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229) 鸡蛋(1)
发表于 2012-11-18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蔡诚 发表于 2012-11-18 15:43
我的理解:美德是一种智慧,智慧相当的人在一起,才能成就美德。

犀利哥。

鲜花(229) 鸡蛋(1)
发表于 2012-11-1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冷笑 发表于 2012-11-18 16:09
中国文化的传统,爱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道德属性,这个高洁,那个刚直,这个媚俗,那个猥琐。

以物喻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鲜花(229) 鸡蛋(1)
发表于 2012-11-1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冷笑 发表于 2012-11-18 16:09
中国文化的传统,爱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道德属性,这个高洁,那个刚直,这个媚俗,那个猥琐。

正是人类赋予了自然万物的审美意义。

在人类审美之外,无所谓美丑。
鲜花(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松风 于 2012-11-20 23:46 编辑

部分同意飘絮的说法,见楼上留言。
鲜花(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邀松风看个旧贴:格勒慈与二十四孝图

【松风回帖】


“艺术该为什么服务”至少有两个非常不同的层面:

其一是艺术品完成之前创作者的创作动机与目的以及受众的要求与受用,其中后者的影响可能非常强大,或者可以忽略不计。

松风上面引用的例子是另外一个层面问题,即艺术品完成之后如何被利用。此时创作者的愿望经常没有任何意义。

另一方面,艺术品种很多,其擅长表现的题材和服务的对象往往差别很大,不便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以外的限制。例如按王尔德的习惯,童话、小说、戏剧亦为艺术兄妹,并且都要和道德划清界限。

第三,各民族关于道德的疆界划分和形上形下差别颇大,不便一概而论。例如在有宗教传统的民族中,道德大致有两个层次的约束: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前者规定有不少形而上的象征,后者多半衍生为形而下的风俗。格瑞兹即属于路易十五时代最著名的风俗画大师,而风俗画也是伴随欧洲文艺复兴繁荣起来的一个重要画种(题材)。在这类题材画中,道德提醒(偶尔说教)是其应有之意,其中也不乏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和大师。

至于宗教题材的大师和伟大作品更是多如牛毛了。

中国大多数民族的道德观念则比较复杂,这里不扯了。

只说一个个人观点:陈先生的画中,山水第一,人物第二。人物画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佛像(下图)和二十四孝图。

2012.11.2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鲜花(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旅途飘絮 发表于 2012-11-21 13:01
还有不同意的部分呢,其实我也只是说一句~~

不同意部分在你19楼回帖的点评里。

一句话也是回帖、也是关注,松风怎能敷衍?
鲜花(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松风 于 2012-11-22 14:31 编辑

【原帖】浅说张力

【松风回帖】

(一)

有时,这种张力可以非常具体地感受到。比如发帖和回帖,比如发文字帖和音乐帖。

(二)


特意看了六星忘忧两边关于这帖的讨论。松风以为,就发帖而言,在那些可以引出我们更多交流性而不是礼节性回帖的地方,大概就容易有松风前所举例的那个张力平衡感觉,因而会多停留些时间甚至多说几句(这纯属以己度人)。不过,就外力(即别人的回帖)而言,能否构成自己发帖-回帖平衡的张力分量则绝非相互回帖多寡所能判断的,因为很多人根本无需这种平衡。

回帖作为张力平衡的一部分外力,显然可以是正作用、反作用,或兼具正反作用,当然也可以毫无作用。比如,松风在艺文很少发帖,自然也就赚不到多少回帖,外力的作用不会太大,但自己回别人的帖却明显较多,其中的平衡是这样解决的:一般看贴比回帖多、回帖比发帖多都比较正常(某些ID相反),但能引起自己某种思索的帖子很少,所以逮着一个就多回几个字,找不到的话就不吭声呗。

至于这个行为对对方有什么影响、对方回与不回以及如何回都不重要,除非是在与自己从业相关的某些科技论坛。

(三)

何谓张力?两个相反的力量拉动一件物体,就产生了张力,就像雨伞,撑开的力和回收的力达到了一种平衡,雨伞就打开了。
————
对普通手动伞来说,伞的撑开过程是人力(外力)克服弹力(内力)的过程,此时前者恒大于后者;伞正常工作的条件是开关对伞骨系统的支撑,这是典型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内力静力平衡);直到开关断裂(内因)或人为扳动(外因),伞又在伞骨弹力恢复中(内力)完成收伞过程。

如果是自动伞,则存在始末两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状态。撑伞过程是伞骨系统弹力(内力)的释放作用,收伞则借助人力(外力)克服弹力实现,受力过程与手动伞相反。

(四)

这种张力应当是一个大的结构,富有弹性,在这个结构里面摸索探讨,才会防止单向突进,人,才会获得有效的成长。
————
呵呵,人的“有效成长”可算是“成熟与年龄无关”的委婉说法。

不过通过理解自身的这种弹性的张力结构(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使自己有效成长可能并不比别的成长理论更容易或有效,因为这个系统太复杂了。例如,仅仅是判断张力的构成(组元或分量)数量和性质(方向和大小)就很不容易,而对不同性质张力组元的数值大小及其相互关系随环境条件的变化的把握也都有赖于有效成长本身(大概更与胸襟和视界有关吧)。

2012.11.22
鲜花(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24楼的补充跟帖:

人生没有简单解。

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受到远远多于两种力量的牵扯作用,从来不存在中庸之道。

随着人的成长,我们终究会发现自己能够影响的人少之又少,而可能影响自己的人会越来越多。
谢谢天晴兄的帖子让松风写了这么多字!

鲜花(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自己说:

随着人的成长,我们终究会发现自己能够影响的人少之又少,而可能影响自己的人会越来越多。一种可能的平衡办法是,让自己尽量多掌握一些常识——中国只有文人没有知识分子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几乎没有人愿意做同时又能够做一个“知道分子”。


鲜花(1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
身与物接

【松风回帖】

身与情同而境生,
境与物化而神在。

这个世界是由物种构成,
物种的彼此关联,组成了世界。

极端的情绪产生理想主义。(原帖语)
————
......例如极权主义即是一种理想主义。
还有许多理想主义者,却始终情绪中庸,言行中庸,以至于被认为是另一种极端的情绪。

辩证又何尝不是越过崎岖的山路去寻找平坦的通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9 11:30 , Processed in 0.05829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