨曦中的城市美容师,他们,是城市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非常直白地表述了梦蝶儿要表达的主题观点: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扫帚就是他们手中画笔。

可以看出,无论头尾,都表现了作者对环卫工人的敬爱。表现内容和高度是很好的。但是,从文章宜曲不宜直的角度,是有欠缺的。可以考虑用一种更加含蓄的文字手法来表述。
鲜花(233) 鸡蛋(4)
发表于 2012-8-19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鹰老师精湛的点评,辛苦了~!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来看看小海的《晨曦》:还是先来剖析开头与结尾。

晨曦太阳初升,广阔的地平线光影交织。人与自然如诗如画,喜欢这美好的景色。

说到晨曦,最喜秋色薄雾铺盖大地,野外池塘边清润新鲜的青草味,透着凉气沁人心脾。野塘边布置好的几个海杆,铃声交替响起,悦耳的鱼迅声,难以言语!忘记了夜晚蚊虫盯咬、饥渴困乏、等待破灭再等待的心理煎熬,一夜的等待,此时给予了回报。人与自然的旋律令人畅快。感恩晨曦阳光明媚,感恩晨曦鱼儿丰收,我心飞扬。


这是一个有特色的晨曦,一个有浓重海味的晨曦。描写手法很生动。我仿佛可以闻到字里行间散发出一股咸咸的鱼腥,无疑这是属于大海的早晨。


再看小海的结尾

当知道什么都指望不上的时候,就只有靠自己!感谢晨曦带来的启示,对蛋蛋的教育上,之后事事无为。蛋蛋学习却越来越好,到今年八门课总分七百多分。从班草、到班干部、到假期作业免费,来之不易。

如今,晨曦已写在心里,已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明日的晨曦,希望我也能起来。


我们在分析小海《晨曦》主题时,已经明确过,他是把小儿“蛋蛋”早起的变化与大自然晨曦结合的,现在到了结尾,他再一次阐明了这一点,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的尾声点题手法。很明确,也很简洁。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铁鹰 于 2012-8-19 19:47 编辑

孤花的文字一贯有几分晦涩,这篇其实并不例外,先看开头

张开我的怀抱,你,曙光之神第一个微笑。

感觉就像我此刻刚来到人世。感觉就像我早就有过这样的感觉。我清晰地知道,这中间有了一些变化,但我总是要大声啼哭,告诉你——人世,我已经来到。


这个开头的阐述,是一种明显的象征意义——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当然就是一个生命的晨曦。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只是句式似乎有待推敲。举个具体例子:
张开我的怀抱,你,曙光之神第一个微笑。

这个句式,似乎存在语法上的毛病。这个句子实际是个复句,前面一句,是第一人称的动作,后面一句,是第二人称的表情。如果按照孤花用的标点,这是一个组合句子。那么,前面与后面的两句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过渡,或者说组合。不知道我理解对不对,其实,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是:张开我的双臂,去拥抱你,曙光之神第一个微笑。

还有:感觉就像我此刻刚来到人世。感觉就像我早就有过这样的感觉。这连接的两句中一共使用了三个“感觉”,恐怕就太过绕口,拖沓了吧?


再来看看结尾

思念像毒药般腐蚀我的岁月,时间一滴滴燃尽滚烫的蜡烛,我禁不住要流泪。但我只是要你知道——我,一直相信——我,已经来到。我已经知道,就像此刻刚刚来到这个时刻。

你是活着的我,我已经知道——生活,必须拥抱!

这样的句式,与其说是散文,不如说是抽象派的诗。的确是发乎内心的呐喊,期望,但是,文字还需要读者去理解,那么这个结尾显得太过跳动了。句式又是偏于晦涩,使得读者有一种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作者意图的感觉。
鲜花(172) 鸡蛋(1)
发表于 2012-8-19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花 于 2013-10-10 07:00 编辑

铁鹰老师对我晨曦二的点评,作为作者我不赞同,贴来适才的交流回复,以为作者用笔之思:

引用:孤花的文字一贯有几分晦涩,这篇其实并不例外,先看开头

张开我的怀抱,你,曙光之神第一个微笑。

感觉就像我此刻刚来到人世。感觉就像我早就有过这样的感觉。我清晰地知道,这中间有了一些变化,但我总是要大声啼哭,告诉你——人世,我已经来到。

这个开头的阐述,是一种明显的象征意义——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当然就是一个生命的晨曦。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只是句式似乎有待推敲。举个具体例子:
张开我的怀抱,你,曙光之神第一个微笑。

这个句式,似乎存在语法上的毛病。这个句子实际是个复句,前面一句,是第一人称的动作,后面一句,是第二人称的表情。如果按照孤花用的标点,这是一个组合句子。那么,前面与后面的两句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过渡,或者说组合。不知道我理解对不对,其实,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是:张开我的双臂,去拥抱你,曙光之神第一个微笑。

还有:感觉就像我此刻刚来到人世。感觉就像我早就有过这样的感觉。这连接的两句中一共使用了三个“感觉”,恐怕就太过绕口,拖沓了吧?

再来看看结尾

思念像毒药般腐蚀我的岁月,时间一滴滴燃尽滚烫的蜡烛,我禁不住要流泪。但我只是要你知道——我,一直相信——我,已经来到。我已经知道,就像此刻刚刚来到这个时刻。

你是活着的我,我已经知道——生活,必须拥抱!
这样的句式,与其说是散文,不如说是抽象派的诗。的确是发乎内心的呐喊,期望,但是,文字还需要读者去理解,那么这个结尾显得太过跳动了。句式又是偏于晦涩,使得读者有一种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作者意图的感觉。

我的回复:

首先呢,感谢铁鹰老师的细致点评!
我也来说说个人动笔中的认识:前提这篇字不是标准的散文,更近于散文诗,但我也并没有刻意追求散文诗已有的笔法,更随心所欲一些罢。
“张开我的怀抱,你,曙光之神第一个微笑”。这里的“你”所指的是晨曦之光,即曙光神之微笑;以全身心来迎接第一线光明,前句,“张开我的怀抱”已经表露出拥抱的意思,所以这个“你”,指的仅是后句衔接而出的“微笑”,若强加入拥抱结合为“拥抱你”,就重复了语意。

“感觉就像我此刻刚来到人世。感觉就像我早就有过这样的感觉”。这一句,刻意使用了三个相同的词“感觉”,前两个的作用仅是排比句的平常格式,只是特意用句号各自分隔,来突出各不相关,却由后视前的意象。最后的“感觉”,则在句中意象里使用,看似重复,其实用意完全不同,原也考虑使用“认识”、“认知”或“印象”,但最终还是敲定仍使用“感觉”,字同而意不同。

“思念像毒药般腐蚀我的岁月,时间一滴滴燃尽滚烫的蜡烛,我禁不住要流泪。”这一句其实用思念和蜡烛来点明时间和意象在“黑暗中”。
“但我只是要你知道——我,一直相信——我,已经来到。我已经知道,就像此刻刚刚来到这个时刻。”这一处,对应的是黑暗后的光明,前一句是为了阐述生命积极的意义和我对生命积极的认识,后一句,是一种明心见性的坦然。
“你是活着的我,我已经知道——生活,必须拥抱!”这里,前半句对光明与生命表露相互支撑的理解,太阳光是光明的、积极的、活泼的,它是生命,它战胜黑暗,人生亦然如此;而后半句,就对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生命只有具备活性才是生命活着的意义做了最后的结论。

我这样行文,不知铁鹰老师是否能够理解?前文我已经谈及,这不是标准的散文,而更近于散文诗。
就是这样,问好!

其实这个字写得很是平白,从前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文者都可以轻松领会,只是近些年网络文学更倾向于表面化,所以很多人看不懂或没有接触过稍微有深度的作品,理解有异自是毫不为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6 09:21 , Processed in 0.04533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