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浮生若梦 于 2018-1-18 16:59 编辑
[一] 诗的通道
在这里,我不讲诗歌源远流长,古代的诗词跟现代诗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现代诗仅百年历程,它经历了从民歌到诗歌,再到诗的演变。明透了这个诗的发展过程,就会明了一些课本上的东西只是诗的最初级阶段,是诗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东西。 因此,它们依然有存在的必要,它们起了普及和启蒙的作用。这一点,不用去否定,诗坛上的许多诗,让小初中学生们去学习的话,任凭如何讲解也不可能被悟了。这个问题就像幼儿园里的1+1=2,很初级,但却不可跳过。 之后呢?我听到很多写诗的朋友抱怨,说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去写诗了,越来越不明白诗是个什么东西了。这个问题呢,要一分为二来看。若是只为消遣时光,玩玩乐乐,抒发一些自己的积郁的情绪,那么,也不必去明白诗为何物,发泄了也就好了。就像一个人他要站在田野上大声减:“啊!啊!”也不妨碍谁,也是谁也管不着。对吧?这就是很多人常说的我手写我心。 没错,这的确是自由的。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把诗当成了艺术,当成了文学中的文学。在他们心中,诗就是思想和体验人生体验世界,以及寻找自己内心秘密,寻找世界秘密的一种文学。他们并于其中寻求生命的来路和去处,寻求人类生存的位置。那么,即然是个艺术了,是一种文学了,就有了接受审美,接受别人进出的通道。同时,也就必然和不同人的阅历与智慧产生碰撞,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了接受审美的问题。 提起审美,有人就问我了,审丑行不行?问得好,审是个过程,即然是过程就有着不同的途经。美才是目的,何为美?愉悦是美、启迪是美、高雅是美、朴素是美、沉静是美,等等。一切能给人思索,并于思索中得悟的是美;一切能让人认知到新的让人醒而豁达的是美;一切善意的也是美。那么,若是审丑的目的是善意的,同样是美。 我说的美不是衣服,它更应该是衣服里面的灵魂;我说的美也不是外观的,它更应该是内在的。审美即然是个内在的活动过程,那就有必要进入其中。这就对诗人和诗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诗的通道。审美要进入,诗就必须有个进的路,甚至不只是一条。
[二] 入乎其内
从审美上来说,还是诗的写作来说,进入是必然的,也是首要的。进入后,诗的内部摆设就历历在目。比如建一座房子,先得定好门和窗,才能有采光,才能出入。假如你只是堆了一面墙,诗没有内里,别人也就只看着墙面,也就无从体会内里。又比如去房地产公司去看房,不开门让你进去,你只看着外面的墙,哪怕墙上贴满了马塞克,或是画满了画,你依然不会认可这房子到底如何,那就更不用说拍板买了。 下面以浪漫山花的《慢》来详谈诗的入乎其内。
慢 文/浪漫山花
吹熄灯火 夜没有降临
风声从远处传来 屋顶有虫物细碎的爬过 月光才溢满房间
这首《慢》,就五句,每一句语言都没有毛病,可以完全地认定在外观上不存在问题。前面说了,一首诗无论从审美接受学,还是具体到作者的创作,都是有进和出,所有优秀的诗作品都毫不例外地可以用来检验。那就从这首《慢》来尝试入乎其内,这首诗用到的意像有灯火、风声、虫物、月光,那就认定是夜晚。“吹熄灯火/夜没有降临”,实际上是灯火熄不熄灭,都已经是夜里了。他就听到外面的风声,听到“屋顶有虫物细碎的爬过”,这是自然的状态下,还是心里的活动呢?这个其实很简单,回到诗的起头,“吹熄灯火/夜没有降临”,这不是真实的,是一起头就是心理作用。那么,就断定三四句即是自然状态下的东西,也是心里活动,然后,“月光才溢满房间”。说到这里,有人会问诗又表达了什么呢? 诗题是《慢》,他希望“夜没有降临”,要过了远处的风,和“虫物细碎的爬行”,很显然是希望时光慢一点。那么,诗是入乎其内了吗?还不是,这只是诗的一扇门,我们刚刚打开这扇门,就结束了。就像房地产公司的业务员带人去看房,才走到门口,才让看房的人知道就是这里了。那么,就可以断定,诗只是起了个头,像网络小说写手写了个开头文,因为缺失提纲,而无路可进无路可行。 从审美接受学来看,让时光慢下来,之后呢?有无数路可走,可以通向爱,通向人生,通向生命,通向世界的玄秘。但作者已经止步了,作者自己找不到路,又如何可以让读者入乎其内。这是刚写诗的人最常见的,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思维。但思维的拓开和延展不在本讲之内。 有人会说,这是微诗呀。我当然知道这是微诗,但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有句这样的成语吧,麻雀虽小,五脏齐全。在三五行诗里去完成这个五脏齐全,非大智慧、大笔力者不能胜任。因而,微诗之难在于构架,在构架中完成入和出,否则,就只沦为一首诗中的三五句而已。下面就以女诗人兰雪的一首《春夜》来看目前充塞网络的微诗的面目。
春夜 文/兰雪
你不能说她孤独,甚至 不能说她冷:一粒粒黑色的瓜子 躺在果盘里,拥挤而无序 象候车室;象白天的时光;又象临刑前,黑压压的看客…… 夜深人静时,只有—— 在她漫不经心地拈起,漫不经心地丢入口中 漫不经心地咬紧 嗑疼的一瞬间 夜的黑,才一小块儿,一小块儿 嗑碎,嗑空。而她—— 才感到一种,来自于唇齿之间的 些许暖意——
不是女诗人兰雪的这首《春夜》多么好,只是用来检下微诗的性质。请看,前三行摘出来就是首网络上流行的微诗了:
盘
你不能说她孤独,甚至 不能说她冷:
一粒粒黑色的瓜子 躺在果盘里
拥挤而无序
再请看,把四五六七这四行句摘出来,又是不是一首微诗呢?
寂
象候车室;象白天的时光;又象临刑前,黑压压的看客……
夜深人静时,只有—— 在她漫不经心地拈起,漫不经心地丢入口中 漫不经心地咬紧
再请看,把诗的后几句摘出来,谁说不是一首微诗呢?只需要加上一个诗题,它就会自然生意,就可以看到诗意的生成。
呢喃
夜的黑,才一小块儿,一小块儿 嗑碎,嗑空。而她——
才感到一种,来自于唇齿之间的 些许暖意——
如是,女诗人兰雪的这首《春夜》,就这样拆成了三首微诗,而且,每首的意又各自不同。至此,我们就非常清晰地了解了,这三个拆出来的微诗都是一个细微的截面,或者说是一个点。它还不够成完整的诗意,自然也就不可能让人有一个完整性的诗意审美。它是一碗水中的一滴,具备审美的刹那活动,但不是一种诗意的旅行,也不是一种审美的旅行,它是旅行中无数个站台之一。 可以是诗意的习练,可以是灵感的捕捉,积累之下自然可以提升对诗构建的把控。可以多练,就像孩子们要吃零食,但依然需要,而且必不可缺的三餐的进食。也就是说,零食始终都不能满足人的饥饿感,始终都很难让人完全地满足和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