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初晓微茫 于 2022-3-25 10:10 编辑
唱《新贵妃醉酒》聊品菜听京剧的体验。
今天找一首自己翻唱的带戏曲腔的歌曲《新贵妃醉酒》吧。
这首歌曲唱到戏曲部分,那音儿贼啦的高,我感觉仿佛是从坐着到站起,再到踩板凳上, 最后爬上了窗台。重温这首歌曲,让我回忆起了N多年前去梨园看戏的一次经历。
一个周末的傍晚时分,妈忽然想起她们单位发的梨园戏票。爸妈要拽着我一起去,我一听 是看京剧,就立即回绝:不去不去!妈说:那晚上没人给你做饭啊。我说:宁可吃方便面也不 去!爸说:一张票还送一道免费菜的......,说着扭头对我妈说:得说重点。果不其然,我一 听有好菜,立马眼睛放光,换好衣服就跟爸妈出发了。
梨园的地址位于朝阳区姚家园路与东五环路交汇处的东南角。是一个以郊野公园为特色的 院落。季节大概是初秋吧,到了那里天色有点暗淡了。这要是白天来估计是很好的踏青场地, 又正赶上是秋天,满院子都是多彩的。静悄悄的公园围墙上的各种京剧脸谱非常醒目,让人感 觉融入进了戏剧的氛围之中。
走进大堂,梨园里面的摆设和建筑风格充满了古韵古味,还有舞台和其他的娱乐设施,可谓
是吃玩一条龙。由于时间尙早,戏院里没几桌人。本来爸妈想选择戏台前面的木头椅子的圆桌, 而我执意要去二层离后厨近,上菜快的沙发椅的长桌就坐。就餐环境还是比较舒适的。
不等坐稳当,服务员小姐姐就颠儿颠儿的抱着菜谱儿跑过来了。三张票三个免费菜,本来三 个人也够吃了,但爸妈许是过意不去吧,又额外点了两个菜,最后反正是打了包了,具体吃的什 么菜我记不清楚了,但是特别好吃的味道还是给我留下了印象。
等上菜的功夫,我环视着戏楼,坐在楼上往下看,我想起了外国电影里的王公贵族看剧的包 间儿;又想起了谍战剧里地下党接头的场所......,反正是感觉超好。没一会儿功夫菜上齐了。 这时候戏院里也陆陆续续上人了。
当我们的餐桌刚刚结束“战斗”,戏也要开场啦,大幕拉开,先是上来一个报幕员,给大家 介绍上演的剧目的故事梗概,等了约有7,8分钟,终于锣鼓点儿敲响,以前只是在电视节目里看过 京剧的片段,整场的京剧还没见识过。新奇的感觉让我的心伴随着欢快的鼓点激动的期待起来,敲 了半天鼓点儿也不见人影儿,正在我焦急的翘首以盼的时候,终于戏台里发出了一声京剧特有的开 场前的叫板声儿,又过了大约几分钟吧,舞台的侧幕里露出了一根儿花翎,和一只穿着厚底白靴子 的脚。随着锵锵锵的鼓点伴奏,演员终于慢条儿斯理儿的,不紧不慢的挪着小碎步蹭着登场啦。
都说戏剧是唱念做打,可没听见一句台词,光看见做打啦,演员先在舞台上亮相,走台步,武棍 棒,高抬腿,捋花翎的一通基本功演示。好不容易胡琴儿拉响啦,开始了演唱,我才体会到,楼上距 离远,看着舞台上的演员像是小人儿国,唱的什么听不清楚,更是半句也听不懂。
我真想走啦,可又不好意思张口,怕爸妈又说我什么“姥姥家的狗,吃饱了就走”。看的我眼睛 直打架犯起困来,我就站身来,在二层的半边儿来回溜达,如同一只“困”兽。正式开演了戏院也没 几桌,楼上加上我们才两桌。楼下到是有个五,六桌吧。
京剧是看也看不清楚,听也听不明白,我的视线就被楼下位于舞台正中那张餐桌吸引过去了,那 桌上大人小孩的大约有个八,九个人的样子,上的菜品盘子上落盘子,也不知道他们是有几张票儿, 服务员跟走马灯似的频繁上着菜。
听着他们推杯换盏的夹菜让菜的声音盖过了演员的演唱。我脑海中瞬间浮现出电影里老财主办寿 宴请客看戏的画面......。
终于忍无可忍的我,如坐针毡,跟孙猴儿是的抓耳挠腮起来,我实在难受的要命,就编个瞎话对 爸妈说:明天上班了,还有个表格没做呢......我感觉我这个借口好像也为爸妈解了围,三人立马起 身,离开了戏园子。暗暗庆幸多亏坐在了楼上,要是坐下面最前那桌,半截离开都不好意思。
今天听着这首《新贵妃醉酒》的翻唱,想着那次的听戏体验,让我想了很多。
京剧艺术如何传承?现在又有多少年轻人接受这种慢悠悠的高调门的演唱呢?观戏剧还要跟餐饮 连接,以餐饮的噱头带动“伪戏迷”来听戏。欣赏一个戏剧段子还凑活,谁又会去花大把的时间坐在 戏园子里听整场的传统京剧呢?
想起电视上以前报道过,一位著名戏剧界老艺人的孙子为了挣脱父辈留给他的阴影,顶着压力将 戏剧进行改良,把戏剧与舞蹈融合,把戏曲唱腔与现代音乐融合,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却也受到行 业界里的非议。 无非是认为“他这根本不算京剧”、“他这是侮辱了京剧”。
话说像我翻唱的这首《新贵妃醉酒》,还是李玉刚在“星光大道”节目里首唱的,让人们第一次 知道了戏腔这个词语,使人耳目一新。
还有一些我比较的歌曲,都是古风戏腔混搭,戏曲流行跨界碰撞的如:
1,郑源、储兰兰的男女对唱歌曲《寒江雪》,歌曲一开始的两句:“寒江雪,可怜白屋佳人春华换银 蝶,这一切,是因为你的离别”,就是用戏腔开场的,接着男声的:“寒江雪,映出孤独的离别,这一 夜,寒风冷落无明月”,一下就在人们脑海中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2,像李玉刚的《清明上河图》,这首歌里男声女声给人的感觉都很温婉,和别的歌里的清澈透亮很不 一样。再加上再歌曲的中间部分用了戏腔,当唱到,“绫罗飘起遮住日落西,奏一曲答案的古曲,抬起 画面如此的魅力,熟不知是谁的墨笔,淡淡胭脂遮住了思绪。”恰似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根绝非常新 颖,很好听。
3,再就是《赤伶》独特的戏腔加上悲伤深沉的曲调,让这首歌一瞬间爆红。在网上看到,《赤伶》这 首歌还有着这样一个故事:卢沟桥事变,日本正式发起了对中国的侵略,全国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安远县城内表面一片祥和,戏院内的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悲欢离合,你方唱罢我登场,殊不知这戏里戏 外唱的都是谁的悲欢离合。
其中用戏腔唱出的歌词:“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这是当 代网络最有价值的一首歌曲,以一首歌呼唤无数中国人的心。整首曲风都加入了戏腔,特别是歌曲的后 半部分歌词:“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影,对面是何人”,引用了京剧的对白。这些古风类的元素,让 歌曲更加的饱满耐听。
4,我觉得李袁杰的歌曲《离人愁》也挺别致,每句歌词里都有用到戏剧里的重音:“如令人断了肠
今天各一方”,最后的托音儿,和“今生与你相见无望”,歌词中间加了戏剧重音,虽然对这首歌曲
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是总的来说,我感觉还是十分好听的。
以上古风类歌曲能让你听出中国古风含蓄优雅的韵味,那带着戏腔的古风歌曲,更是让听众惊艳。 我爱听这种歌曲,听戏我是完全听不下去。
虽然这些歌曲跟完全的戏剧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受众群和收欢迎程度却大不一样。为了拽这 篇文字,最后我也百度了下对京剧的评论。我总结起来大概就是:喜欢和不喜欢的两个阵营,喜欢的 人那是把京剧看成是国粹,觉得祖宗之法不可变,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哪怕是已经脱离当下,脱离大 众,也不符合当代审美情趣,那也是不能改一分一毫的。不喜欢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喜欢听带戏 曲腔的歌曲,喜欢快节奏,不喜欢慢悠悠。
但是京剧能不能算是国粹呢,有的专家分析,也不尽然,因为这让岭南粤地的人怎么接受?人家 有自己的地方戏,有自己的方言呀。想想也是,京剧里的传统剧目,大多宣扬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 佳人。妇女要守节,臣子对君主要愚忠等的思想观念,这也跟不上现代的思想潮流了呀。
其实推广京剧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据说早前还有英文京剧版本呢,这就有点太扯了吧,外国人充 其量是看个热闹,看看那夸张的脸上的粉彩,看看夸张的戏服罢了。
要不是国家扶持着,京剧恐怕维持不到现在吧,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把京剧院校当成了进入演艺界的 敲门砖和捷径。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毕业了也是改行,有的去唱通俗歌曲,有的去演电影电视剧。
网上的一句说法我觉得很好,说:“京剧本身就不是什么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能成为国剧,
就是符合当时的流行,符合当时老百姓的欣赏趋向。不存在当年的老百姓文化水平比现在高十倍,
个顶个都是能欣赏高雅艺术的观众表演艺术家。”
京剧还被列入了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事,有好有坏。 不能一慨而论。怎么样保护国粹,怎么样发展国粹,确实是一个值得人们去好好思考的一个话题。
字3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