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一刻] 【历史的天空】转 [复制链接] (153/2708)

鲜花(305) 鸡蛋(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思想领域,秦始皇为了打击儒生淳于越等反对郡县制的言论,稳定民心,维护皇帝的权威,他采纳了李斯的主张,下令除了医药、卜筮、种植(指农业)之书、秦国史书和博士官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外,其它书籍一律烧毁。次年,又因为方士侯生、卢生违命叛逃,秦始皇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结果活埋400多名儒生,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焚书坑儒”事件。
鲜花(305) 鸡蛋(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陵墓。仅阿房宫和骊山墓两项工程,就动用了70余万人力,给劳动人民带来繁赋重役和饥寒交迫,激起人民起来反抗,为秦朝的迅速灭亡种下祸根。
鲜花(305) 鸡蛋(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患病,七月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死后不入,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参见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
鲜花(305) 鸡蛋(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鲜花(305) 鸡蛋(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鲜花(305) 鸡蛋(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隋炀帝杨广(569~618) 隋朝第二代皇帝,汉族,隋代诗人。隋文帝次子,一名英,小字阿摩。母独孤氏。少敏慧,好学善诗文,仪容俊美。开皇元年(581),立为晋王。六年,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八年冬,任行军元帅统兵伐陈。灭陈后,封太尉。开皇二十年(600),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七月文帝病逝于大宝殿,太子广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业。为了使南北双方的联系加强,控制江南,南粮北运等,大业元年(605)兴修运河,南北四大水系也由此而沟通。庙号世祖,谥号明帝,唐时谥炀帝。《隋书·世祖本纪》中记载着隋炀帝:“上美姿仪,少敏慧”。
鲜花(305) 鸡蛋(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建东京洛阳”“迁都洛阳”、“修通运河”、“西巡张掖”、“开创科举”、“开发西域”等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鲜花(305) 鸡蛋(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前秦苻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要战功卓著。
鲜花(305) 鸡蛋(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著名历史学家钱文忠说,隋朝大运河比长城对中国的历史作用还要大。隋朝大运河的建造,功在隋朝,利在千秋。
鲜花(305) 鸡蛋(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另一首隋炀帝写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足以显示他的文采。“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2 19:37 , Processed in 0.04018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