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一刻] 虚无缥缈[水楼] [复制链接] (7831/48589)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志节坚贞的君子,虽然不想祈求自己的福祉,可是上天偏要在他无意之间来诱导他完成衷心要完成的事业;一个行为邪恶不正的小人,虽然用尽心机妄想逃避灾祸,可是上天却在他巧用心机时来夺走他的灵魂。由此观之,上天对于权力的运用真是神奇无比变化莫测,极具玄机,人类平凡无奇的智慧在上天面前实在无计可施。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虚无缥缈 头上,虚无缥缈 赚了 111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算不如天算。"看来古人是迷信天命的,然而古人中也有不希冀天命的,如庄子,他将天命归于自然。他说:"知道自然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知道自然的作为,是懂得事物出于自然;了解人的作为,是用他智慧所通晓的知识哺育,薰陶他智慧所未能通晓的知识,直至自然死亡而不中途夭折,这恐怕就是认识的最高境界了。虽然这样,还是存在忧患。人们的知识一定要有所依凭方才能认定是否恰当,而认识的对象却是不稳定的。怎么知道所说的本于自然的东西不是出于人为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人为的东西又不是出于自然呢?"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总持寺开山老祖莹山和尚听到宗师彻通和尚的讲禅后,突然感觉有所悟会。彻通说:"平常心是道。"莹山听完,情不自禁地喊道:"我悟了!""你悟了什么?"莹山马上答道:"黑漆昆仑夜里走。"彻通追问:"再说下去!"莹山立即答道:"逢茶吃茶,逢饭吃饭。"彻通微微一笑,印可了莹山,说:"我洞宗风,今后将由你大兴。"虽然平常心是道,可它不光是靠渴时饮茶、饥时吃饭得来的;而如果没有"黑漆昆仑夜里走"的了悟,没有达到偈中所示的身心统一、无心无我的境涯,"逢茶吃茶,逢饭吃饭"也不能算是真正的禅者的修持。这一点最为关键。是的,敢于黑夜走昆仑的胆识和心境,岂是人类平凡的智慧!
[发帖际遇]: 虚无缥缈 过年老板派红包,赚了 124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田看收成人重晚情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声妓:本指古代宫廷和贵族家中的歌舞妓,此指一般妓女。

从良:古时妓女隶属乐籍(户),被一般人视为贱业,脱离乐户嫁人,就是从良。

烟花:妓女之代称,此指妓女生涯。
[发帖际遇]: 虚无缥缈 乐于助人,奖励 106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妓女以卖身卖笑为业,如果到了晚年能嫁人当一名良家妻子,那么她以前的妓女生涯并不会对后来的正常生活构成伤害;可是一个一生都坚守贞操的贞烈妇女,假如到了晚年由于耐不住寂寞而失身,那她半生守寡所吃的苦都会付诸东流。俗话说:"要评定一个人的功过得失,关键是看他后半生的晚节。"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呀。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和他的学生彭更有过一次很有意思的答辩。答辩是由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引起的。彭更认为孟子从一国到另一国,跟随的车有几十,跟随的人有几百,这太过分了。因为读书人不像木匠车工,木匠车工的动机本就是为了谋食,而君子研究学术,推行王道,动机不在谋食,读书人不工作,吃白饭,这是不可以的。孟子反问道:"这么说,你是以动机来论该不该给饭吃了?"彭更问:"如何论动机?"孟子说:"如果这里有个匠人,把屋瓦打碎,在新垒的墙上乱画,他的动机也在于谋食,你给他饭吃吗?""不。"孟子紧接着说:"那么,你仍然在论效果,而不是在论动机。"孟子的意思很明白:论事不能光看动机,还应看效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种德施惠无位公相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种德:行善积德。苏轼有"种德如农之种植"的句子。

卿相:公卿将相。

士夫:士大夫的简称。

贪权市宠:贪恋权势祈求宠信。市是买卖。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帮助别人,就像是一位没有实际爵位的公卿将相一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反之一个达官贵人只是一味贪图权势,把官职作为一种买卖欺下瞒上,这种行径的卑鄙就像一个带爵禄的乞丐一样可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善或作恶不在名位高低,而在于人的品行。《碧岩录》中有则"仕客千日,失在一朝"的故事,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真是偶然的吗?请看原委:泉州的长官王太傅在同门的招庆和尚出门游方时到访,寺内的朗上座忙提起铁茶壶去斟茶,不小心把水壶弄翻了,水泼到茶炉内。王太傅见状问朗上座:"茶炉下面是什么?""是捧炉神。""既然有捧炉神,怎么还弄翻了呢?"朗上座答道:"千日位居高爵的人,也会有一朝丢官免职,这道理是一样的。"太傅拂袖而去。明招和尚说道:"上座啊,你吃的是招庆的饭,干吗要对他说那些没用的话呢!"上座问:"和尚怎么说?""我吗,就对他说,’是捧炉神瞅着空子给泼翻的。’"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宗德泽子孙福祉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德泽:恩惠。例如《汉书·食货志》中有"德泽加于万民"。

福祉:福、祉同义,幸福。

贻:和"遗"的意思相通,可作遗留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2-1 19:52 , Processed in 0.06092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