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来,难得的晴天。
当一抹夕阳映照在窗台上时,才发觉又快到下班时间了。迎着余晖,伫立窗口观望,远山隐约起伏,轮廓曲线,自然呈现。近处绿树成丛,间或夹有梅花,一树红,一树白,高高地衬在云天。当然,少不了有群鸟停歇枝头,叽叽喳喳,喧闹不已。
接近五点,同事送来了香辣鸡翅,说是生日请客。并说,城南新开了一家杭帮菜馆,叫新白鹿。装修精致,味道清鲜,价格实惠,推荐我去。
是啊。鲁、川、苏、粤、浙、闽、湘、徽八大菜系中,鲁菜有官府味,川菜有烟火味,苏菜有文人味,粤菜有大亨味,而浙菜却有着清鲜味。
“清鲜者,真味出而俗尘无之谓也。”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出的“调味须知”,展现出了浙菜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对鲜味的追求。
位于东海之滨的浙江,盛产山珍海味,古时就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食物取材得天独厚。而杭帮菜依旁烟雨西湖和东坡居士,更在浙菜的四大流派中独占鳌头。它更偏爱食材的本味,口味清柔的像杭州女子一般,温润如玉。
我每次进杭帮菜馆,必点的三个菜是:
东坡肉: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龙井虾仁:虾中有茶香,茶中有虾鲜。
西湖醋鱼:酸甜清香,肉质鲜嫩。
当然,还是笋干炖老鸭、杭州酱鸭、杭三鲜、八宝豆腐、桂花糖藕、西湖莼菜汤等等,都是令人念念不忘的。
杭州附近的临安,盛产雷笋。临安雷笋,壳薄肉肥,色白质嫩,鲜中带着自然的甘甜,质地脆爽,味道十分鲜美。因上市的时间比一般的春笋要早,正赶在春节前后,所以价格也不菲。
父亲知道我从小就爱吃鲜笋,来家过年时,特意带了一小篮雷笋。喜出望外之余,剥掉笋壳,一支支洁白光润,饱满丰腴。放水洗净,切成滚刀块,用冬日腌制的咸肉搭配,大火翻炒,然后小火慢炖。咸肉的腌味和笋的鲜味,互相交融,一小会就香气弥漫,美味呼之欲出,让人欲罢不能。
咸肉炖笋,在杭帮菜里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腌笃鲜。〈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隆重推出临安的雷笋。这些来自竹林深处,在沃土里埋藏一冬,吸足养份,积蓄春天力量的天然食材,令这道腌笃鲜,一举成为餐桌上翘首期盼的时令明星菜。
我家除夕夜,合家团圆饭的餐桌上,也端上了这道腌笃鲜。大块的雷笋,大块的咸肉,浓亮的汤汁。夹一块,放进嘴里,一股鲜香充盈。咬一口,“咔嗞咔嗞”脆响。雷笋的清甜脆嫩和咸肉的郁香交融。如果说春天有味道,那一定就是此味。腌笃鲜,一口尝尽春滋味。哪怕人不在故土,也能第一时间感知,故乡春天的气息,在舌齿间曼妙。
东坡居士也是极爱吃笋的。看他写的《竹笋焖肉》:“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可见,这江南,不光有东坡肉,还有竹笋焖肉。这首诗把东坡居士享受美食,热爱生活的景情展现无遗。
其实,对食物的态度,就是对生活的态度。
热爱厨房,热爱美食,把寻常的一日三餐吃出不同的滋味。把普通的日子,活出別样的精彩。
这样的日子,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