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259) 鸡蛋(6)
发表于 2015-11-26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药师法门,如果真正地能够有信心,按照药师法门去修药师定,去行持,不单单是世间的功名富贵能够得到,世间求儿求女可以得到,世间求身体健康可以得到,好像得到一颗摩尼宝珠一样所求如愿,并且就在你成就世间愿望的同时,就能够「直至菩提,永不退转。」
    「何幸如之。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这个是玉琳国师特别的赞叹。
    「人间亦有扬州鹤」,这里面有一个典故,是说以前有四个人来谈他的理想。
     第一个人说:他的理想是腰缠十万贯,世间的事业能够成就,世间的财富所求如意,富贵自在,这个是他的理想。
     第二个人说:这个世间的财富我就不怎么追求了,我的理想是能够上扬州,就是说我喜欢旅游,我喜欢精神愉快,我的理想就是能够去到那些名山大川去游历,去增长见闻,去提升精神境界。
     第三个人说: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都不追求了,我是希望能够长生不老,能够骑鹤做仙人,骑在仙鹤背上,长生不老。这是第三个人的理想。
     第四个人说:我的理想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世间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成仙都能成就。
     这个是「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所以玉琳国师称赞说:药师法门是世间、出世间都能圆满的。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鲜花(259) 鸡蛋(6)
发表于 2015-11-26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衣清荷 于 2015-11-27 19:34 编辑

星云大师 他的真实资料与简介:http://baike.sogou.com/v248278.htm
星云大师把人间佛教理念,自然融入这段跨越八百年的再世情缘中,主角的爱苦纠缠离合悲欢令人感同身受。

  清朝顺治年间,顺亲王府的珍格格(白玉莲的转世)到崇恩寺进香,遇到玉琳和尚(柯天仁的转世),二人相见时唤醒了沉睡八百年的情缘记忆。珍格格为再续情缘,不顾身份一心下嫁玉琳,虽数次被拒而痴心不改。还不顾自身的一再相助玉琳,度过重重生死难关,直到最后,她不愿成为玉琳国师的负累而出家修道。珍格格的无悔痴情确实令人感动……而此时的玉琳和尚,已经看透了红尘爱欲的无常苦,早已把终生献给普世大爱了。一直以来,玉琳都一力承担着昔日情缘与普世大爱的双重压力。虽然他对格格一直念念挂怀,却不愿再让双方堕入爱欲苦海中,所以一再的回绝痴情格格的召唤。其间虽被迫还俗迎娶格格,终能在洞房花烛夜出淤泥而不染,以大智大爱感化了痴情格格,将苦恋姻缘转变为修道法缘。
  看完此片,既为柯天仁和珍格格为他舍己的真挚爱情所震撼,同时又深深感受到轮回的可怕、业力的不虚、有愿必成的事实……
  现代爱情故事中,强烈的占有欲、物化的爱情观,使得柯天仁和珍格格那样的纯真爱情已频临灭绝。就是有这样的两个人,茫茫人海中能相逢的几率如何呢?即使相逢相爱,到头来能白头偕老的还有几对呢?以前爱得有多深、有多真,大限到来的分离就有多苦……
  如果象天仁和玉莲那样相约来世,经历着生生世世的爱别离苦,个中人肝肠一定都断成好多节了吧?况且轮回殊途,彼此又得寻找苦苦寻觅多久?你我的心又能承受起多少的离别苦呢?8十年?8百年? 8千年?还是是8万年?轮回陌路,即使痴男怨女再次相逢,真能再续前缘吗?未必!或许两人年龄地位悬殊,或许一人已有家室,或许一人已发出尘之志……千百年的轮回苦恋,换来此生有缘无分,到那时悔不当初,个中诸君情何以堪?即使终能如愿牵手,此生命终再约来世,两人又该在轮回寻觅多少世啊?在无常的生死大梦中,所谓永恒的爱情,只能换来无穷无尽的忧悲苦恼罢了!
  前世的天仁、今世的格格,都曾不求回报的为对方彻底付出过真感情,使得他们都能初步与佛门的“无我大爱”相应。今生,两人终能走上学佛解脱之路,如此结局也是必然。
  玉琳国师勘破了轮回无常苦,方能在痴情格格百般缠缚中,道心坚定不染情欲,更能发大愿心,普度一切迷情,修善悟道,离苦得乐。正如《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所言:“天下恩爱皆当别离。是故吾今以身供养。欲为汝等及一切众生。于大闇室燃大智灯。照汝生死无明黑闇。断众累结生死之患。超度众难得至涅盘故。”

鲜花(259) 鸡蛋(6)
发表于 2015-11-26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衣清荷 于 2016-1-31 01:19 编辑




鲜花(259) 鸡蛋(6)
发表于 2015-11-2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衣清荷 于 2016-1-31 01:20 编辑

阿弥陀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也!
鲜花(259) 鸡蛋(6)
发表于 2015-11-26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衣清荷 于 2016-1-31 01:21 编辑

每次看这部佛教真理的再世情缘电视剧,感受颇深,泪流满面。玉琳国师后来一生都在行走,天南地北的行走,普渡众生,行善说禅教道。虽然是无牵无挂到老孤独一生,行善一生,可是我每次看这部剧最后一集心里总在泪流,心里难受!
这真是一部好佛教电视剧。感人!
鲜花(2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琳国师 答 顺治皇帝问:

————————————

顺治戊戌,世祖皇帝闻师名,遣使诏师。

己亥春,师应诏赴阙,见上于外朝,慰劳优渥。即命近侍送居万善殿,不时临访道要。

一日,(顺治皇帝)问:如何用工?
师曰:端拱无为。
又问:如何是大?
师云: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又问孔、颜乐处?
师云:忧心悄悄。

皇情大悦,命近侍传语,恨相见之晚焉。特赐号曰“大觉禅师”。


————————(白话诠释)这几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顺治皇帝问:我学习佛法,应该怎样用功?

玉琳答道:你是皇帝,一行一动都将被天下人所仿效。臣好君之所好。所以你最好让朝廷照朝廷自己的法制去治天下,不要横加干涉。就比如你建一所寺庙是善行,普天下的员员仿效就会劳民伤财,善行就成了恶行。所以,你只要端拱无为(具体可参读《老子》),就是一件极大的功德。

顺治皇帝问:那我学习佛法要修大功德,要做到怎样?

玉琳答道:君王之德,要像阳光一样普济四面八方。“四表”指中国四方,“四表”是横向的;君王之德要贯通上下、贯通天人,“上下”是纵向的。

顺治皇帝问:学习佛法要能看破前世今生,我如何才能够参透佛理,知道“我是谁”呢?

玉琳答道:就像禅宗六祖所说的“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把事物分为善与恶,执着的一方,抛弃的一方,会使人产生迷惑;只有离开这种相对认识,从内心纯真的自性出发,才能了解真谛。

“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这句话是禅宗最根本的思想之一。这里的“善、恶”,代表所有分别的、二元的、相对的意识。有了分别智,我们就失去了本心。由于分别意识的生起,我们悖离了本来面目。只有将一切相对的、分别的观点去掉,才能够见到“本来面目”,才能见到内心纯真不染的自己。

但是,“不思恶,不思善”,并不是意味着对善恶无所分别,相反,它是指在明辨善恶的同时,对之不加执着,这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的妙谛。

“本来面目”也就是“本地风光”、“一片田地”、“本来人”、“本来身”。

“本地风光”就是澄明的本心;“一片田地”祖父传,是人人本具的自性;“本来人”也叫“本来姓”、“本来身”,是清净圆满的本心。世俗之人往往总随声色转,斫丧了生命的本真;“本来身”是超出肉质生命之外的精神本源;“本来姓”则是超出赵钱孙李等世俗姓氏之外的精神本源。
鲜花(2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也!
鲜花(2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水珠儿 于 2016-5-1 12:42 编辑

顺治皇帝出家不是因为是玉琳国师,而是玉琳国师的弟子茚溪森做得,因此玉琳国师将命人取来柴薪,欲烧死他的弟子茚溪森,加之孝庄文太后竭力劝阻,才使顺治勉强答应重新蓄发留俗。


顺治曾决意出家并剃度

  由于多尔衮摄政,顺治苦熬了多年傀儡皇帝的生活;顺治年轻一开始信了邪佛魔教的天主教,后来玉琳国师进宫,孝庄皇太后是信自己也信佛,但更信玉琳师傅的真理佛道,她推荐玉琳师傅做顺治帝国师,顺治帝完完全全归信佛道。但由于与皇后不睦,顺治婚姻生活有过不够美满的一段,这使他一度消极厌世。董鄂妃的出现,使顺治“火热爱恋”,激起了他生活的波澜。正因为这样,当顺治十五年正月,宠妃董鄂所生的唯一皇子夭亡,两年半后的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也突然病死后,顺治痛不欲生,万念俱灰,终于萌发了遁入空门的念头,他命茚溪森为其削发,决心出家。幸亏玉琳琇抵京,闻知此事,命人取来柴薪,欲烧死他的弟子茚溪森,加之孝庄文太后竭力劝阻,才使顺治勉强答应重新蓄发留俗。


玉琳国师后来没继续做国师了,但是他永远都是顺治帝的国师,他一生无牵无挂都在天南地北行走,普渡众生,向世人禅说佛教道家真理。
鲜花(2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水珠儿 于 2016-5-1 12:56 编辑

行森和尚是茚溪森, 但出家主要原因不在茚溪森和尚. 而是接触很多和尚的原因. 记载顺治曾经在十七年十月(1660)中旬于宫中,由湖州(浙江吴兴)报恩寺和尚茚溪森为其举行了净发仪式。但剃了光头本已出家的顺治,又在卯溪森的师父、报恩寺主持玉琳琇的谆谆诱导和要烧死卯溪森的胁迫下,回心转意,蓄发留俗了。

(历史上的顺治帝究竟是出家,还是得天花症呢……就连行森,

天地玄黄佛光照,
海枯石烂禅心老。
金銮殿上渡天子,
刀斧从中说禅道!

这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劝度顺治帝的妖僧行森(一说茚溪森)在受火刑圆寂前留下的偈子。
前两句表达行森对佛教的狂热,这种极端的态度导致了此人执迷不悟,险些使佛门遭受灭顶之灾。第三句表达他对自己一生中“功绩”的概括,并可从其中看出此人十分自鸣得意——花了八年时间渡了一名天子。第四句非常有气势,倒也符合此人性格。
所以,幼年的康熙帝不懂,说:“这个人是一个大英雄。”
另,史家认为顺治帝不可能出家,并有康熙年间杭州圆照寺所刻塔铭中茚溪森临终偈一首为证:
这其中可以推测出来两点:茚溪森并未受火刑,而是六十四岁圆寂;他劝度顺治帝出家也并未成功。而且,“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与开头所引诗句倒是颇为相似。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福临陷入了行森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师玉林通琇禅师奉诏到京,听说他的徒弟已为皇帝剃发,勃然大怒,立即命令众人堆积柴火准备烧死茆溪森。因此他劝福临说:“如果以尘世之法论的话,皇上应该永远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圣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众安居乐业;如果以出世之法论,皇上也应该永久做君主帝王,对外可以保护操持佛法的人,对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福临听从了他的谏议,允许蓄发,暂时罢了出家的念头。[44]  茆溪森也因此免于被烧死,当月便离开京城回南方去了。福临虽然不再出家,但内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熏陶。

染疾去世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他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
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即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口授遗诏。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以初七一天的时间撰拟。一共三次进给皇上预览,皇帝三次亲自斟酌,刚到晚上才决定。[46]  当夜,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与世长辞了。[47]  福临晏驾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二人手捧遗诏去奏知皇太后,马上向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等人宣布。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鲜花(2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0 12:42 , Processed in 0.04347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