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2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
鲜花(2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鲜花(2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鲜花(2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大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鲜花(2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亡:逃跑.。
而:连词,表承接。
胡:古代少数民族。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其父:即为上文中的“善术者”。父,老汉(老人),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读第三声)。
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遽,就。
福:好事。
居:这里指经过的意思
数月:几个月。
将[读一声]:带领。
胡马: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马。
贺:表示祝贺。
富:形容词用作动词,有许多。
良马:好马。
好:爱好,喜欢。
堕:掉下来,摔下来。
髀[bì]:大腿。
丁壮:壮年男子。
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善:擅长。
近塞:靠近长城。
启示气,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条件。
鲜花(2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靠近边境的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地逃跑进入胡人的领地。人们都对他的不幸表示安慰。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祝贺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骑马的时候从马上掉下来摔折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成为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大大举入侵边境,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死了十分之九(绝大部分)[3]。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鲜花(2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鲜花(2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①平陵:汉昭帝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
②松柏桐:指墓地。仲长统《昌言》说:“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识坟。”
③义公:古时对“好人”的美称。一说,义公是姓义的人。
④高堂:指官府衙门。
⑤走马:善跑的马。这句意思是说,官吏责令义公必须交钱百万外加两匹走马,而后才能获得释放。
⑥顾见:“顾”、“见”二字同义,看见。追吏:逼索财物的官吏。恻:悲痛。
⑦漉:渗出。这句是说,因悲痛心血都要渗出来了。一说,“漉”作“流尽”解。
鲜花(2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陵东》属《相和歌辞·相和曲》。

  全诗通过官吏敲诈良民,使无辜百姓倾家荡产的描写,控诉了贪官暴吏的恶行,反映了汉代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现实。
鲜花(2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每三句为一节。第一节写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经过。在平陵东侧一片阴森浓密的树林中,一位善良的平民遭到了绑架。事情发生得突然,义公心中充满了惊疑恐惧之情。这绑架良民的行径是何人所为?“不知”句提起疑问,含煳得极好。联系下文的“高堂”、“追吏”,可知这是官吏捕人。不言其“捕”而斥为“劫”,意在表现出官吏行事的粗暴凶狠。观其行迹,真如盗匪,使人不能相信这是官吏行径。直来到高堂之下,才敢确定这劫义公的竟是官府所为!以“不知”故作疑惑,含讽刺之意于言外,掲露出“官府即盗匪,官府甚于盗匪”的黑暗现实。笫二、三节就直写官吏敲榨勒索财物的强盗行径。高堂之上,本应是主持正义、惩办强暴的所在,现在却要义公“交钱百万两走马”,贪暴宫吏公然逼迫善良百姓,义公在猝然之间遭此厄运,如此惊人的巨额赎资怎能交纳得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4 18:00 , Processed in 0.08245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